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孙家栋 ——星斗焕文章#感动中国#【孙家栋 功勋科学家】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孙家栋:星斗焕文章】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三入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忠义感乾坤(资料图)#感动中国#【王锋 火海救人英雄】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惠叶#感动中国#【支月英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 秦玥飞——君子通大道#感动中国#【秦玥飞 耶鲁村官】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秦玥飞:君子通大道】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舰载机飞行员 张超——浩气展红霓(资料图)#感动中国#【张超 用生命诠释军人使命】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他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他坠地受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向他致敬!#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张超:浩气展虹霓】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 李万君——器成天下走#感动中国#【李万君 大国工匠】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为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实现“突围”,他一次次试验,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术攻关100余项!没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就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点赞致敬!#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李万君:器成天下走】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 梁益建——推诚结仁爱#感动中国#【梁益建 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2014年他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200名患者!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梁益建:推诚结仁爱】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 郭小平——暖带入春风#感动中国#【郭小平 用爱系起红丝带】2004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郭小平:暖带入春风】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阿布列林——澄清有片心#感动中国#【阿布列林•阿布列孜 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访问焦裕禄故居,这次行程影响他一生。工作46年来他勤勤恳恳,坚持依法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潘建伟——曙色满东方#感动中国#【潘建伟 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潘建伟:曙色满东方】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感动中国#【特别致敬:中国女排】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特别致敬奖颁奖词【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200字左右
1、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刘盛兰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可却把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他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3、陈俊贵:守墓老兵1980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修筑天山公路,部队被暴风雪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出门求援,在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牺牲前嘱托陈俊贵替他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陈俊贵复员后,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但他始终打听不到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1985年,陈俊贵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过去了,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 4、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并出资为村里建了一所新小学。1999年,段爱平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经过几年时间,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由于其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6、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方俊明,男,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7、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2000年,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 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只见过女儿4面。8、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1999年,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 2009年,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能卖钱。她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从此,姚厚芝每天绣十字绣的时间长达17个小时。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这幅共需127万针的十字绣终于完成。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9、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1957年,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 10、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胡佩兰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有: 1、苏炳添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决赛场上,苏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间唯一的黄种人,他再次打开10秒大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2、朱彦夫 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当时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 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3、陈陆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 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4、张桂梅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5、万佐成、熊庚香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

感动中国人物事例有哪些?
一、孙家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 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二、王锋 王锋(1978年12月19日—2016年10月1日),男,汉族,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前系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民。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 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得,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三、张超 (人民英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机飞行员) 张超(1986年8月—2016年4月27日),男,出生于湖南岳阳,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 ,毕业于长春空军航空大学,生前系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歼15舰载机一机飞行员,海军少校军衔。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四、梁益建 梁益建,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四川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梁益建,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婉言谢绝美国医院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五、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维吾尔族,哈密司法系统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他在哈密市检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 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经他审理的案件,没有发生过一次改判、错判,桩桩是无可辩驳的铁案,人称“铁案法官”。 31年来,阿布列林经历了死亡的威胁,说情者的糖衣炮弹,亲戚们的怨恨,数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职业准则,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家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益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布列林阿布列孜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 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 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急!】】3个感动中国人物事迹300字摘抄,200字也行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57487568745
57487568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