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斿瓙缁忓吀鐨勫悕瑷�鍚嶅彞
30鍙ュ瓟瀛愮粡鍏哥殑鍚嶈█鍚嶅彞 銆�銆�1銆佷笉涔夎�屽瘜涓旇吹锛屼簬鎴戝�傛诞浜戙�� 銆�銆�2銆佸+蹇椾簬閬擄紝鑰岃�绘伓琛f伓椋熻�咃紝鏈�瓒充笌璁�涔熴�� 銆�銆�3銆佷笉瀛︾ぜ锛屾棤浠ョ珛銆� 銆�銆�4銆佷笁浜鸿�岋紝蹇呮湁鎴戝笀鐒夈�傛嫨鍏跺杽鑰呰�屼粠涔嬶紝鍏朵笉鍠勮�呰�屾敼涔嬨�� 銆�銆�5銆佺煡涔嬩负鐭ヤ箣锛屼笉鐭ヤ负涓嶇煡锛屾槸鐭ヤ篃銆� 銆�銆�6銆佹晱鑰屽ソ瀛︼紝涓嶈�讳笅闂�銆� 銆�銆�7銆佽�斾笉璋嬪�忥紝澶蜂笉涔卞崕锛屼繕涓嶅共鐩燂紝鍏典笉閫煎ソ銆� 銆�銆�8銆佹厧缁堬紝杩借繙锛屾皯寰峰綊鍘氱煟銆� 銆�銆�9銆佸�﹁�屼笉鎬濆垯缃旓紝鎬濊�屼笉瀛﹀垯娈嗐�� 銆�銆�10銆佸皬涓嶅繊鍒欎贡澶ц皨銆� 銆�銆�11銆佸尮澶�涓嶅彲澶哄織涔熴�� 銆�銆�12銆侀亾涓嶅悓锛屼笉鐩镐负璋嬨�� 銆�銆�13銆佸繁鎵�涓嶆�诧紝鍕挎柦浜庝汉銆� 銆�銆�14銆佸瓙鏇帮細鈥滃阀瑷�浠よ壊锛岄矞鐭d粊銆傗�� 銆�銆�15銆佸瓙鏇帮細鈥滃悰瀛愰�熸棤姹傞ケ锛屽眳鏃犳眰瀹夛紝鏁忎簬浜嬭�屾厧浜庤█锛屽氨鏈夐亾鑰屾�g剦锛屽彲璋撳ソ瀛︿篃宸层�傗�� 銆�銆�16銆佸瓙鏇帮細鈥滀笉鎮d汉涔嬩笉宸辩煡锛屾偅涓嶇煡浜轰篃銆傗�� 銆�銆�17銆佸瓙鏇帮細鈥溿�婅瘲銆嬩笁鐧撅紝涓�瑷�浠ヨ斀涔嬶紝鏇帮細鈥樻�濇棤閭�銆傗�欌�� 銆�銆�18銆佸瓙鏇帮細鈥滃惥鍗佹湁浜旇�屽織浜庡�︼紝涓夊崄鑰岀珛锛屽洓鍗佽�屼笉鎯戯紝浜斿崄鑰岀煡澶╁懡锛屽叚鍗佽�岃�抽『锛屼竷鍗佽�屼粠蹇冩墍娆诧紝涓嶉�剧煩銆傗�� 銆�銆�19銆佸瓙鏇帮細鈥滄俯鏁呰�岀煡鏂帮紝鍙�浠ヤ负甯堢煟銆傗�� 銆�銆�20銆佸瓙鏇帮細鈥滃悰瀛愬懆鑰屼笉姣旓紝灏忎汉姣旇�屼笉鍛ㄣ�傗�� 銆�銆�21銆佸瓙鏇帮細鈥溿�婂叧闆庛�嬶紝涔愯�屼笉娣�锛屽搥鑰屼笉浼ゃ�傗�� 銆�銆�22銆佸瓙鏇帮細鈥滄垚浜嬩笉璇达紝閬備簨涓嶈皬锛屾棦寰�涓嶅拵銆傗�� 銆�銆�23銆佸瓙鏇帮細鈥滄湞闂婚亾锛屽�曟�诲彲鐭c�傗�� 銆�銆�24銆佸瓙鏇帮細鈥滃悰瀛愬柣浜庝箟锛屽皬浜哄柣浜庡埄銆傗�� 銆�銆�25銆佸瓙鏇帮細鈥滆�佽搐鎬濋綈鐒夛紝瑙佷笉璐よ�屽唴鑷�鐪佷篃銆傗�� 銆�銆�26銆佸瓙琛℃壆浣欐洶锛氣�滄溄鏈ㄤ笉鍙�闆曚篃锛岀勃鍦熶箣澧欎笉鍙�鍦�鍜愭粴涔燂紝浜庝簣涓庝綍璇涳紵鈥� 銆�銆�27銆佸�f枃瀛愪笁鎬濊�屽悗琛屻�傚瓙闂讳箣锛屾洶锛氣�滃啀锛屾柉鍙�缂烘皬鐭c�傗�� 銆�銆�28銆佸瓙鏇帮細鈥滃畞姝﹀瓙锛岄偊鏈夐亾鍒欐櫤锛岄偊鏃犻亾鍒欐剼銆傚叾鏅哄彲鍙婁篃锛屽叾鎰氫笉鍙�鍙婁篃銆傗�� 銆�銆�29銆佸瓙鏇帮細鈥滆川鑳滄枃鍒欓噹锛屾枃鑳滆川鍒欏彶銆傛枃璐ㄥ浆褰�锛岀劧鍚庡悰瀛愩�傗�� 銆�銆�30銆佸瓙鏇帮細鈥滅煡涔嬭�呬笉濡傚ソ涔嬭�咃紝濂戒箣鑰呬笉濡備箰涔嬭�呫�傗�濊瘧鏂囧瓟瀛愯�达細鈥滅煡閬撳�︿範涓嶅�傚枩娆㈠�︿範锛屽枩娆㈠�︿範涓嶅�備互瀛︿範涓哄揩涔愩�傗�� ;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一、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二、不学礼,无以立。 三、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四、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七、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九、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十、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十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十二、有教无类。 十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十四、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五、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十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七、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八、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十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二十一、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二十二、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二十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二十四、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二十五、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二十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十七、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二十八、过,则匆惮改。 三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三十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十二、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三十三、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描写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3.不学诗,无以言。 2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5.匹夫不可夺志也。 2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7.过,则匆惮改。 2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0.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4.不迁怒,不二过。 4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7.有教无类。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一:关于人生态度的名言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二:关于做人方面的名言名句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三:孔子论学习方面的经典语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四:关于国家政治方面的名言名句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礼之用,和为贵。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过,则匆惮改。 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37、有教无类。 3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45、听其言而观其行。 4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5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朽木不可雕也。 6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64、不学礼,无以立。 6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7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7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7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79、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0、巧言令色,鲜矣仁! 81、不迁怒,不贰过。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8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7、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8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8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9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名人名言孔子孔子的名人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精粹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精粹一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精粹二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4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名言名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名言名句1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子曰:“有教无类”。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思而后行!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名言名句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17、不学诗,无以言。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20、有教无类。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名言名句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2、孔子名言名句(“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0、放于利而行,多怨。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过,则匆惮改。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2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2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名言名句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孔子名言名句5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礼之用,和为贵。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的名言名句
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精选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巧言乱德。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道不同,不相为谋。 14、不学诗,无以言。 15、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7、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礼之用,和为贵。 2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过,则匆惮改。 3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2、不学礼,无以立。 3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5、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3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巧言令色,鲜矣仁。 40、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4、听其言而观其行。 4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5、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5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6、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7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2、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75、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8、不迁怒,不二过。 7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8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8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8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8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9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9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7、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98、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9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0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6、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0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1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1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16、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1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一、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7、道不同,不相为谋。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二、孔子人生名言: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23、放于利而行,多怨。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2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3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三、孔子做人名言1、不学礼,无以立。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5、巧言乱德。26、巧言令色,鲜矣仁。27、刚、毅、木、讷近仁。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29、听其言而观其行。3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3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3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3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3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3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39、礼之用,和为贵。40、放于利而行,多怨。四、孔子劝学名言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19、不学诗,无以言。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23、有教无类。 2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