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座右铭及其解释和理由是什么?
座右铭示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译文:(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理由: 孟子所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明智;对别人有礼,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恭敬。 凡是行为有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会归顺他。 孟子思想启发 很多人提及孟子所说“行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总认为这句话太过于主观片面,认为一个人一味内省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于人生来说,如果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在忽略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产生负面情绪,悲观地反省自身,并期望用这样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问题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调整自身状态,理智清醒地看待问题,把反省当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看见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差距,找到客观环境存在的具体条件,以条件去谋划事情,最后达到自己的期望。

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 —— 孟子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 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 孟子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 —— 孟子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孟子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 孟子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 孟子
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4、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 《孟子》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离娄下》 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7、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十句名言,不愧儒家“亚圣”
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4、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 《孟子》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离娄下》 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7、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十句名言,不愧儒家“亚圣”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做座右铭及理由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做座右铭及理由有哪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次读到这句话,都感觉自己的心胸又宽广了一点。我们都知道爱护自己的老人和孩子,那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难道就没有人爱护吗?将心比心,不但在自己家里要尊老爱幼,对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也要尊敬爱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气节,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任何外境都动摇不了它,这叫骨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如同照镜子,你对别人发出去的一切心念言行,早晚有一天,都会返回到你自己的身上。你冲别人发脾气,别人也会翻脸无情;你冲别人微笑,别人就会嘴角上扬,不信你就试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能力有条件,就兼顾天下,为天下苍生谋利益;能力不足或者机缘不到,就先把自己修为好,把一家老小照顾好。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五种关系,是大自然的规则,不是谁发明的,是本来就存在的。你顺应规则,就一生幸福,违逆规则,就会招灾惹祸。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的名言警句及理由?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孟子》十句名言,不愧儒家“亚圣”
《孟子》十句名言,不愧儒家“亚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