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李开复,事业成功拒绝美籍,毅然回国发展,后来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在更新变化,一些经济蓝海的弄潮儿们抓住经济的风口,做出了一番事业,有些富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移民美国。 在当时,美国这个最大的经济体给商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商业机会,美国的移民政策和经济政策也相对宽松,更适合发展个人经济,所以商人移民也成为当时的热潮。 但如今我们国家一步一个脚印的把经济做大做强,成为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胁,这也让美国抵制的经济政策开始向中国倾斜起来,不公平的现状引起了爱国实业家们的不满。其中就有中国富豪李开复,他依然放弃美国国籍,撤资回国。 有专业人员评估,李开复的这一举动,直接让美国损失上千亿,这就是中国商人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创新工场的传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李开复出生在中国台湾,并在台北市读完小学,在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极大的才能,七十年代初跟随哥哥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就读初高中,并以优秀的成绩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不凡的表现。 这些丰富的知识累计和不同常人的学术感触为李开复后来的事业打下基础,他的成功是努力和知识的结果,是必然的。 几年后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博士,因其出色的表现,甚至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这无疑是美国当时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对李开复的绝对肯定。 博士毕业后,李开复留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副教授,而两年的时光让李开复不再满足于学术上的研究,他开始将科研的知识与经济的思想联合起来,于是放弃了学校的稳定的工作,求职于苹果公司。 短短几年内,李开复从小小的语音组经理一跃而成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除了他天生的经济头脑的原因之外,还归功于他在计算机多年累积的顶端知识,这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李开复在职场上的发展野心还远远没有停止。他转身奔赴硅谷,在SGI电脑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开发上。 多年后来看,李开复的这一个选择对于他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在互联网领域成为十分重要的核心板块,这也给李开复的成功打开了新大门。 一个有野心的人绝对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很快李开复进军微软,并在中国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这在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上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还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称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李开复在微软所创作的价值,让微软的科技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越,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李开复所创作的除了微软的收益之外,用户的体验和计算机科技的进步也收到了极大的推动。很快李开复被任命微软全球副总裁,不久被获选为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会士。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开复在微软掌握半壁江山后,竟然转战谷歌,依靠自身的才华和在计算机界丰功伟业,已进入谷歌便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李开复把目标和重点都放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短短几年的时光,促使中国地区的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对于中国互联网的经济发展也具有不可泯灭的作用。 短短几年,李开复便不再满足谷歌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决定辞职自创自己的一片田地。2009年,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成立,这个计算机领域的天才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参天大树",而这个大树蒙荫的,远远不止李开复自己。 致力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皿" 从微软公司任职时到中国发展开始,李开复便一心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了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纵使海外漂泊了许多年,依然怀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 李开复在美国公司任职期间,多次给中国大学生和青年发布启示文章,意图激励中国青年,鼓励他们提高自身认知,为中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科技领域作贡献。 李开复学习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这使得他可以站在国际领域的角度上审视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的领域发展,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洞察出人才对于这一领域发展的迫切性。以至于他自1900年在中国演讲以后,开始有意地为中国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作努力。 在2004年创立"我学网",这个网站,是专门为中国在校学生所创建的,旨在帮助我们国家的学生成长和学习,李开复创办这个网站,一心为了提高学生认知,为当前社会提供大量有用的人才,还鼓励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上与学生们交流。 不仅如此,大量事务缠身的李开复坚持亲自己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看似小小的网站之举,却为我们国家许多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思路上的帮助,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的坚实的平台。 李开复所创建的"创新工场",更是一心为了人才创造,将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整合起来,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不仅提供给所需资金,还针对早期创业提供技术上、产品上、人才聚集上等一系列的服务,投资方向立足于互联网的信息产业领域: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云计算、电子商务。 这么一来,李开复对于人才培养的想法用于付出实践,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一心为了人才和信息产业的培养,李开复做的这一步无疑推动了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专业领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国家当前人才薄弱的问题。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回国后,虽然一心致力于培养高端科技型人才,但他深知,仅凭他自己和"创新工场"的力量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国家高端信息化领域的人才缺失的短板。于是除了在事业的创造之外,李开复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在思想文化输出的创作上,用小己的思想推动大范围人才的思想,用尽全力做人才的培养皿。 2000年开始,李开复先后发表七封启示录形式的信件,《从诚信谈起》、《从优秀到卓越》、《成功、自信、快乐》、《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你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智慧》、《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这七封信全面地诠释了一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品行以及认知,从一个成功的实业家和先进信息产业的科研专家的角度给了大学生最直接最实用的建议。 除了书信以外,李开复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见解,先后出版了《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世界因你不同》、《微博;改变一切》和《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几本书,全面而深刻地为当代创业的人才以及大学生提供了先遣而行的方法论。 李开复在思想与认知上倾覆所有,结合自己的产业一点一滴的为培养科技型人才作贡献,这是在商业圈内还是前所未有的。 贡献和作为不能混作一谈 无论是作为科研人员还是企业家,李开复在各个领域的作为都称得上传奇,但令人欣慰的是李开复没有将这些荣耀作为毕生所求,拒接美国国籍,毅然回国发展。 回国之后他不仅凭一己之力置身人才培养,还结合其他爱国企业家,联合刘宇环、俞敏洪、柳传志等人,创办扶持创业的公司"创新工场",共同为国家的人才建设出一份力,这是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的贡献担当。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开复这样的企业家回国发展,除了印证他们自身的中国心之外,还彰显着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的富强发展,这也是让国人也来越骄傲和欣慰的。 李开复的回国,不仅直接性地带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还为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新一代创业借来"东风",甚至有专业人员估计,李开复放弃美国回国,直接或间接地带给美国上千亿的损失。
后来过得非常的好,事业有成,家庭也非常的温馨甜蜜,生活过得非常的幸福。
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取得了成功,虽然没有美籍,但是中国国籍使得他也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喜欢。
后来过得非常的好,事业有成,家庭也非常的温馨甜蜜,生活过得非常的幸福。
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取得了成功,虽然没有美籍,但是中国国籍使得他也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喜欢。

李开复是哪国人
是中国人,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扩展资料 李开复自2005年起,便开始出版发行自己编写的图书,其著作作品往往引用他人成长故事与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世人展示教授学习的方法与新鲜事物的使用。 在其作品《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中,将自己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表达对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开复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1岁时赴美留学,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1990年,加盟苹果公司。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出任微软副总裁。2005年9月,加盟谷歌,直至昨日宣布辞职。 李开复祖籍成都,其父李天民生于华阳,13岁从军,赴日本留学后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到中国台湾。1990年,他曾返川探亲,1993年去世。李开复的叔父李天福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李开复在谷歌任职期间,多次来成都演讲,与大学生分享他的创业和成功经验。
李老师是中华民国国籍。
原籍中国四川,现台湾人
无论怎么说都是中国人。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1岁时赴美留学,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1990年,加盟苹果公司。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出任微软副总裁。2005年9月,加盟谷歌,直至昨日宣布辞职。 李开复祖籍成都,其父李天民生于华阳,13岁从军,赴日本留学后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到中国台湾。1990年,他曾返川探亲,1993年去世。李开复的叔父李天福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李开复在谷歌任职期间,多次来成都演讲,与大学生分享他的创业和成功经验。
李老师是中华民国国籍。
原籍中国四川,现台湾人
无论怎么说都是中国人。

李开复的简介,但是要详细点啦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 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2015年11月6日,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北京)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今日在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正式冲刺新三板。 扩展资料 李开复相关事迹:李开复说自己在中国开始一段时间其实很郁闷,因为根据各种统计,谷歌的搜索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高后已经超过了竞争对手,但是中国用户根本不认,他们就是喜欢用百度。 “所以我们决定要想个办法,让用户在三英尺之外就看出谷歌的搜索结果更好。”李开复决定让谷歌在中国上马从全球平台引入的整合搜索技术。 “我真想跟用户说这个整合搜索多有技术含量,可他们听不懂,也不想听,现在只能跟你一个人说说。” 说到这个整合搜索,李开复劲头来了。单纯用网页搜索“周杰伦”,只会出现网页链接,而整合搜索,则会为用户同时提供周杰伦的新闻、音乐和视频等。 从后台技术来看,网页搜索只需要搜索一次,而整合搜索要搜14次。每个垂直搜索,比如视频搜索或者学术搜索都要处理2次,这就比单纯的网页搜索工作量大了14倍。如果网页搜索要1000台服务器,那么整合搜索就需要14000台,经过优化也要5000~6000台服务器。 “反正我们服务器便宜,自己研发的,几百美元一台,用坏了再换。”李开复说。在推出整合搜索一年多后,终于有用户渐渐发现了谷歌的变化。第一批发现的是大学生和白领,然后再蔓延到更多受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夜宴李开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开复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李开复博士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六年,担任主管互动媒体业务的副总裁。 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2009年9月4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 随后,李开复与美国中经合集团、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合作,通过创立一家名为“创新工场”的企业,培育并投资国内高科技领域的创业项目。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纽约举行的《时代》周刊首届百大人物峰会上,李开复发表了《Making A.I. Work for Humans(让AI造福人类)》主题演讲,介绍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李开复把人工智能比做新时代的“电力”,称这项技术会赋能驱动许多应用和设备的高速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人工智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隐私安全、就业机会等。 演讲以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前身Casper作为开端。李开复通过实例介绍了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他举例称,中国正在建设全新的道路系统,可以智能地与汽车交流,使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成为可能。 李开复称,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或人类智力,并且正在成为一个可以构建许多应用程序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把人工智能看作新时代的‘电力’”。他介绍,普华永道预测,在未来11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创造15.7万亿美元的净增量GD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开复
师伟:论李开复其人其事 李开复在台湾省读了小学,到美国读了初中、高中、大学,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并留校任教。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历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等职位。期间出了一件丑事,导致李开复从苹果离职:事发地点在美国加州的坎贝尔,当时李开复正在度假,然后被指控恶意性侵13岁的Aimee,捏她的屁股之类!1996年到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硅谷图形公司SGI电脑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1998年7月,李开复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Google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负责其运营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2009年9月,李开复从Google离职。2010年1月,Google因为不遵守中国法律而宣布离开中国——你觉得李开复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看看李开复和薛蛮子的互动、和马英九的互动、和骆家辉的互动、和中情局的互动……此人是什么货色,还看不清楚吗?不清楚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这些事情的具体情节,放在这里啰嗦且污人耳目。提到李开复画皮的剥落,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公然侮辱林妙可!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2013年,林妙可发了一条微博—— 然后有网络流氓发表了下流的评论—— 未成年的林妙可当然不清楚关节所在,然而林妈妈气不过,用林妙可的账号发了声明—— 接下来大戏开幕,李开复登场—— 看看,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以言论自由要林家坦然接受!!下流无耻、莫过于此!林妙可为什么被攻击侮辱,还不是因为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出演?攻击林妙可的人、包庇攻击林妙可的人,都是些什么玩意啊!别忘了报应轮回、屡试不爽,2016年李开复发了一条微博,最后关闭评论—— 为什么关评论呢?报应来了呗—— 显然,李开复关评论证明当年他清楚“下面给你吃”的真正含义,更显得当年的无耻下流!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个世界也是有记忆的,李开复的报应,才刚刚开始!平心而论,李开复的智商是高的、能力或许也是有的,然而心术不正,不识春秋大义、不走人间正道,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无法成就大格局。这其实是他个人的悲剧,而这个悲剧是他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伟人曾曰: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诚哉斯言! 李开复其人其事终究会败露的。我相信!
李开复的简介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李开复 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成就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十句箴言 ●成功箴言之一: 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有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成功箴言之二: 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2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枯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 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师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的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罗迪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 ●成功箴言之五: 挫折不是惩罚 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用统计学做出的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在卡内基·梅隆里没有什么忧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课程让他经历了不小的挫折。1983年暑假,李开复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 其任务就是教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计算机课程。李开复自己对那段时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备课,还想出各种教学方法。但是,他领取薪水的那一瞬间看到学生的评语,才知道学生认为,“李老师的教学就像催眠曲!”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得李开复备受打击。 然而,李开复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当成了学习的机会,因此获得了成功。他在此后的生涯里,尤其是回到中国以后,做了上千场的演讲。这无疑得益于学生时代的练习。 ●成功箴言之六: 创新不重要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成功箴言之七: 完美的工作 成长兴趣 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几年工作后,他深深地体会了一个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成功箴言之八: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成功箴言之九: 做最好的领导 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 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地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实践梦想。他说:“我不能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该有科学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他会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李开复博士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六年,担任主管互动媒体业务的副总裁。 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2009年9月4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 随后,李开复与美国中经合集团、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合作,通过创立一家名为“创新工场”的企业,培育并投资国内高科技领域的创业项目。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纽约举行的《时代》周刊首届百大人物峰会上,李开复发表了《Making A.I. Work for Humans(让AI造福人类)》主题演讲,介绍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李开复把人工智能比做新时代的“电力”,称这项技术会赋能驱动许多应用和设备的高速发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人工智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隐私安全、就业机会等。 演讲以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前身Casper作为开端。李开复通过实例介绍了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他举例称,中国正在建设全新的道路系统,可以智能地与汽车交流,使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成为可能。 李开复称,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或人类智力,并且正在成为一个可以构建许多应用程序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把人工智能看作新时代的‘电力’”。他介绍,普华永道预测,在未来11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创造15.7万亿美元的净增量GD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开复
师伟:论李开复其人其事 李开复在台湾省读了小学,到美国读了初中、高中、大学,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并留校任教。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历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等职位。期间出了一件丑事,导致李开复从苹果离职:事发地点在美国加州的坎贝尔,当时李开复正在度假,然后被指控恶意性侵13岁的Aimee,捏她的屁股之类!1996年到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硅谷图形公司SGI电脑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1998年7月,李开复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Google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负责其运营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2009年9月,李开复从Google离职。2010年1月,Google因为不遵守中国法律而宣布离开中国——你觉得李开复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看看李开复和薛蛮子的互动、和马英九的互动、和骆家辉的互动、和中情局的互动……此人是什么货色,还看不清楚吗?不清楚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这些事情的具体情节,放在这里啰嗦且污人耳目。提到李开复画皮的剥落,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公然侮辱林妙可!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2013年,林妙可发了一条微博—— 然后有网络流氓发表了下流的评论—— 未成年的林妙可当然不清楚关节所在,然而林妈妈气不过,用林妙可的账号发了声明—— 接下来大戏开幕,李开复登场—— 看看,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以言论自由要林家坦然接受!!下流无耻、莫过于此!林妙可为什么被攻击侮辱,还不是因为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出演?攻击林妙可的人、包庇攻击林妙可的人,都是些什么玩意啊!别忘了报应轮回、屡试不爽,2016年李开复发了一条微博,最后关闭评论—— 为什么关评论呢?报应来了呗—— 显然,李开复关评论证明当年他清楚“下面给你吃”的真正含义,更显得当年的无耻下流!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个世界也是有记忆的,李开复的报应,才刚刚开始!平心而论,李开复的智商是高的、能力或许也是有的,然而心术不正,不识春秋大义、不走人间正道,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无法成就大格局。这其实是他个人的悲剧,而这个悲剧是他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伟人曾曰: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诚哉斯言! 李开复其人其事终究会败露的。我相信!
李开复的简介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李开复 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成就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十句箴言 ●成功箴言之一: 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有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成功箴言之二: 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2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枯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 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师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的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罗迪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 ●成功箴言之五: 挫折不是惩罚 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用统计学做出的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在卡内基·梅隆里没有什么忧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课程让他经历了不小的挫折。1983年暑假,李开复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 其任务就是教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计算机课程。李开复自己对那段时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备课,还想出各种教学方法。但是,他领取薪水的那一瞬间看到学生的评语,才知道学生认为,“李老师的教学就像催眠曲!”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得李开复备受打击。 然而,李开复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当成了学习的机会,因此获得了成功。他在此后的生涯里,尤其是回到中国以后,做了上千场的演讲。这无疑得益于学生时代的练习。 ●成功箴言之六: 创新不重要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成功箴言之七: 完美的工作 成长兴趣 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几年工作后,他深深地体会了一个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成功箴言之八: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成功箴言之九: 做最好的领导 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 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地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实践梦想。他说:“我不能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该有科学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他会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李开复是谁啊?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编辑本段]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编辑本段]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编辑本段]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简单来说吧,他担任过google的高层,担任过微软的高层。为了得到他,两家公司甚至对簿公堂。他开发了电话语音拨号的识别系统。他和奥巴马当过同学。他是中国青年的创业导师。获得无数青少年的追捧。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编辑本段]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人生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编辑本段]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简单来说吧,他担任过google的高层,担任过微软的高层。为了得到他,两家公司甚至对簿公堂。他开发了电话语音拨号的识别系统。他和奥巴马当过同学。他是中国青年的创业导师。获得无数青少年的追捧。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

李开复是谁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中国台湾人,现已移居中国大陆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2013年10月21日称最近化疗后身体检查结果有几项指数未降反升,需要更加严格的遵照医嘱,专注于治疗和休养。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2015年2月13日,据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的朋友圈状态显示,李开复在患病离开北京17个月后回到了创新工场的北京办公室,与员工进行交流。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