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元宵节的古诗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7、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元宵节的古诗四句小学三年级有哪些?
1、《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翻译: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2、《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唐代〕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翻译: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3、《汴京元夕》李梦阳〔明代〕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翻译: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他们一同表演着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而金梁桥外皓月洁白如霜。 4、《京都元夕》元好问〔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翻译: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5、《上元竹枝词》符曾〔清代〕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翻译: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元宵节的诗句三年级
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 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姜白石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清)丘逢甲4、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东方骏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6、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丘逢甲7、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8、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 宵》 (明) 唐寅9、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1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12、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伯永13、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14、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崔液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①。 不展芳尊②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注释 ①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②尊,古代盛酒器具。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 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 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 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宵》赏析: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美感人。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①。 不展芳尊②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注释 ①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②尊,古代盛酒器具。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 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 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 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宵》赏析: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美感人。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元宵节诗词小学
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佚名《折桂令?元宵》 2.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唐寅《元宵》 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唐顺之《元夕咏冰灯》 5.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丘逢甲《元夕无月》 6.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7.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8.琼楼玉宇一般明,只为姮娥添了、万枝灯。——范成大《虞美人》 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 10.笙歌醉月家家酒,帘幕窥春处处花。——王磐《元宵漫兴》 11.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毛滂《踏莎行?元夕》 1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的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元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为 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的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元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为 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的古诗三年级
三年级元宵节的古诗: 1、《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2、《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汴京元夕》明代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4、《京都元夕》金朝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5、《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