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关于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5篇

发表时间:2020-10-26 热度: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一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催人下泪的节目,它真实地再现了70年前历史瞬间,30万志愿军入朝参战,与以美国为首的16国的联合国军对抗两年零九个月,牺牲之惨烈,惊世之崇高。

  18万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最可爱的人血洒疆场,长眠在北朝鲜。

  最惨烈的是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之战。

  在五圣山这高度仅597米的土山上,战后随手抓起一把土,就有32粒弹片;一面军旗上,就有381个弹孔;山头上的树冠,全被美国飞机倾泻的炸弹燃烧弹炸秃了,那一米多高的树桩上,竟有100多个枪眼弹头弹片!

  据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日记,像孙占元黄继光那样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枪眼,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

  这是一支怎样的视死如归不可战胜的军队!连美军军官日记里也写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连队战士一百二十多人,架起机枪,埋伏在美军溃退必经的要道边,雪地里零下40度的严寒,战士全部冻死,依然是俯卧在机枪边,瞄准的战斗姿态。

  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抗美援朝纪念馆,以雕塑定格冻僵志愿军战士们的姿势,铭刻英雄们的番号。告诉后代,60年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铭记战争中巨大的牺牲,铭记保家为国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这是126个邱少云啊,不过一个是在烈火中,126个是在冰雪中的壮烈!

  值得铭记的还有志愿军的坑道工事。

  由于美军轰炸的弹药量,是战争规定的5—6倍,彭德怀总司令采用的是坑道战战术。

  到1951年,美军发60发炮弹,只杀死志愿军一人,1952年7月平均660发美军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志愿军在38线附近挖了7789条坑道,总长189公里!

  为了扎住包围圈的口袋,“跑到三里所,就是胜利!”志愿军113师,一夜间,凭两条腿,负重走了72.5公里,仅用14小时,创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这场阻击战中,美军甚至看到了援军土耳其坦克上的星星,却始终不能越过志愿军的封锁与援军会师。

  这台节目再现抗美援朝历史,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过了60多年,再看朝鲜现状,百姓们以前一直议论,这场援朝战争就不该打!档案节目给了很好的解说回答。

  这场战争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换来了70年的和平,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和西方诸国明白,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这也是美军建军史上第一次没有取得胜利签署的“停战协定”。

  (去了威海10天,回京后看了回放,完整地收视了档案节目的六集《伟大的抗美援场战争》深受教育感染。好的节目的确应该重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史实,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可惜播放的时间段太晚,中学生们没法收看。)

  呼吁抢救五十年代悲壮豪迈,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民族的瑰宝不能淹没于流逝的时光。50年参加抗美援朝军人们已经80多岁高龄了,假如他们还健康,记忆犹在,文化部也必须重视紧急抢救,组织记者志愿者记述录音,留住这些宝贵的史实。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指战员302724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5953个,其中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分别为:特级英雄两名(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同时被授予称号并立特等功者未计.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各种勋章、奖章23万余枚.其中,同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的共12人.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曹玉海(1923--1951年),山东省莒县人943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第l营任营长. 1951年2月12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美军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合下,向他们营守卫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凶猛进攻.他勇敢机智,靠前指挥,组织部队打退敌人3次进攻.当一部分敌人突人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曹庆功(1925--1951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l连任副班长. 1951年2月18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他们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阵地上只剩他1人,他因右臂被炸断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用尽全力拉响最后3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王学凤(1926-1951),安徽小砀山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第3连副班长. 1951年4月初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战斗中,他的右手、腮帮、头部和胸部先后负伤,昏倒在工事里.当他在昏迷中听到敌人的嘈杂声知道敌人冲上来时,便支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王学凤(?--1951年),吉林省敦化市人,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第422团第5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日,在秋季防御战役坚守天德山阵地的战斗中,他指挥全连与敌军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11次冲击,歼敌300余人.次日拂晓前,他又带领40多战士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歼灭敌人80余名.10月3日,敌人又发起更为疯狂的进攻.最后,他在全连人员大部分伤亡、弹药耗尽的恶劣情况下,销毁文件,砸坏手枪,抱起石头砸向敌群,只身与敌激战,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孔庆三(1926--1950)山东历城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5班班长.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围歼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之敌的战斗,5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及时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纪念塔上与世长存.

  孙占元(1925年--1952年)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班长、排长.在入朝作战作战中,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等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597.9高地炮火冲天、弹片横飞,孙占元奉命带领全排担任夺取2号阵地的突击任务.在冲锋至半山腰时部队受阻,他的双腿被炸成重伤,但他仍忍着巨痛爬行向前,亲自用手雷炸毁敌火力点,占领了敌阵地.随后,他又指挥全排连续击退敌军连级规模的两次反扑,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歼敌80多人.当子弹打完后,他拿起最后一颗手雷滚入敌群,炸死8名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为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继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立特等功,获特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胡修道(1932年--)四川金堂县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5日,胡修道所在的连在上甘岭右侧的597.9高地连续敌军由排到两个营规模的41次反扑,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坚守住了阵地.在一天的激战中,特别是阵地上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他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的10多次进攻,并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胡修道入朝参战,首战立功当英雄,被大家传为“神话”.

  员宝山(1930-1951年),河南海上安阳县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亿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第375团第9连卫生员. 1951年9月7日,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热时而是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高成山(1922-1951年),河北省易县人,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6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9日,他带领全连在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战斗中,打垮敌军有敌机每天在40余架次配合的两个团的进攻.他组织7次较大的反击,打退敌人大小百余次冲锋,杀伤敌人1800余名,坚守阵地5昼.最后全连只剩几个人,他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完成了坚守任务,坚持到增援部队上来,打垮了进攻的敌人,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倪祥明(1925-1952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7连任副班长. 1952年7月,在朝鲜涟川西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在子弹打光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1952年9月5日,他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本人生前的申请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家发(1934-1953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7月13日,在朝鲜金城战役反击轿岩山的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担负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当部队顺鱼脊脊形山梁前进时,被敌人铁丝网挡住了,他主动请战,拖着受伤的双腿,先后炸掉了铁丝网和3个地堡.这时他受重伤昏倒了.当部队继续发起冲击时,敌1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他从昏迷中惊醒,忍着7处伤痛的身体朝着敌人机枪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使红旗插上了轿岩山,而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19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3班战士、班长.先后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指挥3班迅速完成了攻占敌720阵地的任务.当我突击队正向敌纵深发展时,敌坑道内一火力点吐出条条火舌将前进道路封死.伍先华又奋勇当先,率3名战士前去爆破敌火力点,途中3名战士相继负伤和牺牲,在此情形下,他毅然抱起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他的英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追认其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牛保才(1927--1952)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起“金化攻势”.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7、8万发.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入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杨春增(1929--1952)河北沙河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4连3排副排长.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杨春增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朝鲜江原道金城座东南无名高地的进攻战斗.战斗中他率领1个班迅速攻占了541阵地后,为巩固阵地,又从早上激战到下午.激战中他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在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歼敌100余名后,阵地上只剩下了他和卫生员.敌人又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雷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

  杨连第(1919年--1952年)天津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抢修陇海路8号高桥时,因机智勇敢表现出色,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铁道兵1师1团1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特别是1951年7月,在参加朝鲜评安南道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排11次搭设人行便桥,并创造性地铁轨架浮桥,保证了正桥施工和顺利通车,有利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1951年8月,他回北京出席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并当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还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杨育才(1926年--)陕西勉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排长. 在入朝作战中,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金城战役.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役,杨育才所在部队急速向敌纵深插入.战斗中他奉命率侦察班11名战士和两名朝鲜联络员,机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化装深入敌后,出其不意地将南朝鲜军号称“白虎团”的首都师1团团部全部歼灭,共毙俘敌团长以下官兵7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为我军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表彰他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张积慧(1927年--)山东荣成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10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1952年2月10日,在反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的“绞杀战”中,张积慧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并由他一举击落美国空军英雄、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从而打破了“美国空军英雄不可战胜”的神话,引起美军,特别是美国空军的巨大震惊.对于他的出色表现,志愿军空军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

  孙生禄(1928年-1952年)河北定兴县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飞行员、飞行中队长. 在入朝作战的日子里,他英勇机智,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人们赞誉为“空中突击手”.1952年12月2日,在与企图偷袭的敌机激战中,为掩护长机组,他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在击落敌两架飞机后,他沉着地驾驶着受重伤20多处的战机返回基地.次日,他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人民军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人民军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

  罗盛教(1931年-1952年)湖南新化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营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他冒着零下20℃的严寒先后3次跳入冰窟中,拼尽全力,救出因滑冰落入水中的朝鲜少年崔莹,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青年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为了纪念英雄,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三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没有过天真的遐想?今天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不觉得无比幸福吗?这幸福来自于一个不羁的灵魂----中国:在抗战中圆梦,在血雨中遐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携着尘土,踏着泥泞,一路上经过亿万儿女的血汗的洗礼,但她何曾轻言放弃!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在她心里永远烙刻着两个字----“坚强”,坚强给予她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然而我们的祖国毕竟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打击,命运的捉弄使她伤痕累累.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苍凉.

  曾记否,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曾记否,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

  难忘那,天真美丽的梦想在所谓的“武士道”下被击得破碎不堪;

  难忘那,战火纷飞中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在无情的屠刀下不暝;

  难忘那,悲怆的哭喊,在血腥弹雨中戛然而止.

  这国家的孱弱,民族的耻辱,叫我们怎能忍受、怎能遗忘!

  今天面对某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纂改历史、企占钓鱼岛,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世界容不得他们胡作非为,中国更不会容他们肆意猖狂,他们的无耻必将遭到公正的审判.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风风雨雨六十载,从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改革开放到构建法制社会,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

  冬之路,柳叶走不了,它经不起严峻的考验;云之路,家禽上不去,它只满足于珊栏的快乐;路之路,池水上不了,它只沉醉于僵死的安逸;只有不羁的灵魂才能沿着希望之路走下去.面对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是伟大的党和人民造就了全新的中国,我们更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灌溉了神州大地繁荣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四

  杨根思和杨根思式的志愿军悲壮英雄

  一、用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2人)

  (1)杨根思,生于1922年,江苏省泰兴县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军第九兵团第20军赴朝作战,任20军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在围歼美军陆战1师的长津湖战斗,他带领本连3排守卫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战斗中,指挥全排连续打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支援下8次攻击后,3排只乘下两名伤员,但敌人并没有停止进攻,仍向小高岭阵地发动了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见40多名敌人蜂拥向他冲来,这位1950年以“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名义出席过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的英雄连长没有被敌人所吓倒,多处负伤的他,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便向敌群勇猛冲去.在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后,杨根思与40多名美军陆战1师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8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他生前指挥的1营3连,被志司命名为“杨根思连”.杨根思的伟大创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他称赞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授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际勋章和金星奖章.

  继杨根思后,志愿军第20军还涌现一位同样用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他的名字叫葛英东.

  (2)葛英东,生于1928年,江苏省盐城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入朝作战,任20军特务团4连排长.在1951年的金城之南的734高地阻击战中,他指挥全排打退敌人5次进攻后,全排战士先后牺牲,但此时敌仍向他发动第6次进攻.葛英东面对敌人的进攻毫无惧色,当即抱起炸药包与进攻之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二、用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6人)

  (1)杨春增,生于1929年,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5师104团2营4连副排长.1952年8月5日,在金城座首洞541高地战斗中,全排从6日拂晓打到当天下午3时,先后击退敌人14次反扑,毙伤敌100多人,战至仅剩他和一名卫生员时,百余名敌人向他们冲来,杨春增见势即将手中最后一颗手雷引爆冲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当年1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也是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2)李华云,生于1925年,四川省仁寿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0团1营1连班长.他在1952年白马山战斗中4次负伤后见多名敌人向他涌来,即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3)孙占元,生于1925年,河南省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3营7连排长.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发动当天,他奉命带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先后抗击敌人数次冲锋,毙敌多人.当夜,他又率排在向敌占领的我表面阵地2号阵地反击时双腿负重伤,但他仍爬行指挥部队作战.在弹药用完的情况下,他忍着伤腿疼痛爬到敌人尸体堆里去解下敌人身上的手雷为武器.当一群敌人包围他时,他即拉响手雷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孙占元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又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当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级勋章和金星奖章.

  (4)栗振林,生于1933年,河南省林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3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指挥全排歼敌80多人.战斗中,他见敌人向他冲来,即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他与15军45师135团的蒋元伦、田立明3人,都是19岁就英勇牺牲的悲壮英雄.

  (5)蒋元伦,生于1933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2营6连副排长,中共党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队进攻受阻时,即从侧翼扑向正在射击的敌地堡,用手雷与敌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6)唐治平,生于1930年,四川省宜宾市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6团2营5连副班长,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2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三、用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8人)

  (1)杨伯钊,生于1936年,四川省云阳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4师100团3营9连战士,青年团员.在志愿军全军中,是最年轻的战士,入朝时,他才15岁.1952年,在763高地扼守战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手提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6岁,是32名杨根思式英雄中最年轻的悲壮英雄、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2)李忠先,生于1928年,山东省平西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3营7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上甘岭战役的597.9高地反击战中,他怀抱两根爆破筒爆炸敌地堡时与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3)田立明,生于1933年,湖北省洪山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1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全班击退敌人6次反扑并毙、伤敌170多人后,当敌人又一次进行反扑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19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4)曾平章,生于1925年,四川省富顺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1师92团1营2连副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全班歼敌300多人,负伤后他看到敌人冲来,乃抱起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龙世昌,生于1929年,贵州省松桃县人,苗族,他是32位杨根思式英雄中两名少数民族战士之一(另一名是38军的彝族班长潘学仕).1950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4团3营8连战士,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负伤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为爆破敌地堡,他把爆破筒塞入敌地堡,谁知刚塞进即被敌人推出,他见此情况毅然用自己胸膛抵住爆破筒,与地堡内的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6)刘保成,生于1928年,安徽省阜阳县人,1950年参加中华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入朝作战,任12军34师102团3营9连班长,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甘岭537.7高地战斗中,他带领班里5名战士攻打敌人两个排占领的6号阵地时负伤.但他负伤不下火线,仍奋勇冲上敌占阵地,后被几十名敌人包围,他当即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3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7)穆守营,生于1928年,山东省沂南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199团2营6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中,他带领班里8名战士增援石砚洞北山次峰我军途中与敌遭遇,敌我当即展开激战.当敌人向他蜂涌扑来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8)贾云明,生于1930年,江苏省沛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2营4连战士,青年团员.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中,他先抢救了3名伤员,后与兄弟班一起连续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当身边弹药打光后,敌人仍继续反扑,就在这紧急时刻,他用身边最后一根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四、用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12人)

  (1)刘维汉,生于1925年,河南省桃源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40军入朝作战,任40军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作战中,他带领班里一个战斗小组在前沿阵地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毙敌100余人.敌继续进攻时,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2)倪祥明,生于1925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9军入朝作战,任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副班长.1952年7月22日在老秃山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手中的子弹打完后即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先展开肉搏,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39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当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3)潘学仕,生于1922年,云南省路南县人,彝族,是32名杨根思式英雄中的少数民族悲壮英雄.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赴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2团1营2连班长.1951年2月11日,在京安里276.8高地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进攻时双腿负伤.这时,他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因他双腿负重伤无法行走,遂令班里剩下的战士先撤,他则留下掩护大家撤退.班里战士撤退后,敌人遂将他包围,他当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9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4)姜世福,生于1928年,黑龙江省东宁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3师337团1营3连六o炮班班长.在第四次战役中,他用六o炮准确打退敌人6次进攻.炮弹打完,他即参加步兵作战.战斗中他双腿负伤,敌人见后企图活捉他.他见敌人涌来时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3岁.1952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曹庆功,生于1925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50年10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40军入朝作战,任40军118师356团1营1连副班长,中共党员.在第四次战役执行阻击任务中,他右臂被炸断.当阵地只剩他一个人时,敌群向他冲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6)李吉武(出生年月不详),宁夏中宁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1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3军入朝作战,任战士(具体部队番号不详),中共党员.1952年在智灵洞阻击战中,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7)孙子明,生于1928年,江苏省高邮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1营1连战士,青年团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面对大批敌人向他冲来时当即拉响3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4岁.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8)刘俊卿,生于1919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机炮连班长,中共党员.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个人就用手中的炮消灭敌人90多人,炮弹打完后,敌人蜂涌向他涌来想活捉他,他当即用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33岁,他是牺牲的32名杨根思悲壮英雄中参军早、年龄大的八路军老战士.1953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9)欧阳代炎,生于1926年,湖南省耒阳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4团4连副排长,中共党员.上甘岭战役中,他不仅一个人炸毁敌人一个暗堡,还指挥全排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最后,当敌人又一次反扑时,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0)漆少泉,生于1920年,湖南省湘潭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199团3营7连战士,中共党员.1953年7月,在涟川郡西北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带领的一个战斗小组就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之后,敌人30多人向他冲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33岁.他也是牺牲的35名杨根思式英雄中年龄最大的悲壮英雄之一.1954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1)麻俊坤,生于1927年,内蒙古赤峰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2月2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入朝作战,任54军135师404团1营3连排长.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中,他两腿打断后仍爬行指挥全排先后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12)薛志高,生于1930年,四川省简阳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7团2营5连副班长,青年团员.上甘岭战斗中,当本班班长牺牲后,尽管他的左臂负伤,乃代替班长继续指挥全班与敌作战,歼敌28人.战斗中,班里战士王合良负伤,把他向另一阵地转移途中即遭敌反扑.他当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2岁.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五、用迫击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

  方新,生于1925年,安徽省蒙城县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1950年12月19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38军入朝作战,任38军114师342团1营教导员.1951年2月12日,在汉江南岸的守备战中,他的左腿被打断,眼见敌人冲来,他即怀抱一颗迫击炮弹,拖着伤腿奋勇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26岁.1952年,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他是32位杨根思式悲壮英雄中唯一一位志愿军营级干部.

  六、用爆破筒与敌人铁丝网同归于尽的悲壮英雄

  梅怀清(出生年月不详),四川省綦江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22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5军入朝作战,任65军194师580团2营5连战士,中共党员.在朝鲜163.3高地反击战中,他见敌最后一道铁丝网挡住部队的前进道路,为了给部队开路,毅然决定用手中的爆破筒与敌人设置的铁丝网一起炸毁而壮烈牺牲.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除此,杨根思式的悲壮英雄还有: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第68军203师609团2营机枪连排长刘根全(山西省定平县人)在1951年的金城阻战中;第三兵团第12军34师100团1营1连战士冉隆华(四川省酉阳县人)在1952年的官岱里战斗中;第三兵团第15军44师130团警卫连排长李文彦(河南省沁阳县人)在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作战中;第三兵团第15军45师124团2营6连排长葛洪臣(河南省临颖县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第三兵团第12军31师93团3营9连副班长杨国良(四川省大足县人)在上甘岭战役中,与勇士在孤军与敌激战到最后时,分别用手雷、爆破筒、手榴弹等武器与敌同归于尽.牺牲后,刘根全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冉隆华被授予“二级爆破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李文彦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葛洪臣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杨国良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七、黄继光和黄继光式的志愿军悲壮英雄

  在世界战争史上,前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涌现过用自己身体堵敌枪口的伟大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根据他的英雄事迹,苏联电影制片厂专门拍了一部电影《普通一兵》.他的英名和英雄事迹早已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军人所知晓,且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5个军里,也先后涌现了7名马特洛索夫式悲壮英雄.

  (1)黄继光,生于1931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的2营奉命向597.9高地之敌进行反击作战.当部队攻克数处阵地后,即被敌7挺机枪组织的集体火力压制而不能前进.在这关键时刻,担负爆破任务的黄继光和战友吴三羊、肖登良奉命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他们在摧毁敌火力点时,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负重伤,黄继光只好单身1人用手雷继续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运动中,黄继光连中3弹倒在地上.这时,他见敌还有一挺机枪仍疯狂对我扫射,妄图阻击我部队前进.黄继光为给部队开辟前进道路,毅然起身用自己的身躯扑在敌机枪射孔上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15军军长秦基伟得到报告,心情十分激动,他称赞黄继光是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上甘岭上筑起了不可摇撼的阵地.他为他指挥的军涌现这位马特洛索夫式英雄而感到自豪!

  黄继光牺牲后,15军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入党申请,特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战后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李井泉批准将黄继光生前的出生地中江县石马乡命名为“继光乡”.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继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2)陈开茂,也生于1931年,四川省安县人,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补充团入朝作战,任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战士.当年8月,陈开茂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翌年5月被评为“模范团员”.11月,荣立三等功.1953年1月5日,在朝鲜东线鱼隐山883.7高地东北无名高地战斗中,他见敌主峰山脚下的敌暗堡火力疯狂向我前进部队扫射时,当即向班长杨志成请求去摧毁这个火力点.话完,卧在雪地上的陈开茂猛地起身,端起冲锋枪便对敌暗堡射孔扫射,谁知刚打了5发子弹,枪栓因天气30多度的严寒被冻住而射不出去.他随即便向敌机枪射孔投去两枚手榴弹,可手榴弹却被暗堡里的敌人战前置放的铁丝网阻拦而未能凑效.这时,只见陈开茂迅速越过铁丝网猛地扑在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战后,60军党委根据陈开茂生前的入党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陈开茂所在军继任军长张祖谅(前任军长韦杰)得到报告,当即挥泪写《悼词》追悼烈士.他在《悼词》里赞扬陈开茂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猛烈发射机枪子弹的枪眼,掩护部队冲锋,说陈开茂这种英雄行为是60军全军的无尚光荣!《悼词》号召60军指战员学习他的英雄品质,争取歼灭更多敌人,创造更大的胜利!为烈士报仇!新华社朝鲜战地分社记者于1953年1月23日以“在朝鲜金城东南鱼隐山前线一次战斗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实即志愿军第60军)又出现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陈开茂”为题,专门发电讯介绍这位黄继光式英雄陈开茂的事迹.四川省人民政府看到电讯,很快做出决定,将陈开茂生前家乡四川安县安昌乡命名为“开茂乡”.该乡小学也改名为“开茂小学”.陈开茂是志愿军第二位马特洛索夫式战斗英雄,也是志愿军全军继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之后的第一位黄继光式悲壮英雄.

  (3)蔡朝兴,生于1934年,与陈开茂同是四川省安县人,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他同陈开茂一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补充团同时入朝作战,任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战士.1951年10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蔡朝兴同陈开茂不仅同月参加解放军,又同时入朝,入朝后又一起分到一个部队、一个班、一个战斗小组.在班里,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舞.生前,他们都表示当兵就要当出个“名堂”来,并相互表示:谁也不落谁后,谁也不能给父母、给亲人、给家乡人民丢脸.

  蔡朝兴比陈开茂小3岁,在部队,他俩既是战友,又似兄弟.战前,蔡朝兴对陈开茂说:上战场后,你开茂哥能做到什么,我蔡朝兴也保证能做到什么,并互相展开了挑战.他的诺言终于在1953年1月5日的883.7高地战斗中得到实现:此时,当蔡朝兴看到陈开茂猛然起身扑在敌人机枪射孔后,班长杨志成立即高呼全班:“同志们,冲啊!”3班战士当即起身正准备冲时,没料,地堡里的敌人把陈开茂的身体向洞口侧边掀开,敌机枪随即又疯狂地向3班战士猛射,好几名战士中弹倒下,其他战士又只好卧在雪地上.就在这时,蔡朝兴大声高呼:“同志们,为陈开茂报仇,冲啊!”话完,他猛地向敌人地堡扑去,用他年轻的生命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19岁.这一前一后的壮举,两位四川安县战士的鲜血流在了一起,时间相隔不到10分钟!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蔡朝兴“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4)赵永旺(出生年月不详),山西省左云县人.1951年3月18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入朝作战,任60军180师540团侦察连侦察员.1953年2月12日,他在朝鲜金城东南渔云里战斗中,看到前进部队受阻时,乃毅然向敌地堡的重机枪火力点扑去,同样用自己的身躯去堵住了敌人的射击而壮烈牺牲.山西左云县籍的侦察战士赵永旺,是60军第3位、也是全志愿军第4位用自己身躯堵敌机枪射击的黄继光式悲壮英雄.战后,同蔡朝兴一样,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赵永旺“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5)许家朋,生于1931年,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任23军67师200团3营9连战士.1953年4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7月6日,他在朝鲜铁原以西的石砚洞北山反击中,看到突击排被敌暗堡的机枪火力所阻,此时,担任爆破的战友牺牲,遂奋勇抱起炸药包冲向前去.途中,他两腿中弹负伤倒下,但他并没有因负伤停下步来,乃拖着伤腿向敌暗堡爬去.他决定用炸药包对敌地堡进行爆破,谁知炸药包淋雨,爆破未成.此时的许家朋没有犹豫,当即向敌暗堡扑去,用自己的身体抵住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3岁.战后,23军党委根据许家朋生前的入党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2月15日,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6)李家发,生于1934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21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第67军入朝作战,任67军199师595团1营1连战士.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7月13日,在轿岩山战斗中,他在炸毁敌堡外围火力点时负伤7处,但他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道路,毅然用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19岁.牺牲后,67军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7)李曙荷,生于1926年,湖南省湘潭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10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入朝作战,任24军72师215团3营7连副排长,中共党员.在1953年7月13日发起的金城战役中,他3次负伤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后在战斗中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7岁.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

  上述志愿军7位马特洛索夫式战斗英雄中,四川省最多,为3人.志愿军第60军又最多,也为3人.四川省籍的3人中,60军的陈开茂与蔡朝兴又都出生在四川省安县,生前,两位烈士的家乡仅相距30多华里.他们是志愿军329名各级战斗英雄中,唯一一对前赴后继的黄继光式悲壮英雄!

  八、邱少云和邱少云式的志愿军悲壮英雄

  邱少云,生于1931年,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入朝作战,任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青年团员.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所在9连奉命对金化以西的391高地之敌进行反击.为达到突袭的目的,部队于11日子夜即开赴距敌60余米的草丛潜伏,以便第2天晚上对敌发起突然袭击.当晚,参战部队到达潜伏地区后都安全进行了潜伏,没想到第2天中午,敌人一发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的草丛附近.很快,烈火迅速蔓延到邱少云潜伏的草丛.不一会,邱少云身穿的棉衣、头戴的棉帽都烧着了,随即又烧及到他的皮肉.为了不暴露潜伏战友和部队当天的作战行动,邱少云忍着巨痛,任烈火烧身,直到壮烈牺牲,牺牲时年21岁.战后,志愿军15军党委追认邱少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当年1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对他颁发朝鲜政府一级国际勋章和金星奖章.

  然而,邱少云式的英雄不是没有.据作者所知,志愿军第60军在1953年6月10日进行的3800人的敌前大潜伏行动第2天,这个军就涌现多达30多名邱少云式的英雄战士,遗憾的是,志愿军60军没有向志愿军总部申报一名战斗英雄!战后,60军只是对这30多名勇士中的179师535团战士张保才批了一个一等功臣!在黄继光式英雄中,60军179师535团3营9连第一个堵敌枪眼的陈开茂,本可以呈报为一级战斗英雄,但60军没有呈报,仅报了一个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可在陈开茂1953年1月5日牺牲之后半年,1953年7月6日牺牲的志愿军第23军许家朋及之后7月13日牺牲的志愿军第67军李家发,均向上申报为一级战斗英雄,虽然他们在陈开茂之后半年涌现,且都是用自己身躯堵敌枪眼,志司批准了两军的申报,分别授予许家朋和李家发为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都记特等功,而在前牺牲的陈开茂则是二级战斗英雄,

  原因是,60军全军尽管先后涌现了3名黄继光式战斗英雄,由于五次战役该军180师为掩护友军后撤自己却受挫的“阴影”未除,使60军领导背上沉重思想包袱,谨小慎为,大功小报,最后导致该军在同期入朝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的3个军中,唯一没有呈报一个一级战斗英雄的军.这不仅使本文作者感到遗憾,也使健在的60军广大指战员感到深深的遗憾!

  综上可以看出,志愿军全军涌现的329名二级以上战斗英雄中,杨根思式战斗英雄最多,占全部英雄总数的8分之一还多.其中,涉及到志愿军共11个军最多的是, 15军12人,牺牲前绝大多数为中共党员、青年团员,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16岁.上甘岭战役涌现最多,第15军的10名,第12军3人在32名杨根思式英雄中,13人牺牲在上甘岭战役.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五

  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的黄继光式的英雄人物;

  他,是与邱少云、罗盛教齐名的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

  他,堪称江淮儿女的骄傲、中国人民的自豪.

  他的名字叫许家朋.

  2010年10月25日,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一队队少先队员和年轻战士来到皖南绩溪县大山深处家朋乡的烈士纪念碑前,献花宣誓.这里,是他的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

  思绪飞越时空,来到58年前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那一年,21岁的许家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那一年,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的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他的事迹迅速在志愿军中传颂.

  1953年7月6日,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许家朋所在的六十七师二○○团受命对美军第七师十七团据守的在朝鲜铁原以西的石岘洞北山进行反击作战.出征前,许家朋向连长、团支部递交了决心书,他写道:“在一旦需要我的情况下,就像黄继光同志那样,为了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而牺牲自己. ”

  被美军第七师占领的石岘洞北山,位于“三八线”附近,是战场中线的平川、永康的交界地带,地势十分险要.打下这座山,就可以控制后面的天德山,把战线向敌方推进三四十公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7月6日晚,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地下漆黑一团.19时30分,志愿军在96门火炮、16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石岘洞北主峰、次峰发起进攻.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冒着大雨,沿侧翼向美军主峰阵地发起攻击.突击排采取分组打堡的方法,爆破了敌军多个地堡.接近主峰时,美军一暗堡突然开火,将部队压制在山腰间.敌军的机枪“哒!哒!哒! ”地响个不停,压得突击队员伏在雨地里不能抬头.前进受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许家朋心急如焚.他清楚地知道,多延长一秒时间,就多一分伤亡,迅速摧毁敌人暗堡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当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友中弹牺牲后,他不待排长命令,抱起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的暗堡.

  8米、7米、6米……许家朋离敌人暗堡只有几步了,突然,一发炮弹落了下来,许家朋的双腿被炸伤.他咬紧牙关,忍着伤痛,顽强爬抵暗堡.由于炸药包被雨淋湿,爆破未能成功.他拖着伤腿绕暗堡爬行,寻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况下,为争取时间,许家朋毅然挺身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喷着火舌的枪口,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进攻的道路.战友们在他的英雄行为的激励下,奋勇作战,迅速攻占了石岘洞北山主峰,歼灭敌人3500多人,夺得了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就这样,22岁的许家朋,以英雄壮举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人生之路,实现了保家卫国的誓言.

  1953年7月17日,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的《战地报》第1656期头版以《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出现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为题,报道“许家朋身负重伤舍身堵枪眼,保证后续部队顺利攻上主峰”的英雄事迹.同年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许家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许家朋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他的英勇事迹传遍祖国大地,江淮南北,为了让烈士英名与历史永存,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他的家乡“坎头乡”改名为“家朋乡”. 1959年10月1日,英雄的母亲马荷仙被特邀进京,受到亲切接见,并同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欢度“国庆”十周年. 2010年5月,在国务院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的安排下,许家朋烈士的弟弟许家山、侄子许永忠(也是许家朋的继子)到首都北京参观,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接见,并参加了“志愿军英模烈属代表团”,赴朝鲜访问.

  血洒石岘洞,北山系忠魂.英雄的英名和事迹不仅记录在中朝两国的国史、军史里,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朝鲜祖国解放纪念馆里,更是永远铭记在热爱和平人民的心中.

  如今,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英雄的家乡——古镇家朋的面貌焕然一新.诚如 “家朋即景”诗中所描绘:“家朋水秀山青黛,绿柳熏风春意浓.油菜花开金浪涌,英雄碑屹杜鹃红.听泉楼下聆鸣珮,涧磡岭头眺远松.一展蓝图呈瑞彩,英雄故里美如虹”.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