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赏析(一)
海子 :原名査海生(1964-1989) 诗歌风格 :浪漫,它要求通过一次性的行为。突出原始的内容本质 《日光》 梨花 在土墙上滑动 牛铎声声 大婶拉过两个小堂弟 站在我面前 像两节黑炭 日光其实很强 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赏析 : 全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梨花 在土墙上滑动牛铎声声 写场景,梨花是春天的花,梨花代表着纯真,在土墙上滑动静中带动的描写,同时交代时光的流逝。土墙、牛铎声声乡村独有的景象,不是喧嚣、不是吵闹、不是灯红酒绿,是我们向往的田园。和煦的春风传来了春耕的消息,亲朋好友相互扶持的劳作,满树的梨花在院子里,在土墙上投下影子,兰兰的天,天空中很少的云。。。 第二段大婶拉过两个小堂弟 ,站在我面前 ,像两节黑炭 我把这个场景定位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因为海子不止一次的到黄土高原采风,作品比如《敦煌》《亚洲铜》等海子对于大西北有着独特的感情。 大婶热情的把她家的亲戚介绍给我,是两个晒得黑黑的小伙子。海子出身农民又是年轻人所以他们可以顺畅沟通,画面很和谐。 黄土高原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在自家的房顶上耕作。大西北紫外线强,大西北的汉子强壮有韧性多是长期在户外晒出来的结果。 第三段 日光其实很强,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万物生长靠的是阳光,但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的成长,更需要淳朴、坚强和韧性它像血一样,溶进我们的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并且像鞭子一样时刻鞭策着我们。 海子说,抒情就是血,诗很短,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人写景,但最后一句火山喷发般的叙述,使用极端的词语鞭子和血,表达作者压制了恒久的感情。很明白那一幕幕的原始的生产生活场景重重的勾起了他作为诗人的琴弦。这是他所倡导的作为诗人的本质不谋而和。 中国是农耕民族,土地留在我们的血液里,原生态土地特有的朴实,在我们的骨子里,它使我们健壮,而阳光以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像那条牛,可能满身的伤痛,但向前是必须的,因为有明媚的春光在召唤。 2020-9-12

海子诗歌的风格是什么?
“诗宗三子”是海子、书生霸王、文心子。海子是太阳,书生霸王是月亮,文心子是星星。 三人都是平民艺术家,是属于大众的通俗的。前者虽然未开宗立派,但是却因为卧轨自杀而名动后世。后二位,书生霸王开创了“新国风”现实主义诗词创作,诗友多响应之,乃创立“彼岸诗社”。影响颇大。文心子乃后起之秀最为著名,号称“才子狂人”、“白衣卿相”、“谪仙龙隐”的另类。文心子,八十后一代,开创“千寻体”或“千寻派”风格,主张诗词在于表达情感自由放纵,不拘一格,颇似苏辛豪放派后劲。综观三位,虽然都是诗人,虽然所写诗歌虽不同体,但同样表达了最低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激情和落魄。文心子被誉为“才子词人”柳永在世,不正说明了这一点么?我更觉得文心子是海子的来世。
海子所生活的土地和他所受教育的文化影响形成了海子善良、质朴、自强而又执著、敏感、多思的精神气质和赤子情怀;他所受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对自身,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对诗歌使命的追问,对终极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熔铸成海子远大的诗歌理想。海子诗歌内涵所折射出来的诗歌为后工业文明社会里不断被物质化、欲望化的粗糙灵魂注入了细腻的精神反思。
当时我正在读研究生,那一年我关注过诗人之死吗?想到这里我常常会变得疑惑起来。 但上世纪90年代初,海子的诗与海子的死却确确实实进入了我的视野。那时候我已从山东的那座大城回到山西那座小城,80年代的青春狂热中还残留着一个读诗的尾巴。也许是在一次与朋友的通信中,我们谈到了海子。朋友告我,有一本《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已经出版,但因编者自费出书,不得不把邮购信息广为散发,以弥补落下的经济亏空。得此消息,我立刻就决定邮购一本。不久,书寄来了,扉页上写着几行小字:“赵勇评正/周俊/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金陵”。周俊是此书的编者之一,他们不但费尽千辛万苦推出了这本作品集,还得把它推销出去;不但要推销,书上还要签字留名。这种一丝不苟一下子就让我感动起来。
含蓄,典雅,富有深意
朦胧,深意,意想
海子所生活的土地和他所受教育的文化影响形成了海子善良、质朴、自强而又执著、敏感、多思的精神气质和赤子情怀;他所受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对自身,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对诗歌使命的追问,对终极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熔铸成海子远大的诗歌理想。海子诗歌内涵所折射出来的诗歌为后工业文明社会里不断被物质化、欲望化的粗糙灵魂注入了细腻的精神反思。
当时我正在读研究生,那一年我关注过诗人之死吗?想到这里我常常会变得疑惑起来。 但上世纪90年代初,海子的诗与海子的死却确确实实进入了我的视野。那时候我已从山东的那座大城回到山西那座小城,80年代的青春狂热中还残留着一个读诗的尾巴。也许是在一次与朋友的通信中,我们谈到了海子。朋友告我,有一本《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已经出版,但因编者自费出书,不得不把邮购信息广为散发,以弥补落下的经济亏空。得此消息,我立刻就决定邮购一本。不久,书寄来了,扉页上写着几行小字:“赵勇评正/周俊/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金陵”。周俊是此书的编者之一,他们不但费尽千辛万苦推出了这本作品集,还得把它推销出去;不但要推销,书上还要签字留名。这种一丝不苟一下子就让我感动起来。
含蓄,典雅,富有深意
朦胧,深意,意想

海子的诗歌风格
我们从海子的诗中可以读出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所有这些已容不下更多的思想和真理。然而诗人率真的情怀并未损害优秀诗歌所必须具备的语言的节制和锻打。 诗人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天堂的意象扎根于海子的心灵。但是城市流浪者的形象、脆弱而敏感的心灵、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成了诗人极为忧郁的品格。在诗人诗歌当中,处处充满了诸如死亡、黑色、黑夜、悲伤、银红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也正是在这些紫色的字眼当中我们发现了海子诗中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屏弃与蔑视。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地火,热情着读者的心灵,激动着所有的第一人称。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可以感觉热腾腾地生命的气息,人的存在 。
fr3f3rf
fr3f3rf

关于海子的评价
人物评价 1、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2、姜冰: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 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3、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4、严彬拉夫(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因为海子,我认为自己并没有死掉的资格,我还没有像他那样,写出很牛的诗来,穿上昨天的旧衣服,横心朝向火车。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1、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2、长诗特点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 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海子
神话诗人——海子 罗明誉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美) 西尔维娅·普拉(一)十九世纪末叶以降,诗人为形而上的原因自杀已成为西方思想界中的一个恒常的主题。无论是特拉克还是杰克·伦敦,无论是叶赛宁还是马雅可夫斯基,每个诗人个体生命的毁灭都会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巨大而长久的震动。“诗是一种精神”,因而诗人的死亡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所以诗人之死总是格外引人关切。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诗人的自杀也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恒常历史现象。首例发生在1 9 8 7 年春天,青年女诗人蝌蝌在自己的床上割断了大腿的静脉血管;1 9 8 9 年春天,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海子将自己纯洁的身体横在铁轨上,被呼啸而过的列车截为两段;4 9 天后,他的北大同窗诗友,另一杰出的青年诗人骆一禾由于长期劳累,脑血管大面积出血,一头栽在广场上;其后不久,又一位北大出身的诗才出从的青年诗人戈麦纵身跳入了清华园的池水之中;此外还有顾城……这其中,被誉为“诗坛怪杰”的先锋诗人海子,无论其人还是其诗,都是最为引人关注和最具意义的一位。(二)海子,原名查海生,1 9 6 4 年5 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青少年时代的海子就一直生活在安徽安床的农村。1 9 7 9 年,1 5 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 9 8 3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在哲学教授教研室任教,先后给学生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等课程。他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他的美学课,据说他在举例说明想象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由于他是一位诗人,他的学生便要他每节下课前的1 0 分钟朗诵自己的诗作。海子的诗歌创作是从1 9 8 2 年,也就是他上大学三年级时开始的。在从1 9 8 2 ~1 9 8 9 年短短的七年文学创作中,他给我们留下了近2 0 0 万字的诗作、剧本(诗剧)小说和论文。当1 9 8 9 年3 月2 6 日下午5 点3 0 分,在出海关和龙家营之间的一段慢车道上卧轨身亡,其时他才2 5 岁,他带在身边的遗书上只有九个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带在身边的还有四本书(《新旧约金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和一个桔子。这里之所以要提到桔子,是因为我以为这诗人的桔子具有某种象征意味或特殊内涵,尽管我不能理解!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 5 年,他曾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 5 年,但是,他末及写满1 5 年便过早地离去了,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他却给中国的农业诗歌带来了一次回光返照。海子是一个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同时,作为诗人他又具有了敏感、易于受害的共性和迷恋于荒凉的泥土的特性。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光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正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海子的诗歌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声,而他诗歌的内容在时空上的跨度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三)海子作为一位当代先锋诗人,其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诗歌,而诗歌主要成就和贡献在于他的浪漫主义抒情和史诗式的长诗。不过,要深入谈论海子的其人其诗,以及他作为一个象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里,我只能肤浅地谈一谈海子诗歌上的独创性和他的诗为一种精神的伟大性。讲到他的独创,就要讲到由“麦”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语素组合而成的“麦地”、“麦子”等独特的语词。而讲到了麦子,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向日葵。张承志在《金牧场》里写到:“向日蔡是平民之花,……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欧世界和美术界就一直对向日葵寄托了一种神圣的情思。‘向日葵’的含义中对‘崇高者的家’。”这里的崇高者应该是广泛意义上的大地主人(平民)。可以说凡·高眼中看到的向日葵,自凡·高后一直是西欧诗歌的一种思想假借和依傍,也就是说,西欧诗人所要表达的一切对大地(西欧大地)的情思都是以向日葵作为一个媒介和归宿的合体,向日葵这三个平凡的语素组成的语词所固有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蕴涵着西欧诗人对大地的所有感情。可是若干年来,我们中国的诗人也一直跟在凡·高身后高唱向日葵,“错把他乡认故乡”,误以为他乡的向日葵(也可能是长在中国,但其内蕴却是属于他乡的)里也会有中国大地的无情思。这一直妨碍着我们自己诗歌经典的产生。就是海子、络一禾等少数优秀诗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重新进入中国文化的源头,并由海子骆一禾最先发现并说出中国自己的“向日葵”——麦子。麦子之于中国正如向日葵之于欧洲。海子对中国诗坛的贡献由此可见。麦子虽是如此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作的精品。由麦子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的意象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海子的短诗《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重建家园》: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麦子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共同的生命背景。海子不仅仅发现了麦地,并写了“麦地”系列诗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中国的史诗提供了一个重要之素——“麦地”意象。海子对史诗的痴迷追求地实在惊世骇俗。接下来就讲一讲海子的长诗。著名评伦家王干评述海子的诗是:海子的诗与凡·高的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让人感到生命燃烧时的状态是多么辉煌和炽烈。的确,海子的诗,特别是他的长诗中的那种滚烫的浪漫主义激情实在让人惊心动魄。让我听一听他的诗歌《司仪(盲诗人)》:人类母亲啊——这为何/为何偏偏是你的肉体/我披镣带铐,有一连串盲目/荷马啊,我们都手扶诗琴坐在大地上/我们都是被生存的真实刺瞎了双眼。/人,给我血迹,给我空虚/我是擦亮灯火的第一位诗歌皇帝/至今仍悲惨地活在世上/在这无边的黑夜里——/我的盲目和琴安慰了你们/而他,他是谁?/仿佛一根骷髅在我内心发出的微笑 我们,活到今日总有一定的缘故。兄弟们/我们在落日之下化为灰烬总有一定的缘故/我们在我们易朽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又有谁能记得,每个人都有一条命/——活到今日,我要问,是谁活在我的命上/是谁活在我的星辰上,我的故乡?/是谁活在我的周围,附近和我的身上?/这是些什么人或什么样的东西?!/等我追到这里/荒漠空无一人/我在河边坐下/等你等了半天/河水一波又一波/斧子已被打湿 斧子沾满水滴/暗哑的地铺上/忽明忽暗火把/照着满弓一样的乳房/那是什么岁月/我血气方刚/斧子劈在头盖骨 破碎头盖骨/从这一头飘到那一头/孕育了天地和太阳/那是什么岁月/青草带籽纷纷飘下。海子的七部长诗归入《太阳》,全书没有写完,但七部成品有主干性,可称为《太阳·七部书》,《太阳·七部书》内在悲剧是海子生死的关键。《七部书》的意象空间十分浩大,可以概括为:蒙古草原(鹏)两河流域 太平洋(金字塔) (敦煌)印度次大陆(鲲)这个史诗图景的提炼程度具有相当的魅力。海子就是在这个图景上建立了支撑想象力和素材范围的原型谱。海子史诗的这个构图内曾产生过世界最为伟大的史诗,如希腊和希伯来民族的结构最为完整的体系性神话和史诗,因此,在这泛亚细亚的范围内,海子的史诗是必须承受众多原始史诗的较量的。可惜的是,这个宏伟的现代史诗的梦想被海子永远地带走了。所以在这里,我不想再深入,因为我们从这里至少也可以明白一些诗人的诗歌追求和成就的高度了。这里再引述一句诗人陈东东的话,以示对海子诗歌的最后评价:“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四)最后我想探讨一下的是海子的死,及由些引出的8 0 -9 0 年代之交的中国诗人的死。对海子的死我们只能从他的悲惨处境和内心冲突来证明,而对于他的内心冲突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诗来作出猜测性的主观的臆想,所以这里只能从他的悲惨处境(精神和物质环境)来证明。首先是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我们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甚至他在离开大学的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读书上。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渴望飞翔,所以他的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和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其次,海子的四次失恋,特别是初恋的女孩,与他的死具有重要关系。这从他的诗歌《四姐妹》中依稀可见:“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抱着这一颗/一颗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 今天的雨子/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里的“绝望的麦子”怎不是绝望的诗人?除此以外,任何形而上的解释也只能归结为:他为诗歌而死。如果这样,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种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海子是一个寄生命于诗歌的诗人,我们相信他是一个写不出诗就宁愿一死的人。 写到这里,让我们相信吧,海子之死,也许意味着永恒的解脱,同时更意味着诗人形象的最后完成。
海子(孩子)没想过死,只是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那一天他有自己的看法,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再有一天,他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在乎了别人的看法;最后一天,他只想证明自己的想法。好像是别人给你十块钱,你心情好,说了万般感谢;你心情不好,说别人施舍。而他,别人不领他的情,说他是个疯子;而他,只想证明自己是个天才。 疯子和天才只差一道屏障,他为了那道屏障葬送自己。不管是诗人,平民,只要你不承认他的存在,导致他的这场葬礼,就有你一份功劳。最后,疯子和天才,区别只在于得不得到别人认可。你认可一个天才,必须承认一个疯子……
神话诗人——海子 罗明誉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美) 西尔维娅·普拉(一)十九世纪末叶以降,诗人为形而上的原因自杀已成为西方思想界中的一个恒常的主题。无论是特拉克还是杰克·伦敦,无论是叶赛宁还是马雅可夫斯基,每个诗人个体生命的毁灭都会给西方思想界带来巨大而长久的震动。“诗是一种精神”,因而诗人的死亡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所以诗人之死总是格外引人关切。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诗人的自杀也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恒常历史现象。首例发生在1 9 8 7 年春天,青年女诗人蝌蝌在自己的床上割断了大腿的静脉血管;1 9 8 9 年春天,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海子将自己纯洁的身体横在铁轨上,被呼啸而过的列车截为两段;4 9 天后,他的北大同窗诗友,另一杰出的青年诗人骆一禾由于长期劳累,脑血管大面积出血,一头栽在广场上;其后不久,又一位北大出身的诗才出从的青年诗人戈麦纵身跳入了清华园的池水之中;此外还有顾城……这其中,被誉为“诗坛怪杰”的先锋诗人海子,无论其人还是其诗,都是最为引人关注和最具意义的一位。(二)海子,原名查海生,1 9 6 4 年5 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青少年时代的海子就一直生活在安徽安床的农村。1 9 7 9 年,1 5 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 9 8 3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在哲学教授教研室任教,先后给学生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等课程。他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他的美学课,据说他在举例说明想象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由于他是一位诗人,他的学生便要他每节下课前的1 0 分钟朗诵自己的诗作。海子的诗歌创作是从1 9 8 2 年,也就是他上大学三年级时开始的。在从1 9 8 2 ~1 9 8 9 年短短的七年文学创作中,他给我们留下了近2 0 0 万字的诗作、剧本(诗剧)小说和论文。当1 9 8 9 年3 月2 6 日下午5 点3 0 分,在出海关和龙家营之间的一段慢车道上卧轨身亡,其时他才2 5 岁,他带在身边的遗书上只有九个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带在身边的还有四本书(《新旧约金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和一个桔子。这里之所以要提到桔子,是因为我以为这诗人的桔子具有某种象征意味或特殊内涵,尽管我不能理解!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 5 年,他曾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 5 年,但是,他末及写满1 5 年便过早地离去了,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他却给中国的农业诗歌带来了一次回光返照。海子是一个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同时,作为诗人他又具有了敏感、易于受害的共性和迷恋于荒凉的泥土的特性。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光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正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海子的诗歌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声,而他诗歌的内容在时空上的跨度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三)海子作为一位当代先锋诗人,其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诗歌,而诗歌主要成就和贡献在于他的浪漫主义抒情和史诗式的长诗。不过,要深入谈论海子的其人其诗,以及他作为一个象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里,我只能肤浅地谈一谈海子诗歌上的独创性和他的诗为一种精神的伟大性。讲到他的独创,就要讲到由“麦”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语素组合而成的“麦地”、“麦子”等独特的语词。而讲到了麦子,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向日葵。张承志在《金牧场》里写到:“向日蔡是平民之花,……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欧世界和美术界就一直对向日葵寄托了一种神圣的情思。‘向日葵’的含义中对‘崇高者的家’。”这里的崇高者应该是广泛意义上的大地主人(平民)。可以说凡·高眼中看到的向日葵,自凡·高后一直是西欧诗歌的一种思想假借和依傍,也就是说,西欧诗人所要表达的一切对大地(西欧大地)的情思都是以向日葵作为一个媒介和归宿的合体,向日葵这三个平凡的语素组成的语词所固有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蕴涵着西欧诗人对大地的所有感情。可是若干年来,我们中国的诗人也一直跟在凡·高身后高唱向日葵,“错把他乡认故乡”,误以为他乡的向日葵(也可能是长在中国,但其内蕴却是属于他乡的)里也会有中国大地的无情思。这一直妨碍着我们自己诗歌经典的产生。就是海子、络一禾等少数优秀诗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重新进入中国文化的源头,并由海子骆一禾最先发现并说出中国自己的“向日葵”——麦子。麦子之于中国正如向日葵之于欧洲。海子对中国诗坛的贡献由此可见。麦子虽是如此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作的精品。由麦子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的意象系统,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海子的短诗《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重建家园》: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麦子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共同的生命背景。海子不仅仅发现了麦地,并写了“麦地”系列诗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中国的史诗提供了一个重要之素——“麦地”意象。海子对史诗的痴迷追求地实在惊世骇俗。接下来就讲一讲海子的长诗。著名评伦家王干评述海子的诗是:海子的诗与凡·高的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让人感到生命燃烧时的状态是多么辉煌和炽烈。的确,海子的诗,特别是他的长诗中的那种滚烫的浪漫主义激情实在让人惊心动魄。让我听一听他的诗歌《司仪(盲诗人)》:人类母亲啊——这为何/为何偏偏是你的肉体/我披镣带铐,有一连串盲目/荷马啊,我们都手扶诗琴坐在大地上/我们都是被生存的真实刺瞎了双眼。/人,给我血迹,给我空虚/我是擦亮灯火的第一位诗歌皇帝/至今仍悲惨地活在世上/在这无边的黑夜里——/我的盲目和琴安慰了你们/而他,他是谁?/仿佛一根骷髅在我内心发出的微笑 我们,活到今日总有一定的缘故。兄弟们/我们在落日之下化为灰烬总有一定的缘故/我们在我们易朽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又有谁能记得,每个人都有一条命/——活到今日,我要问,是谁活在我的命上/是谁活在我的星辰上,我的故乡?/是谁活在我的周围,附近和我的身上?/这是些什么人或什么样的东西?!/等我追到这里/荒漠空无一人/我在河边坐下/等你等了半天/河水一波又一波/斧子已被打湿 斧子沾满水滴/暗哑的地铺上/忽明忽暗火把/照着满弓一样的乳房/那是什么岁月/我血气方刚/斧子劈在头盖骨 破碎头盖骨/从这一头飘到那一头/孕育了天地和太阳/那是什么岁月/青草带籽纷纷飘下。海子的七部长诗归入《太阳》,全书没有写完,但七部成品有主干性,可称为《太阳·七部书》,《太阳·七部书》内在悲剧是海子生死的关键。《七部书》的意象空间十分浩大,可以概括为:蒙古草原(鹏)两河流域 太平洋(金字塔) (敦煌)印度次大陆(鲲)这个史诗图景的提炼程度具有相当的魅力。海子就是在这个图景上建立了支撑想象力和素材范围的原型谱。海子史诗的这个构图内曾产生过世界最为伟大的史诗,如希腊和希伯来民族的结构最为完整的体系性神话和史诗,因此,在这泛亚细亚的范围内,海子的史诗是必须承受众多原始史诗的较量的。可惜的是,这个宏伟的现代史诗的梦想被海子永远地带走了。所以在这里,我不想再深入,因为我们从这里至少也可以明白一些诗人的诗歌追求和成就的高度了。这里再引述一句诗人陈东东的话,以示对海子诗歌的最后评价:“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四)最后我想探讨一下的是海子的死,及由些引出的8 0 -9 0 年代之交的中国诗人的死。对海子的死我们只能从他的悲惨处境和内心冲突来证明,而对于他的内心冲突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诗来作出猜测性的主观的臆想,所以这里只能从他的悲惨处境(精神和物质环境)来证明。首先是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我们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甚至他在离开大学的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读书上。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渴望飞翔,所以他的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和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其次,海子的四次失恋,特别是初恋的女孩,与他的死具有重要关系。这从他的诗歌《四姐妹》中依稀可见:“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抱着这一颗/一颗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 今天的雨子/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里的“绝望的麦子”怎不是绝望的诗人?除此以外,任何形而上的解释也只能归结为:他为诗歌而死。如果这样,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种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海子是一个寄生命于诗歌的诗人,我们相信他是一个写不出诗就宁愿一死的人。 写到这里,让我们相信吧,海子之死,也许意味着永恒的解脱,同时更意味着诗人形象的最后完成。
海子(孩子)没想过死,只是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那一天他有自己的看法,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再有一天,他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在乎了别人的看法;最后一天,他只想证明自己的想法。好像是别人给你十块钱,你心情好,说了万般感谢;你心情不好,说别人施舍。而他,别人不领他的情,说他是个疯子;而他,只想证明自己是个天才。 疯子和天才只差一道屏障,他为了那道屏障葬送自己。不管是诗人,平民,只要你不承认他的存在,导致他的这场葬礼,就有你一份功劳。最后,疯子和天才,区别只在于得不得到别人认可。你认可一个天才,必须承认一个疯子……

海子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文字简洁凝练,感情充沛,既有艺术的狂热奔放,又有哲学的理智精睿。 1、海子 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2、海子代表作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以梦为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