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庄子名言及解释(庄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19 热度:

庄子名言名句及赏析

庄子名言名句赏析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意是两条鱼在即将干涸的水中为活命,互相吐口水以保持对方湿润不被干死,故称“相濡与沫”。庄子借此感慨“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两条鱼仅凭着对方的口水是难以存活下去的,还不如相忘各自逃命寻找江湖让自己存活下来。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体悟大道的人就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言而听到,希望传闻不如塞耳不听,这就称作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4、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下辈子的事情是不能预料的,过去的事情是不能追回来的。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用有限去追求无限,是没戏的。等到成了知道所有的人,就已经死了。"这个是说明知识的无穷无尽,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知识的多寡,是不现实的。236.jpg6、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只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世界的死亡,而肉体的死亡则排在其次。9、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大小物件只是用处不同,并没什么有用无用之别。10、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让我免除了物我之别,大小之分,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庄子名言名句及赏析

庄子的名言及解释

1、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8、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1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2、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1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4、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5、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翻译: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1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19、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0、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翻译: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21、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2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4、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2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2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2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2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29、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翻译: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3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2、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3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4、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3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3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37、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3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40、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翻译: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41、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42、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4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4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45、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46、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47、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4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4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50、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庄子的名言及解释

庄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齐物论》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养生主》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逍遥游》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大宗师》 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白话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人间世》
庄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庄子名言及解释

1、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5、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6、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7、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9、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10、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1、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译文: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译文: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16、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1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译文: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1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2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2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译文: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2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2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28、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29、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3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译文: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3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3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1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7、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54、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6、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7、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9、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关于读书名言及解释 1、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2、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含义:要珍惜时间。 3、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4、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5、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6、天道酬勤。 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含义: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11、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3、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4、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1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1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7、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惰能致贫。 20、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含义:读书要持之以恒,一天也不能间断。 21、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24、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25、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8、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0、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31、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32、懒惰出乞丐。( ) 33、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含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3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庄子名言,庄子语录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2.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3.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4.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1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2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2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4.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25.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2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27.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2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3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3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3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37.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9.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40.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4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4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44.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45.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4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48.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51.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52.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53.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庄子名言及解释

庄子名言解析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的名人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1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5.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3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3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3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40.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41.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42.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4.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45.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4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47.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知北游》 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48.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4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5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
庄子名言解析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