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德]黑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pPNBJlKynknFfP1dN7d2Q 提取码:lj6o 书名: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作者名:[德] 黑格尔豆瓣评分:9.1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1959-8-1页数:428内容介绍:在哲学史里,我们立刻可以看到,如果从一个恰当的观点去看它的题材,它自然会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但是即使它的目的被了解错了,它仍然具有它的兴趣。甚且一般人对于哲学和哲学史的目的愈益增加。因为从哲学史里人们特别可以推出一个足以证明哲学这门科学无用的理由。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国] 黑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eEsJYDbA0nP_5ZuVVu_Nw 提取码: 6m6x 书名: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作者:[德国] 黑格尔 译者:贺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11-6-1 页数:427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本册为第三册。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德]黑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UJq2GV3w80peSpe7pMPtw 提取码: prpy 书名: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作者:[德]黑格尔 译者:贺麟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78-12 页数:502 内容简介: 本书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的弟子在其身后根据他的大学讲义编纂而成,是黑格尔关于哲学史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原著共三卷,中译本分四卷出版。本书介绍了第一个时期的哲学—希腊哲学,认为哲学存在于希腊人的(异教徒的)宗教之内,人在精神上是畅适自足的;在第二个哲学时期—中世纪哲学时期,哲学是存在于基督教世界的,进一步更确定地使人们意识到神性和人性的统一;从宗教改革起哲学进入到第三个时期—近代哲学时期,自我思维出现了,并开始了抽象思维,其问题是各种对立。 本书贯穿着精湛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哲学史。

请比较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个人认为两本都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不合适之处有两点:1.比较难以理解。黑格尔讲哲学史,其实很大的目的在于说明他所谓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他把整个哲学史看做是“绝对精神”在历史性时间进程内的自我发展与显示,而哲学史上的每一种哲学思想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逻辑必然性的环节,而一个环节又逻辑地向另外一个环节发展,而他本人的哲学理论,就是整个过程的最高点。要理解此书,就要求你必须首先对黑格尔本人的“逻辑学”中关于“绝对精神”内在各种规定的推演有一定了解,并且了解黑格尔那令初涉德国哲学者望而生畏的辩证法语言。既然LZ是想大面了解一下,作为入门读物,这实在太难了;2.因为黑格尔是18世纪末的哲学家,关于19、20世纪的哲学,自然无法在他的著作中被介绍。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最大的缺点则在于不严谨。确实,这本书文笔优美、引人入胜,还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罗素随意评点前人,很多批评或者褒扬都显得缺乏根据。比如介绍康德哲学时,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他只字不提或者一语带过,而对于《先验感性论》中康德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四个形而上学演绎,罗素则用了大量的篇幅,予以逐条批驳——而且这些批驳在我看来也不见得理由充足,李泽厚先生批评他是用巴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的混合物来反对康德,并非上纲上线,对于《纯粹理性批判》这样在哲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的著作,罗素尚且以这么不严谨的态度对待,别说其他的哲学理论了;再如谈及罗素一向不怎么欣赏的尼采时,罗素居然想象出一段尼采与释迦牟尼之间在的争执。有趣吗?确实有趣。但是哲学史可以这么写吗?如果想获得对哲学大致的认识和入门,这本书也实在说不上合适。推荐三本,梯利著的,斯通普夫著的,张志伟著的,书名都是《西方哲学史》。既不难于理解,又相当严谨、全面,均是适合入门者阅读的哲学史。不过说一下,张志伟教授那本我并没有读过,但是作者值得信赖。又或者,可以结合张志伟教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再加上张汝伦教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如果把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尽量追求通俗性作为衡量一本哲学史入门著作的标准的话,这两本可能是我所知道的中最好的。 如果非要在黑格尔和罗素中挑一本,那我还是建议挑黑格尔。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有些地方读不懂总比读了一大堆一家之言性质的东西好。
《哲学史讲演录》 Vorlesungen�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G.W.F.黑格尔关于精神哲学的著作 。 在黑格尔逝世之后,由K.L. 米希勒根据他的3种讲稿、提纲和3种学生笔记整理而成 ,并被编入1833年发表的《黑格尔全集》第1版 。黑格尔在这部著作中,一方面把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黑格尔对哲学史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概述,表现了他用以考察哲学史的唯心而又辩证的观点,表明了他以西方为中心的偏见,也表现了他对东方哲学缺乏研究。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真正发源地是古希腊。他把古希腊哲学分为3个时期 :从泰利斯到亚里士多德 ;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新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并在具体论述各家的哲学时 ,抬高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对于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 时所表现的唯物主义倾向也加以歪曲。但是,作为辩证法思想大师,他注重发掘古代的辩证法。对于中世纪哲学,包括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和早期文艺复兴的哲学,黑格尔讲得十分简略,并且对三者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黑格尔明确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近代哲学所探讨的根本问题。由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实在论(指经验论与唯心论(指唯理论)之分。黑格尔的整个讲述表明,他崇尚唯心论和辩证法,贬低唯物论,反对形而上学。总之,《哲学史讲演录》表明,黑格尔不是为历史而讲历史,他的重点是更具体地阐述自己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一本讲述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45年。本书和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对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两本名著。中文译本可看《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罗素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但与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对哲学和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并在许多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还非常关心人类的现状和前途。在他的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的探讨中表现出一个大智者的哲学智慧。我们从本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论述西方哲学史的名著有许多种,各有其优点。相比之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与国内的大多数西方哲学史教材相比,本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不是那么强,但这也可以算是本书的一个优点,它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揭示出哲学的活生生的发展,显示出哲学的活力。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罗素在本书的美国版和英国版序言中也指出了一些局限。除此而外,最明显的局限是,由于其哲学立场所决定,罗素对思辨哲学所抱有的偏见和轻视态度使他不能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德国的思辨哲学。尤其在对黑格尔的哲学上是如此。建议重点阅读上卷的绪论和卷一的第二、第三篇 我希望你还是从哲学通俗读物开始入门,大致上熟悉一下西方哲学。以上两个书中作者的态度过于主观,对初学产生误导,有的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啊。
建议你先读罗素的,学习入门的话,他老人家的比较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而且线索性非常清晰,阐述十分客观。绝对是哲学入门的必读。 而黑格尔当然不可不读,但是不是在初级阶段。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本来就是他的学生整理成书的。黑格尔在文章中把哲学史纳入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主观因素较强,而且在不了解黑格尔的情况下阅读很容易误入歧途= =|||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本书都是借着哲学史来阐释自己的学说。 黑氏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是通过说明哲学史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而他的逻辑学就是这个理论的完成时。黑氏绝对精神的整个结构被分散铺开在这本哲学史讲演录里。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本身是一本大众向的普及性读物,罗素对于每一个哲学流派哲学家的思想家都进行了评价,不过这种评价的标准是罗素自己定的。这本书作为哲学史不是很客观,但是如果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罗素自己的观点,那就很不错。
《哲学史讲演录》 讲的更多是哲学的故事,充满思辨。<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家的故事,充满花边话题。 学习入门先读罗素的,通俗易懂,而且罗素的文笔十分好,读起来很享受。是哲学入门的好书。 黑格尔是大师众的大师,如果读的来的话就读读吧。当然他的文笔与思考方式显得很绕,要大精力的
《哲学史讲演录》 Vorlesungen�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G.W.F.黑格尔关于精神哲学的著作 。 在黑格尔逝世之后,由K.L. 米希勒根据他的3种讲稿、提纲和3种学生笔记整理而成 ,并被编入1833年发表的《黑格尔全集》第1版 。黑格尔在这部著作中,一方面把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黑格尔对哲学史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概述,表现了他用以考察哲学史的唯心而又辩证的观点,表明了他以西方为中心的偏见,也表现了他对东方哲学缺乏研究。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真正发源地是古希腊。他把古希腊哲学分为3个时期 :从泰利斯到亚里士多德 ;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新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并在具体论述各家的哲学时 ,抬高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对于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 时所表现的唯物主义倾向也加以歪曲。但是,作为辩证法思想大师,他注重发掘古代的辩证法。对于中世纪哲学,包括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和早期文艺复兴的哲学,黑格尔讲得十分简略,并且对三者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黑格尔明确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近代哲学所探讨的根本问题。由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实在论(指经验论与唯心论(指唯理论)之分。黑格尔的整个讲述表明,他崇尚唯心论和辩证法,贬低唯物论,反对形而上学。总之,《哲学史讲演录》表明,黑格尔不是为历史而讲历史,他的重点是更具体地阐述自己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一本讲述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45年。本书和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对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两本名著。中文译本可看《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罗素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但与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对哲学和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并在许多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还非常关心人类的现状和前途。在他的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的探讨中表现出一个大智者的哲学智慧。我们从本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论述西方哲学史的名著有许多种,各有其优点。相比之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与国内的大多数西方哲学史教材相比,本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不是那么强,但这也可以算是本书的一个优点,它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揭示出哲学的活生生的发展,显示出哲学的活力。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罗素在本书的美国版和英国版序言中也指出了一些局限。除此而外,最明显的局限是,由于其哲学立场所决定,罗素对思辨哲学所抱有的偏见和轻视态度使他不能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德国的思辨哲学。尤其在对黑格尔的哲学上是如此。建议重点阅读上卷的绪论和卷一的第二、第三篇 我希望你还是从哲学通俗读物开始入门,大致上熟悉一下西方哲学。以上两个书中作者的态度过于主观,对初学产生误导,有的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啊。
建议你先读罗素的,学习入门的话,他老人家的比较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而且线索性非常清晰,阐述十分客观。绝对是哲学入门的必读。 而黑格尔当然不可不读,但是不是在初级阶段。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本来就是他的学生整理成书的。黑格尔在文章中把哲学史纳入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主观因素较强,而且在不了解黑格尔的情况下阅读很容易误入歧途= =|||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本书都是借着哲学史来阐释自己的学说。 黑氏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是通过说明哲学史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而他的逻辑学就是这个理论的完成时。黑氏绝对精神的整个结构被分散铺开在这本哲学史讲演录里。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本身是一本大众向的普及性读物,罗素对于每一个哲学流派哲学家的思想家都进行了评价,不过这种评价的标准是罗素自己定的。这本书作为哲学史不是很客观,但是如果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罗素自己的观点,那就很不错。
《哲学史讲演录》 讲的更多是哲学的故事,充满思辨。<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家的故事,充满花边话题。 学习入门先读罗素的,通俗易懂,而且罗素的文笔十分好,读起来很享受。是哲学入门的好书。 黑格尔是大师众的大师,如果读的来的话就读读吧。当然他的文笔与思考方式显得很绕,要大精力的

生活中的一切难题,都能在哲学里找到答案
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黑格尔 马克思说:“黑格尔的伟大成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世界,即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源的哲学家。” 黑格尔擅长于将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放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引用了两个有趣的论证。 一个有趣的论证是——“谷堆论证”;另外一个有趣的论证是——“秃头论证”。 黑格尔在给为生们讲演时提问道:“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呢?或者说,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呢?” 由无数个学生口中,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黑格尔又接着说:“那么,再加一粒谷子或者少一根头发,会怎么样呢?” 更多的声音回答:“还是不行。” 这时,黑格尔沉默了。他用沉默代替了提问,留给学生们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虽然,黑格尔没有再提问,但是,学生们的头脑中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教授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子或是减少一根头发,会怎么样呢? 学生们的思想展开了翅膀,当然,到最后,显而易见,肯定是堆成了一个谷堆或者是变成了一个秃头喽! “那么,”这时,黑格尔又开口了,“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者最后减的一根头发,是不是就成了一堆谷子或者一个秃头的最大功臣了呢?”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了:谷堆是由众多的谷子组成的,秃头是因为掉了众多头发的结果。所以,不能因此而抬高第一粒谷子和第一根头发,或者最后一粒谷子和最后一根头发的重要地位。 那么,“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什么哲理呢? 其实,这是一个事物的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谷堆中的每一粒谷子和掉落的每一根头发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黑格尔习惯于将在生活中无法解释的问题,拿到哲学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是黑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的法宝。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到了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并从中引出了自己的结论。 事实证明,当今的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能不与黑格尔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时之间,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并且,黑格尔哲学不仅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正在启发着当代人的思想。 在中国也不例外。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于是,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成了一种时尚。 蔡元培与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史学论集》中写道: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以荣其国家,以华其祖宗,以教训其王公大人,下亦崇高其身。” 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序例》写道:“以求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洞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何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世宪法章程之书……” 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说过:“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连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如此要求:“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没有什么问题是哲学不能解决的,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吧,我们需要的人生智慧,就蕴藏在哲学家的思想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