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致敬最可爱的人

发表时间:2020-10-26 热度: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

  70年前发生在鸭绿江彼岸的那场战争,曾经令世界为之深深震动,也对当时刚满周岁的新中国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光阴荏苒,过去的对手不再是敌人,史学家也在重新审视这场遥远的战争。作为那场战争中中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曾就此与我的曾祖父王季范及早年同窗周世钊多次畅谈。

  “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不能置之不理。”

  抗美援朝究竟有无取胜把握,在当时是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解放战争刚刚结束,经济遭受了重创,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心存疑虑。王季范和周世钊作为毛泽东的亲友,希望能就此事请教主席。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二老,针对王、周的疑虑作了分析。

  毛泽东说道:“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然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可是党内有很多人不同意。”

  听了毛泽东一席话,周世钊频频点头,但仍是信心不足,重复提出了刚才的疑问:“是不是有胜利的把握呢?”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除装备了大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外,它的武器库中还有一张令人生畏的王牌──原子弹。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忧心忡忡。可毛泽东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从容地分析道:“你们都知道,我是不打无把握的仗的。这次派志愿军出国,是有人不同意的,他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经过周详的考虑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胜利是有把握的。我们估计,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它惟一的优势。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到处树敌,到处设防,兵源不足,是一短;远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师出无名,士气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伤。虽有一长,不能敌这三短。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伤亡,它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们十年,这样一来,它们就伤亡多,受不了,到那时,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它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这仗我们有把握打好,不必苏联参加,看家法宝是要留着最后用的。”

  周世钊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它不在朝鲜战场上打,而是派大军从我国海岸登陆,怎么办?”

  毛泽东说:“那它不敢。这样做,我们不怕它。并且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它如果向我国进攻,就会引起苏联的参与。苏联参与,不一定派兵来,它可以在几天之间用兵西向,席卷欧洲,欧洲是美国的必争之地,它们要照顾欧洲,自然也就无力入侵我国了。”

  美国的空中优势是周世钊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飞机就曾轰炸过中国边境城镇,以新中国的空军实力而言,是难以阻止美军大规模轰炸的,故此,周世钊向毛泽东发问:“假如美军用飞机滥炸我国的重要都市呢?”毛不加思索地笑答说:“它不敢,因为这同派兵登陆,同是侵略。”

  岁月飞逝。随着时空的转换,以前不少似乎是金科玉律的理论和毋容置疑的答案,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也有很多颇为权威的结论,正在社会上和学术上引起争鸣。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年抗美援朝时,中国承担了本应由苏联承担的国际义务,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却只提供了装备和技术的支持,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吃了亏。毛泽东当年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他说:“这个仗,我们有力量、有把握打好,不必要苏联参加。你们晓得玩扑克吗?‘大鬼’、‘小鬼’是留着保底的;你们看过剑侠小说吗?看家的法宝是要留着最后用的。我看美帝侵略,一定会要彻底失败。不管它怎样挣扎,终是黔驴技穷,在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之下,他是一定不能得逞的。”毛泽东的一番话消除了两人心中的疑问,他们带着对战争的全新看法离开了中南海。

  “光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

  朝鲜前线的战斗是空前残酷而惨烈的。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血染三千里江山,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当这个不幸消息传到周世钊的耳朵里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作为和毛泽东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他知道主席一家先后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好几位亲人。现在革命刚刚胜利,正需要下一代去建设的时候,岸英却永远留在了朝鲜。白发人送黑发人,和毛泽东情同手足的周世钊,心里深深地体会到老同学那种难以言表的悲凉和伤感,在后来他和毛泽东的一次闲聊中,周向毛表达了这种想法。那是在60年代,谈话的主题是战争。在不知不觉中,话题转到了朝鲜战争和毛岸英。周世钊不无感慨地说:“岸英死得太早了,如果您不派岸英到朝鲜战场上,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对于周世钊的议论,毛泽东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不能这样说……岸英是为保卫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利益,为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全而出国作战的,他是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为保卫世界和平事业而牺牲的。当时我得到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的消息后,我的内心是很难过的。因为我很喜欢岸英这个孩子。岸英牺牲以后,当时有人提议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国来安葬,我没有同意。我说岸英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保家卫国而死的,就把他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让他显示中朝人民的友谊,让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我是党中央的主席,在那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是极力主张发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后来得到党中央的赞成,作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并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抗美援朝的伟大运动。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的儿子不派他去朝鲜,又派谁的儿子去呢?光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青年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到农村进行过劳动锻炼,但却没有正式上过战场。青年人就是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要在战斗中成长。基于这些原因,我才派他到朝鲜去的。”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二

  黄草岭又称“德洞关”,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黄草岭、赴战岭为狼林山脉的主峰,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大小山峰纵横绵亘,到处是悬崖峭壁,丛林密布,山峦交错,公路由峡谷中蜿蜒通往黄草岭,上面是壁立千仞,下面是万丈深渊,是敌我在东线战场的必争之地。当时,东线之敌李伪政权的首都师、第3师由元山登陆后,于1950年10月16日进占咸兴。美军陆战1师、陆军3师尾随其后。敌人企图攻占黄草岭地区,与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进攻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形成钳形攻势。

  按照彭德怀司令员西攻东防的作战部署,志愿军第42军124师、126师抢占黄草岭、赴战岭阻击敌人(125师配属38军在西线作战)。由于没有飞机掩护,我军没有制空权,部队只能夜间开进,汽车也很少,全凭战士的两条腿跑路,按每夜60至70公里急行军,至少需要6至7夜才能走完400公里,很难在摩托化的敌军之前占领黄草岭。吴瑞林军长当机立断,命令前卫师124师组成先遣队,由副师长肖剑飞率领,各团副团长、师作战科副科长、参谋,携带电台,乘两辆汽车赶赴黄草岭地区,侦察地形,提出防御作战方案,并寻找、联络该地区的朝鲜人民军,124师先头团370团随后跟进。

  10月20日下午,先遣队到达黄草岭地区,肖剑飞副师长找到一位朝鲜人民军少将金永焕,他曾在中国东北民主联军的朝鲜李红光支队当连长,参加过我国的解放战争。1949年回到朝鲜,加入人民军,时任长津湖地区守备部队司令员。不等肖剑飞询问情况,便立即拉着他坐上一辆苏式军用吉普车,驶进位于一个山沟里的朝鲜人民军司令部,会见朝鲜人民军副总司令崔庸健次帅。

  崔庸健是位老革命,20世纪20年代曾到中国广东参加过彭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后来又到东北参加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斗争。他对肖剑飞说:美军是机械化,运动速度快,可能很快逼近黄草岭地区。我是从东线撤回来的,手下没有主力部队了,只有一个不足2000人的守备旅,7辆坦克、12门野战炮,全部配属你们作战吧。说完,他命令手下仅有的10余辆车,利用两个夜晚把部队运入阵地。

  深秋午夜,稀疏的星辰闪着寒光,东北风阵阵吹来,山岭上的气温已降至零度以下。刚刚踏上黄草岭前沿烟台峰、草芳岭、龙水洞、水洞几个咽喉阵地的战士们没有喘一口气,便开始构筑野战工事,做伪装,刺刀出鞘,子弹上膛,他们匍匐在阵地上,警惕地观察着黑糊糊的山谷,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守卫黄草岭发电所后山——796.5高地的是370团2营4连,机枪手朱丕克蹲在机枪掩体里,把他心爱的加拿大造轻机枪架好。几天来的急行军,又挖了大半夜的工事,他又累又困,刚打了一个盹儿,一抹金色的晨曦已照在黄草岭顶峰上了。

  朱丕克睁眼向山下望去,发现有十来个南韩士兵扛着枪大摇大摆地向山顶爬来,看样子他们没有发现4连已经占据了山顶。战士们都持枪瞄准了敌人。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三

  王路1930年生,1949年12月参军。1951年3月随部队入朝作战,1954年4月胜利归国。

  1982年,时为南京陆军学校正团级理论教员的王路转业到地方工地,结束33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担任重庆市江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直到1993年退休。

  战地故事

  “一觉醒来,发现睡了一夜的枕头竟然是坨牛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这是王路的切身体会。

  昨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江北区的王路家中,倾听这位年逾八旬的老战士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战地故事。

  即便时隔60年,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往事依然印在他的脑海中,清晰无比。

  枕头竟然是坨牛粪

  牛粪真的能当枕头睡么?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王路身上。

  1952年冬,王路所在的部队结束上甘岭战役后,奉命后撤休整。

  当时的朝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气温在零下20℃以下。

  由于没有制空权,敌机终日盘旋于上空,志愿军只能趁夜间在敌军的炮火中行军。即便如此,敌军还是用机枪、炸弹严密封锁志愿军的条条交通要道。

  那时,虽然志愿军部队装备有少数苏式嘎斯—51小型卡车,但却要用来运输弹药和军用物资,部队行军只能靠步行。

  有天晚上,部队行进到一座山上。由于到处被大雪覆盖,根本辨识不了道路,官兵们随时都有可能摔下深渊的危险。

  “就地宿营!”正在行军中的王路突然听到前面的同志传来口令,他当即放松下来,和战友们停下脚步。

  巧的是,就在王路的身旁,有一个废弃的防空洞,这令他大喜过望,当即叫来战友们一起休息。毕竟,这远比露天宿营要强得多。

  大家借着微弱的月光,只见洞内悬着不少冰柱,每根足有二尺长。于是,大家就用铁锹铲掉冰柱,稍加整理就准备就寝。

  王路铺下雨布,合着棉衣躺了下来。无意中,他摸到身边有一块石头,立即抓来当枕头用,心中还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好。

  天一亮,王路醒来。睁开眼,他发现战友们正笑嘻嘻地盯着自己看。他手一撑,准备起身问个明白。不料,另一只手摸到了那个睡了一夜的枕头。

  凭手感,王路感到,枕头有些松软,扭头一看,竟是一坨牛粪。经他焐了一夜,原本风干的牛粪竟然还有些“回潮”了。

  被炮弹炸伤耳朵

  1951年冬季的一个夜晚,王路所在的部队接到支前运输任务。根据安排,当时在机关宣教股担任宣传员的他,和战友张碌丁合扛一袋50多公斤的大米送往前沿阵地。

  机关离前沿阵地约20华里。途中,有不少山路,还要经过三片开阔的平地。这三片平地,也是敌炮封锁线。

  在这里,敌人常常将炮弹无规律地发射过来。然而,炮弹何时会打过,却叫人无法捉摸。

  “凡是听到‘呜’的一声,不必惊慌;但如果听到‘嗤’声,麻烦就大了,炮弹很可能就落在你身边。”临行前,多次参加支前运输行动的张碌丁凭着自己的经验,提醒王路。

  晚上10时许,支前运输部队正式出发。王路和张碌丁马不停蹄地翻山越岭,终于来到第一道封锁线前。

  本来,听了张碌丁的经验介绍,王路已放心许多。但看到眼前的土地上早已弹坑垒垒,仍不禁紧张起来,心想,不知道这里已夺去多少战士的生命。

  然而,两人顾不得多想,铆足了劲往前冲。庆幸的是,敌人毫无目标的阻击,并没有伤害到他俩。不久,他们就来到第三道封锁线上。

  此时,王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但一想到肩上扛的是战友们的救命粮,就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突然,听到“嗤”的一声,王路心里立即紧张起来。

  几乎是在炮弹爆炸声响起的同时,王路感到有一只手将他拉倒在地,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边“轰”的一声巨响,炮弹爆炸了。定睛一看,王路发现,就在离左手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个弹坑正冒着滚滚浓烟。

  “我还活着。”慌张之下,王路使劲掐自己的左手,尽管有些麻木,但仍然能感到疼痛。这下,他才放心,自己还活着,不禁大声向张碌丁喊了起来。

  只是,王路感到,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由不得多想,他“腾”地站了起来,扛起麻袋,往前冲去。凌晨4点多,他终于和张碌丁一起将大米扛到前沿阵地。

  打那以后,王路被确诊为三等残疾:炮弹炸伤了他的耳朵。

  不费一弹也能脱险

  在入朝作战的第五次战役中,王路所在的部队担负的是穿插任务。

  上级要求,要猛打猛冲,长驱直入,穿插到敌人的后方,扰乱敌人的总体部署,从而打击敌人。很快,他们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然而,就在部队后撤时,敌人却突然展开围攻,部队被前堵后追,处境十分险恶:要么被歼灭,要么当俘虏,要么上山打游击。而且,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即便待在原地不动,就这样耗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这危险时刻,团长并没有慌乱。一个细雨濛濛的夜晚,路上能见度非常低,团长指挥部队摸黑出发。出发前,他要求所有官兵必须穿上统一制式的雨衣,不准露出军装,只管行军。

  对于大家来说,前方,就是死亡线。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靠近敌军的扫射一程。然而,除了迎头前进,又能怎样呢?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紧紧揪着每位官兵的心。很快,敌军把守的隘口映入大家的眼帘。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四

  坐在宽敞舒适的本田吉普车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停地催问着爸爸:“到了吗?快到了吗?”突然,一辆辆威猛帅气的陆战式坦克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火炮、米格式战斗机也依次闪亮登场。“哦,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了!”我兴奋地大喊起来。车刚一停下,

  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了纪念馆的大门。

  展厅中央,两座青铜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彭德怀总司令临危受命时的场景。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鲜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主席的期望。在雕像的后方,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厅里一直回荡着“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雄壮歌曲。

  在第一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用水壶和美式卡宾枪。我兴奋极了,在一个个展台前穿梭、观看。听导游阿姨说:

  “抗美援朝战役共分为五次大战,每次战争都相当地激烈。第一次大战志愿军就将联合国军打了个大败,直接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缝补衣物,运送粮食。曾有一群朝鲜妇女顶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送饭菜。这浓浓的中朝两国友谊,怎能让人忘怀?在一次次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拉响手__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第一个将敌军战机击落的王海……这些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走过超级通道,一个巨型战斗模拟沙盘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沙盘旁的介绍中,我得知上甘岭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历时43天。美军共投入6万余人,重型武器不计其数。在攻打597。5高地时,志愿军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拦。通讯员黄继光在弹尽粮绝之时,挺身而出,冲向了敌军的火力点。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艰难地爬行着。最终,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杀呀!为黄继光报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向潮水一般涌了过去,一举攻下了高地,为以后的大小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志愿军一起痛打美国佬。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穿越历史,领略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事迹。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新世纪的少年,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保家卫国!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五

  七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70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七十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向往和平,呼吁美好。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翔在天空下成为永远。愿和平永驻人间。

  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弥散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是怎样艰难而执着地渴望着和平。

  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不期而至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几何?

  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韧地向上攀升;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