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温庭筠最美的诗(温庭筠最美的一首诗)

发表时间:2023-07-14 热度:

温庭筠 菩萨蛮 赏析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 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 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叶嘉莹 说:对于温词的评价,有两个极端的现象。像常州词派就非常推尊温词,比之于屈子的《离骚》,也有的人则非常贬低温词,《栩庄漫记》的作者李冰若就说温飞卿词“浪费丽字”,“扞格”“晦涩”,(请参看《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也认为温词仅是精丽而已,没有张惠言所谓的托喻。我认为造成对温词评价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词中表现的意境有一种特质,也就是文学艺术传达手法上的几点特质。温词有几点特色,一是标举精美的名物,“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玻璃枕”都属此类,而在所标举的精美名物之间又不作仔细明白的主观上的叙写,这样就使人觉得它不连贯,难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发。不像韦庄的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之作直接的说明,然而温飞卿词使人推尊却也正由于此。我们刚才说,诗的写作有比兴两种方法,比兴是心与物之间结合的两种关系。司马迁《史记·屈贾列传》说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的内心是芳洁美好的,所以他称颂的事物也是芳洁美好的。作者从志洁到物芳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而读者则可反过来由物芳联想到志洁,这同样是极自然的。所以温飞卿标举那些精美的名物,并未做详细的叙述,可是读者却自然的从这些精美的名物联想到了作者精微美好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温词的一种特色,也正是后来常州派词人推尊他的一项原因,这是第一点。再者飞卿词标举精美的名物是感性的呈现而非理性的说明。“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个问题是“小山”何所指的问题。如果说这一小山是屋外自然界中存在的山水之小山,那么就与这首词后面陈叙的情事不相连贡,是自然界的小山又怎么会有明灭的金色呢?又怎么和下句的“鬓云欲度香腮雪”连接起来呢?那么“小山”究竟所指为何物呢?在欣赏诗词时,读者虽然可以有自己的联想,但不可以胡思乱想。在闺阁中可以称作“小山”的东西,从中国传统和温飞卿所生活之时代的习惯来观察有这样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山眉,韦庄的一首《荷叶杯》写有“一双愁黛远山眉”的句子,“远山”是美人眉毛的形状,“黛”是眉毛的颜色,“愁”是那女子眉毛的表情。因此有人把“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看作是山眉。第二种可能是山枕。《花间集》中有顾敻的好几首《甘州子》词,他说“山枕上,几点泪痕新”,又说“山枕上,私语口脂香”,古代的枕头是硬的,中部凹下,两端凸起,故曰山枕。第三种可能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伏像山的形状。温飞卿另一首《菩萨蛮》有这样一句:“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所以也可能是山屏。最近有人提出第四种可能,认为是古代女子头上用于装饰的插梳像小山的样子,但我并没有在晚唐五代词人作品中找到以小山形容插梳的例证,而前三种可能则是唐宋词人常用的术语。一般人认为山眉和山枕的可能性大,因为紧接着的一句是“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面部的特写,是说她的头发要拂过她的面颊,而“山眉”与香腮雪比较接近。但我以为不是山眉,原因是词中说“小山重叠金明灭”,女子的眉毛一般不用金色装饰,所以眉毛上不应有金色明灭的隐现,而且山眉怎么会“重叠”呢?!我还有一个道理证明它不是山眉,因为这首词下面还有“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句子,在这里又写“蛾眉”,温飞卿是不会有这种重复的。我也以为并不是山枕,因为古人的枕头是不会重叠的。我的意见应该是山屏,不过也有人认为那放在门口的屏风不是离“鬓云欲度香腮雪”大远了吗?这是以现代的习惯衡量古代,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个很小的屏风,只遮面部,像温词中的“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以及“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南歌子》“蕊添黄子”)可以为证。所以我以为“小山”应是山屏。飞卿所写的是感情的呈现,不是理性的说明,他为什么不说“屏山重叠”、“山屏重叠”,而只说“小山”不加“屏”字呢?那自然是因为“小山”的形象可以予人一种直感的印象,所以予读者直接的美感,乃是温词的一点重要特色,而且温词所予读者的还不仅是美感,温飞卿这首词还传达了他的观察和感受的细微。我们看一首诗或词,绝不能只断章取义的去考察其中的一句,而要看他整篇的结合,每一句和每一句之间相互的作用,所以他下边说“鬓云欲度香腮雪”,请注意这里用的是“鬓云”而不是“云鬓”,这其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说“云鬓”,“云”字起形容的作用,“云鬓”是说她那像乌云一般的鬓发。可是说“鬓云”则是感性的说法,不是理性的说明,鬓云者那头发的乌云也。再看下边的“香腮雪”,“雪白的香腮”,那样讲太庸俗、平凡,而那“香腮上的白雪”,就加了一个曲折。而且“山”、“云”、“雪”都是大自然界的景象,感性上品质相近。这是温飞卿的特色,他从“小山”开始就标举了感受上的特质,而不是理性的说明。而用得更好的两个字是“鬓云”和“香腮雪”之间的“欲度”。所谓“欲度”者,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把这两句结合起来讲就更好了,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的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吗?!“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假如我们换一个字,写作“欲掩”,太死板了,所以说这一“度”字是用得相当成功的。下面两句是“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我刚才讲了温飞卿词的第一个特色——标举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现,而不做肤浅的理性的说明。现在我们要讲温词的第二点特色,就是与托喻之作的传统有暗合之处,温词之所以给读者以深远的联想入也就是因为这一缘故。我之所以要说有“暗合之处”,而不说有“相合之处”,是因为“暗合”者,是说他写词时未必真有托喻的想法,但是却能引起读者托喻的联想,妙就妙在这一点,清代常州词派的词人谭献就曾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那么温词与哪一类托喻之作,哪一种传统有暗合之处呢?在西方文学评论界常讲文学中有一种基型(Archetype),这种基型,东方与西方也有暗合之处,即如屈原的《离骚》在中国文学中就形成了一种远游追寻的基型,不用西方的术语,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中国文学中有一些传统,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曾将此句写于《彷徨》的扉页,这种追寻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很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还有另一种传统,即悲秋的传统,杜甫的诗就曾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然而这些传统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我们现在要讲到的是美人香草的传统。温词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疑表明所写的是一个女子。屈原《离骚》曾说“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以蛾眉作为美女的代表,而后来的文学作品更把蛾眉引伸成才志之士的托喻的传统,唐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咋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间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题目上看可以知道他的真意是要问自己的答卷合不合这些考官的标准,而却以画眉为托喻来叙写。李商隐也写过“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无题》)也是以女子来自喻。女子的画眉是一种自己的修饰和爱好,是比美于才志之士的才志的美好,女子的容貌之美可以比美于士人的才志之美。因为在中国旧的伦理道德中有所谓“三纲五常”,在夫妻的位置上来讲,“夫为妻纲”,女子没有独立的价值和人格,依附于男子,只有取悦于男子,其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她是被人选择的,是被人遗弃的,一切主动都不在她。在夫妻的伦理关系中,男子是“男子汉大丈夫”,但换一个位置,到了君臣的伦理关系中,他就变成了“臣妾”,他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主子赏识他,他的被选择、被遗弃、被任用、被贬斥,也是主动在人的。所以中国很早不但有美人芳草的传统,而且有怨女思妇的传统。《诗经》中的怨妇之作基本上还是写实的,还没有什么托喻的意思,屈原所写的美人则大多是有托喻的了。很明显的写怨女思妇而有寄托的,不单是《古诗十九首》了,还有曹子建的《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表现得更为鲜明。中国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画眉是为了给那欣赏自己的人来看,“妆罢低声间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她的画眉是为了讨得主人的欣赏和喜欢。可要是无人欣赏呢?温词之妙就在这里,也就是这一点引起了后来常州派词人那么多的联想,“懒起画蛾眉”,“懒”字在中间有很大的作用,当有人欣赏自己的时候,画眉是为了欣赏自己的那个人,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当没有人欣赏,画眉又给谁看呢?所以“懒起”二字便暗含有哀怨的情意了。唐诗中杜荀鹤的《春宫怨》有这样两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慵”字也有“懒”的意思,是由于没有人真正认识我的美好,所以“欲妆临镜慵”,而杜荀鹤的诗是有明显寓托的。所以从屈原的“众女嫉于之蛾眉”到李商隐、杜荀鹤的画眉和妆饰,都有托意,而画眉是要人欣赏的,所以“慵”、“懒”都表现了那无人欣赏的千回百转的哀怨,不过,虽然慵懒,却毕竟还是画眉梳妆了。原来中国还有一个传统说法是“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意思是兰花开在人迹不至的山谷中,并不因为无人欣赏而放弃自己的芳香,因为那是它自己原有的美好的本质。“懒起画蛾眉”正表明尽管没人欣赏,但仍要画眉,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弄妆梳洗迟”,“弄”字也有很好的意思,宋人张先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弄”字有一种赏玩的含意,把月光中摇曳的花枝很活泼的表现出来了,而且把花也写得有情,好像也在欣赏自己。而“弄妆”呢,则表现女子在弄妆时也有自我欣赏之意。自我欣赏本来是不好的,最糟糕的是自觉不错而本来并不好的人更让人厌烦。但我实在也要说,一个人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对美好的资质应该有欣赏,应该从自爱中表现出自信,所以自我欣赏是有两方面意义的。王国维的词:“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承恩”是得到别人的宠爱,这固然好,但我绝不因为无人欣赏而自暴自弃,我自己簪花在镜中欣赏自己。这绝不是那种肤浅的自我欣赏,而是对自己的人格、品德、资质的尊重和爱惜,因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赏识之上的。因此,“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可以说是没人欣赏的寂寞和自己珍重爱惜的两重感情的结合。“迟”字形容无人欣赏,不知为谁化妆的怅惘,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欣赏的尊重爱惜,“迟”与“懒”两个字完成了这两种感情的结合。下半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说她不但梳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照花前后镜”是对照花的动作非常形象化的叙写,是说那女子为观察鬓侧和脑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妆镜外,更把一镜置于左右及脑后,将形象反映于眼前的另一镜中,便自己得以观察所簪之花是否位置适当,这一句写得极妙,不但写了照花的动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更可注意的是下一句“花面交相映”,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是说人面与桃花一样的美丽。李清照有一首小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技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说我买了一技花戴在头上,故意要让丈夫看一看,是我美丽呢,还是花更美丽。“花面交相映”,“交相”二字用得极好,因为前后镜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佛经《华严经》论及法界缘起,曾说:“犹如众镜相照,众镜之影,见一镜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所以当照花前后镜时,前面镜中的人面和花是无尽的,后面镜中的人面和花也是无尽的。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特别是一首诗歌的优劣,主要在于兴发感动的力量,我们刚才讲温飞卿的词的特色是标举精美的名物,是用直感的呈现,而不是做理性的说明。我们常讲形象思维,诗词中注重比兴,要用形象。但同时诗歌中传达出兴发感动的力量更主要的是用赋的方法,所谓“赋”者,就是直接叙写,叙写的口吻很重要,如果你只堆砌一大堆形象,而没有叙写,那么这些形象都是杂乱的,死板的,不成章法的。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是叙写的口吻,有许多好的作品的力量,并不在于它有多少美丽的形象,而在于有多少有力量的传达的口吻。我下面要再举两句诗来作说明。杜甫曾有这样两句诗:“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交加”、“烂漫”,其中表露出了多少充满丰富生命力的感情,杜甫更好的是用了“种”、“栽”二字,不是说“看竹”、“赏桃”,别人种下的竹子,栽下的桃树,我去看看这当然也不错,但杜甫不是这样的,杜甫是要自己去“种”,自己去“栽”,不仅如此,他种下的竹子只青翠还不够,还要交加的翠,同样的,栽桃则要是开花烂漫的红。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进去,这对你来说不是浪费,而是对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温庭筠的“花面交相映”也同样是倾注进了自己丰富的生命和感情的,不仅形象美好,叙写的口吻也富有充沛的感发的力量。 最后二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贴”两个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贴”与“帖”可以通用。这句词有两种解释的可能,一种解释是“熨贴”,另一种解释是“贴绣”(把一种绣花贴在衣服上),这两种解释在唐宋人的诗词中都常被使用。“熨贴”的解释可引唐人王建的七言绝句“熨贴朝衣抛战袍”(《田侍郎归镇》)为证,是说一个征战还朝的将军脱弃战袍,穿上熨贴的朝服。至于“贴绣”之意,则李清照一首小词曾有句云“翠贴莲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又说“售时天气旧时衣”,是指她衣服上绣贴的花样。在温飞卿的这首词中“新贴绣罗孺”,两个意思都可以讲得通,这个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有贴绣花样的,或是刚刚烫平的最好的衣服。罗是很好的质料,“绣罗襦”表明上面还绣有花纹,再加上刚刚熨平则更是好上加好。这种写法正像《老残游记》中写王小玉说书是“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从起床到穿衣的描写是层层上升的。至于绣罗襦上新贴的花样,则是一对对的金鹧鸪。“双双金鹧鸪”,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虽然通篇都未曾提到过这点,但却在结尾之处用反衬的笔法将这种情绪点明,提出了人还不如绣罗襦上的金鹧鸪可以成双成对的暗示。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懒句指懒得起来迟句指梳洗打扮慢吞吞 意迟迟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懒句指懒得起来迟句指梳洗打扮慢吞吞 意迟迟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 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温庭筠 菩萨蛮 赏析

温庭筠十首有名的诗

《望江南·梳洗罢》《商山早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送人东游》《利州南渡》《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瑶瑟怨》《苏武庙》《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_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十首有名的诗

记住这十句诗词,你就搞定了香艳词人温庭筠

要说唐代最香艳的文人是谁?那就非温庭筠莫属了! 温庭筠生活于晚唐时代,工于诗词。他这个人,别看他一生都不得志,但在诗词上的成就却很大。在诗上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上与韦庄齐名,时称“温韦”。特别是在词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花间派,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很大,被尊称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还会不得志呢?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个性放荡不羁,又有点恃才傲物。别人都对相国令狐绹百般巴结,他呢,看不上令狐綯的结党营私与才识贫乏,还经常出语讥讽。而得罪权贵的后果就是,你再有才也屡试不第,被人压制,从此被摒弃于科举大门之外。 好吧,既然你官场不和我玩,我干脆就转战风月场好了!温庭筠更加放浪形骸起来,终日狎妓豪饮,过起沉迷声色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轻薄才子、无行文人。但其实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温庭筠在那些青楼女子的身上也找到了共同的身世之感,你不得爱情,我不得志,我们都是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可怜人。这就使得他的词特别能够表现女性的形象与感情,将闺情与宫怨描写得精妙绝伦,这其中不无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温庭筠的诗清婉精丽,词则浓艳香软。这里的2句诗、8句词可算是温庭筠最有代表性的诗句。 一、诗 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送人东游》 此次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再相见,来吧,让我们举杯畅饮,抚慰下我们离别的愁颜。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公鸡打鸣了,催人早起,此时明月依然照着茅屋。清晨的板桥上铺满了冰冷雪白的寒霜,上面有一些早起行人的足印。温庭筠虽以词最为出名,可是他的诗只凭此句就足以千古不朽,流芳百世,备受推崇。宋代欧阳修对此句也是赞誉有加,自己也作了一句“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是显然,还是不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更为动人。 二、词 1.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更漏子》 睡不着啊,只听到那一片片的树叶,一声声的雨滴,不断地滴落在空阶上,一直到天明。在漫长的秋夜里,离情愁绪,伴着叶落雨滴声,更是落寞无边。思妇的郁郁寡欢,虽不言离情,却离情自现。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望江南》 因为我心里有无数的恨,是恨我那心上人远在天涯。可是山上的明月却不懂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将我眼前的花给吹落了,碧空中的云朵还在那摇曳横斜。你们竟然还那么惬意,为什么要这样气我!温庭筠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从来都表现得极为含蓄深隐。并不是直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达到一种易感而难言之美。这也是温词的最大魅力。 3.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 江边上的柳丝如轻烟一般,大雁在天空飞翔,一弯残月还挂在天边。柳丝、飞燕、残月,均有离别之意。在这样的月残将晓之时,女子站在江边送别情人离开,好一番凄美动人的画面。 4.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春天就要过去,无尽的相思却没有停止,往日的欢乐就像是一场梦,一去不回。相爱的快乐时光为什么那么短暂,就像春天的消逝,真的好无奈、好惆怅! 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梦江南》 早晨梳洗后,思妇一个人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江上那成千上百的帆船都不是我要等的那一艘,一直到了落日余晖,脉脉地照在悠悠的江面上,心情好是失望。相对来说,这首诗没有那么浓艳,反而有一种小清新。 6.鬓云欲度香腮雪。 --《菩萨蛮》 7.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菩萨蛮》 8.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菩萨蛮》 好一首香艳之词!好一幅描画美人早起时娇慵媚态的仕女图!你看那美人还躺在床上,发髻如蓬松的云朵,松垮垮的,有点散乱地盖在雪白的香腮上。 虽然醒了,却慵慵懒懒的不想起来去画眉毛,然后又娇慵无力地慢慢地挪步去梳洗化妆。 美人对着镜子装扮,插上簪子戴上花,然后拿个镜子左照右照,看看自己好不好看。那花与如花的脸就在镜子里交相辉映。 但这首词仅仅就是为了描绘女人的梳洗打扮吗?不,同样也是借景而表易感而难言之情。慵懒无力,因为没有心情。镜中的如花美貌,象征了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衣裙上的“双双金鹧鸪”,则衬出自己的孤单一人。这才是为什么美人懒于梳洗打扮的真正原因。全词不着一个怨字,却分明有一种女子对于虚度年华、独守空房的幽深怨情。 温庭筠的词虽然极为艳丽,读之却并不轻浮。王拯在《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中评价为“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诽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好好诵读这十句,你自然就能体会到那种易感而难言之情,理解温庭筠那种化身到女子怨情中的对现实的怨情。 相关阅读: 用这个方法,你不用背整首诗,也能诗词满腹-王维诗句 用这个方法,你不用背整首诗,也能诗词满腹-《长恨歌》 用这个方法,你不用背整首诗,也能诗词满腹-《琵琶行》 中秋赏月时最适合脱口而出的十句李白诗
记住这十句诗词,你就搞定了香艳词人温庭筠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代〕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唐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译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4、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唐代〕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5、瑶瑟怨 温庭筠 〔唐代〕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6、过分水岭 温庭筠 〔唐代〕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译文: 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 7、送人东游 温庭筠 〔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译文: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心怀浩气、远志告别了古塞险关。汉阳渡水急风高,郢门山朝阳之下景象万千。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8、莲花 温庭筠 〔唐代〕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译文: 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苹丛中。水面盛开的莲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蕾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9、赠少年 温庭筠 〔唐代〕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译文: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10、咸阳值雨 温庭筠 〔唐代〕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

赏析:白居易《清明夜》 温庭筠《清明日》

《清明夜》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年间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要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此诗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清明日》赏析:《清明日》是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抒写了清明日那天的自然美景、节日气氛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 作品原文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话。 清明日 清娥画扇中 ,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 ,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名家点评 《中华活页文选》:白居易的诗歌以平易见长,平淡中意味深远,直白中绵绵情长。这首即景小诗,用白描的手法,平淡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清雅寂静的清明月夜。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温庭筠《清明日》赏析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唐诗人温庭筠的《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清蛾【1】画山中,春树【2】郁金红。出犯【3】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4】,鸡骇乍开笼。拓弹【5】何人发?黄鹂隔【6】故宫【7】。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你看: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彷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注释【1】清蛾:清,不仅写蛾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2】春树:指桃树。【3】出犯:出,外出;犯,踏青。【4】幰(xian):帐帏。【5】拓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6】隔:庭院隔墙。【7】宫:庭院里的房子。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白居易《清明夜》 原文: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夜 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由此可见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在当时已是一种普遍风气。清明节习俗很多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活动以外,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射柳、打秋千、踢蹴鞠、斗鸡走狗、放风筝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极盛。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 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赏析:白居易《清明夜》 温庭筠《清明日》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