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孔子教育学生的名言名句(孔子教育学生时留下的名言名句)

发表时间:2023-06-21 热度:

孔子名言名句教育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名言名句教育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 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教学态度 为了实践和演绎“礼”与“仁”,孔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他的教学态度也是极端严肃、极端认真的。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承认“青出蓝而胜于蓝”的道理,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所以他倡导“教学相长”、“不耻下问”,经常虚心地向弟子学习,在《沂水春风》中我们可以读到孔子与弟子们平等对话、和谐交流、心灵共鸣的教学情景。还教育弟子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学而不厌。他教导弟子们要努力好学,提出“六言”(品德)、“六蔽”(弊病):“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所以子贡说孔子:“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教育弟子要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2、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更可体现出孔子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论语》中两次记录了孔子说“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体现着“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办学,四十多年间从不间断地进行教学活动,即使在他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过。为此,孔子一生培养了许多学生。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本着耐心说服的态度,有的学生思想品德较差,起点较低,屡犯错误,他也不加嫌弃,耐心诱导。如子路,是“卞之野人,以黎藿为食”,被人视为庸人,孔子却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子路,最终将他培养成才。这也是孔子诲人不倦的结果。并且孔子对弟子无所隐瞒,“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在教育弟子时,孔子要求弟子不只是接受自己的教育,还要广泛地以贤者为师、以能者为师。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有教无类。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主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有教无类”,从字面上讲,就是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具有全民教育主义的思想。可见孔子收徒的学费是十分低廉的“十条肉干”,这使得孔子的学生成份构成主要以贫贱子弟居多。根据考证,孔子的学生中,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等之外,其余大多数皆出身贫寒,如子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像个地鄙流氓;子张乃“鲁之鄙家也”,同样出身贫贱;特别是颜回,据《论语》所载,居陋巷,箪食瓢饮,死后连下葬需用的椁都得靠同学们赞助,是孔子学生中最为贫困者。孔子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老百姓,这就是把仁爱的对象扩展至所有的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人作为存在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有着其内在的价值与尊严,都有着不同于动物且优于动物的潜能与可能性,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开掘人的潜能与可能性。教师自己要长年累月,默默耕耘,为培养后一代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认真教学培养学生为天职。 三、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孔子的教学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1、重视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时候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加以演习或实习,如礼、乐、射、御等,使之学得更为牢固。这些是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的。孔子在实践中学习,使技艺不断进步,如在比箭时能老到地指出:“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孔子这里所讲的射应该是演习礼乐的射,而不是军中的武射,因此以中不中为主,只要中“鹄”(中心)即可,不必射穿,各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掌握用力要适度,没有反复演练的实践,懂得这一道理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获得教益,达到新的境界。 2、注重启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指教导学生,不到学生想求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要使学生能够联想、对比,知一方而推之其他三方。这里含有两种意思,一是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一是学生要有解决疑难的迫切要求。这时加以指点,其效果当然很好。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即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切实转变观念,让学生具有真正的主体性,要恰当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好一个“度”,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3、激发兴趣。《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孔子认为温故知新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精神。温故知新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故即古,指的是过去**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新是指今,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他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历史知识,又要认识当代社会实际。温故知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有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孔子要求学生在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知识范围或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第三,温故知新也就是温故创新。温故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校教育中、社会生活中创造、创新。 5、切磋问答。孔子的教学主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例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这就是交互式教学的一个范例。“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可见孔子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并亲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举一反三,步步深入”,这同时也是治学的一种重要门径。以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和自学水平。它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在认识上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6、学思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一口气读完不过脑子,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如《先进篇》中,记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陪孔子坐时进行的一场讨论,就是突出一例。弟子们不仅毫无拘束地自述志向,还反问了孔子一些问题,孔子加以指点。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先有一定的知识材料作凭借,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学会,还要教给他们如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7、因材施教。现代科学认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个人智力迸发的领域的广狭、时间的早晚、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弟子的受教时间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各人情况相异。但是,孔子都了解他们。弟子们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学业进展与特点、个性(“辟”、“卤莽”)、天赋(“愚”、“鲁”)、经济状况,乃至居处(“陋巷”)、饮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习惯(“昼寝”)等。《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思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思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只有这样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具体情况具体指导,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进而全面提高智力水平,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充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力,不能作统一的要求,不要抹杀学生的个性。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7.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13.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孔子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孔子教育弟子的名言

孔子教育弟子的名言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教育教学、哲学家。他的很多名言警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对人们起到指导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教育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1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1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1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1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2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4、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2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2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2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2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3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3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3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44、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4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46、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4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50、子曰:“有教无类”。5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5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5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5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5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5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5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5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6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63、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6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6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67、知耻近乎勇。——孔子68、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6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7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7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7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7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7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77、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7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7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8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相关文章:1.孔子名言警句2.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3.教育名言警句4.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5.孔子的名言警句大全6.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7.论语孔子的名言警句 8.孔子的名言警句
孔子教育弟子的名言

孔子教书育人的名言警句

孔子教书育人的名言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教书育人的名言警句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