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励志语录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下面是孟子励志语录精选,欢迎参考阅读~! 孟子励志语录精选1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名句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语录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孟子语录 ·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孟子名言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励志语录精选2 1、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6、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8、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9、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1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1、仁人无敌于天下。 1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13、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0、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6、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8、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5、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7、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0、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4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6、王顾左右而言他。 47、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1、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5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53、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4、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6、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7、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5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9、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6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6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4、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65、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6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7、人皆可以为尧舜。 68、志,气之帅也。 69、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0、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71、其进锐者,其退速。 72、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7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4、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75、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7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77、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7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9、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80、居移气,养移体。 81、以五十步笑百步。 82、养心莫善于寡欲。 8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84、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8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88、虽千万人,吾往矣。 89、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1、仁者荣,不仁者辱。 9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3、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94、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95、登泰山而小天下。 9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9、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00、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0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3、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10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5、食色,性也。 10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0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08、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10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1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11、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1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13、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4、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6、国人皆曰可杀。 1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8、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119、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2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23、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12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2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2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27、彼一时,此一时也。 1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2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经典语录30句译文及赏析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17.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孟子语录】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2、【孟子语录】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3、【孟子语录】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4、【孟子语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5、【孟子语录】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6、【孟子语录】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7、【孟子语录】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8、【孟子语录】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只好)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9、【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孟子语录】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译文】 孟子说:“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11、【孟子语录】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12、【孟子语录】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13、【孟子语录】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14、【孟子语录】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15、【孟子语录】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16、【孟子语录】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17、【孟子语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上天给予的时运比不上地理上的优势,地理上的优势比不上人们团结合作。18、【孟子语录】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9、【孟子语录】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20、【孟子语录】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21、【孟子语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22、【孟子语录】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23、【孟子语录】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24、【孟子语录】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25、【孟子语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26、【孟子语录】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27、【孟子语录】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28、【孟子语录】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因此不战则已,战则必获全胜,这是毫无疑义的。29、【孟子语录】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30、【孟子语录】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教师·中国·古人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感恩·感恩父母·孟子·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文明·成长·感恩父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孟子·书籍·创新·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坚强·奋斗·坚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命·孟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孟子·古代·中国·高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孟子·人生·国学·文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战争·道德修养·文明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宽容·孟子·礼仪·励志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孟子·廉洁·廉政·道德修养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孟子·励志·古代·哲学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孟子·勤奋·哲理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孟子·智慧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孟子·学习·积极向上·正能量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正能量·哲学·励志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孟子·感恩父母·宽容·亲情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孟子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孟子·礼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文化·道德经·道德修养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孟子·哲理尽心下 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孟子·哲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1、【孟子语录】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2、【孟子语录】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3、【孟子语录】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4、【孟子语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5、【孟子语录】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6、【孟子语录】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7、【孟子语录】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8、【孟子语录】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只好)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9、【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孟子语录】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译文】 孟子说:“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11、【孟子语录】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12、【孟子语录】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13、【孟子语录】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14、【孟子语录】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15、【孟子语录】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16、【孟子语录】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17、【孟子语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上天给予的时运比不上地理上的优势,地理上的优势比不上人们团结合作。18、【孟子语录】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9、【孟子语录】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20、【孟子语录】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21、【孟子语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22、【孟子语录】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23、【孟子语录】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24、【孟子语录】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25、【孟子语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26、【孟子语录】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27、【孟子语录】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28、【孟子语录】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因此不战则已,战则必获全胜,这是毫无疑义的。29、【孟子语录】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30、【孟子语录】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教师·中国·古人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感恩·感恩父母·孟子·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文明·成长·感恩父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孟子·书籍·创新·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坚强·奋斗·坚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命·孟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孟子·古代·中国·高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孟子·人生·国学·文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战争·道德修养·文明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宽容·孟子·礼仪·励志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孟子·廉洁·廉政·道德修养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孟子·励志·古代·哲学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孟子·勤奋·哲理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孟子·智慧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孟子·学习·积极向上·正能量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正能量·哲学·励志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孟子·感恩父母·宽容·亲情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孟子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孟子·礼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文化·道德经·道德修养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孟子·哲理尽心下 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孟子·哲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孟子励志经典名言
孟子励志经典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孟子的'经典励志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人皆可以为尧舜。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3、尽信书,不如无书。 2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7、养心莫善于寡欲。 2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9、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2、其进锐者,其退速。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古代励志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爱扬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本文由《雨露文章网》www.eduche.com 负责整理首发 ;

《孟子》的名句
1.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如果不能够同时得到,那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这句话用来比喻当想要的东西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选择重要的那一个。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下》。百姓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江山社稷,君主是最轻的。 3.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出自《孟子·尽心下》。在和平之年能够积累财富,等到了荒年便不会有所窘迫,平时能够注意道德修养,在乱世中也不会感到迷惑。 4.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那些伟大的人,都是一些童心未泯的人。 5.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出自《孟子·离娄下》。不合乎礼仪,不合乎道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去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进而去爱护全天下的孩童。如果能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国君会以天下人民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君主将自己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臣民也会将国君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 8.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统治者只有能与民同乐,才是真正意义的爱护百姓的生命。当百姓不再为了生老病死的而忧虑的时候,就会服从管理,“从之也轻”,实现“王道”主张。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使用圆规、曲尺,没法画成圆形和方形……不使用校正乐器的律吕,就校正不了音阶……不对天下人施行仁政,就做不到平治天下。这句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标准和原则。 10.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尽心下》。不实行仁义,而获得一个国家的人,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是不施行仁义,而获得天下的,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出现。 11. 养心莫善于寡欲。 出自《孟子·尽心》。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节制欲望,做到清心寡欲。 12.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出自《孟子·尽心下》。不信任贤德的人,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上下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事,国家的钱财就会不足。 13.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出自《孟子·万章上》。不怀恨于心,也不留有怨气。 14.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出自《孟子·尽心上》。自己不如别人,还不惭愧,怎么能够比得上人家呢? 15.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不去脚的尺寸,就去编制草鞋,我知道他不会编成筐子。这句话说明做事情应从同类者推知其本质 16.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果想要使得天下天平,当今天下,除了我还有谁呢? 17.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舜一样。 18.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出自《孟子·告子上》。高明的木工师傅教人,一定依循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依循规矩。这句话强调做什么事都有规矩,只有严守规矩才能把人教好、把事做好。 19.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出自《孟子·尽心上》。如果不把坑填平,水是不会向前流的;君子励志于洞悉圣人之道,没有一定的成就,是不能达到圣人的境地。 20. 古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出自《孟子·万章下》。金声而玉振之:指奏乐时以钟声起音而以磬声收尾。所谓集大成,就如同奏乐,从敲钟起音,以击磬收尾。敲钟起音是有条理地开始,击磬收尾是有条理地结束。孟子认为孔子是“集大成”的人。也就是说,智慧的思想家、英明的政治家应该是“集大成”的人。
《孟子》的名句 1.谨庠(xiáng)序①之教,申②之以孝悌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庠序:古代的学校。②申:反复开导。③颁:通“斑”。 【大意】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2.域①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②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 ①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②畔:同“叛”。 【大意】 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 3.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①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契: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 【大意】 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 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①,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②同贾(gǔ),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倍蓰: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 ②巨屦小屦:粗糙的鞋和细工的鞋。 【大意】 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 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想依次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粗糙的鞋与精工的鞋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肯干吗? ※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xiū)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咻:喧哗干扰。②庄岳:齐国的街里名。庄,街名;岳,里名。 【大意】 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喧哗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那是做不到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临淄庄街岳里的闹市去,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做不到的。 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大意】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 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孟子名句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名句 1.谨庠(xiáng)序①之教,申②之以孝悌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庠序:古代的学校。②申:反复开导。③颁:通“斑”。 【大意】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2.域①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②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 ①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②畔:同“叛”。 【大意】 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 3.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①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契: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 【大意】 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 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①,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②同贾(gǔ),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倍蓰: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 ②巨屦小屦:粗糙的鞋和细工的鞋。 【大意】 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 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想依次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粗糙的鞋与精工的鞋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肯干吗? ※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xiū)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咻:喧哗干扰。②庄岳:齐国的街里名。庄,街名;岳,里名。 【大意】 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喧哗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那是做不到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临淄庄街岳里的闹市去,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做不到的。 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大意】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 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孟子名句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