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战争故事有哪些?
著名军事家的故事 兵家之祖――孙武爱护士兵的吴起一雪前耻的孙膑破匈奴的名将李牧秦国名将白起略不世出的绝世名将――韩信受士兵拥护的将军卫青年少得志的霍去病“飞将军”李广帝王名将李世民威震北狄的李靖裴行俭大破西突厥之战唐朝著名将领王忠嗣精忠报国的岳飞传奇人物戚继光毁誉参半的特米斯托克利著名战争故事古代篇最早的战争――涿鹿之战春秋争霸的开端――编葛之战奴隶阵前起义的牧野之战曹刿论战假途灭虢“仁义”的失败――泓水之战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利用天气的战争――鄢陵之战出奇制胜的鸡父之战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巧用计谋的官渡之战火烧连营的赤壁之战风声鹤唳的淝水之战明朝抗倭援朝战役 中国古代火箭
秦朝将军白起坑杀赵军20万。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太平天国天京之战,抗日数大战役(台儿庄、平型关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英法滑铁轳之战,二战诺漫底登陆之战,德国闪电战,德国将领隆美尔非洲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美援朝数大战役,中国援越战争,对越战争,炮轰金门等等。网上搜索更多!
秦朝将军白起坑杀赵军20万。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太平天国天京之战,抗日数大战役(台儿庄、平型关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英法滑铁轳之战,二战诺漫底登陆之战,德国闪电战,德国将领隆美尔非洲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美援朝数大战役,中国援越战争,对越战争,炮轰金门等等。网上搜索更多!

关于战争的故事300字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3、湘潭之战 长沙城中的湘军将领们还在讨论水师进军方向的时候,湘潭之战已经打响了。清军方面的主将是湘军初期的第一悍将塔齐布。 湘军当中,猛将众多。其中最猛的,前期为塔齐布,后期为鲍超。塔齐布作战很有特色。每次开战,他喜欢背着一把火枪、两把腰刀,手里拿着长矛以及套马杆,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一般不允许别人跟随,一定要跟随的,必须武功超群,否则会遭到他的鞭打。塔齐布就是这么一位很独、很猛的将领。 塔齐布虽然很猛,但没有谋略。每次开战之前,从不说怎么进兵,怎么接应,怎么埋伏,往往使得部下不知所措。开战之时,就知道单枪匹马向前冲。 塔齐布军中,有关谋略、管理方面的事情,都由另一名将领周凤山处理。周凤山的特点与塔齐布相反,懂谋划,但胆识不够。塔齐布、周凤山能力互补,确保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塔齐布率军杀至湘潭郊外的高岭。太平军出城迎战。塔齐布手里拿着大旗,率先冲入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向前冲去,奋勇杀敌。不一会儿,湘军就击斩了太平军九名将领。太平军溃败,逃往城中。塔齐布率军追至城下。 第二天,太平军出城寻找湘军决战。塔齐布、周凤山定下诱敌深入的计策,在一座山的左右两边设下伏兵,配备众多大炮,然后以少数兵力引诱太平军。 湘军的诱敌部队且战且退,将太平军引入山中。这时候,两边大炮齐轰,击杀太平军百余人。突然遭遇重创的太平军,队形很快就乱了。这时候,埋伏在两侧山上的湘军冲出,与太平军展开白刃战。 太平军自起事以来,很少遇到敢与他们近距离接战的清军。所以,当湘军冲下来与他们白刃相对的时候,他们都被吓倒了。不一会儿,太平军就败下阵来,往城内退去。 与此同时,前往湘潭的湘军水师五营部队也与太平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厮杀。这五营,包括褚汝航、夏銮、杨载福、彭玉麟各自带的一营。 褚汝航、夏銮是这五营湘军的正、副首领,但这两人带出来的队伍绿营习气很浓,战斗力不行。要打胜仗,还是得靠杨载福、彭玉麟带出来的队伍。他们才是真正的精兵!在湘潭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杨、彭的队伍。 看到湘江两岸太平军船只多达数千艘,有些湘军士兵有些害怕了。这时候,杨载福手下一个叫周清元的士兵站出来,高声喊道:“长毛抢来的民船不能作战。咱们放一把火就能把它们烧光,何必怯懦!”这个周清元,就是之前劝向荣合围临资口的那个周清元。 周清元在这里所说到的民船不能战,非常重要。太平军船只虽多,但都是征集来的民船。民船上没有办法安炮,因为民船的底板无法承受大炮发射时所产生的后坐力。没有大炮,就不能远距离袭击敌人。所以,这些民船在实战中毫无用处。事实上,太平军也只是用它们来运兵运粮而已。 湘军水师的战船则不一样。因为经过了特殊处理,湘军水师的战船底板能够承受后坐力,所以能够安炮,因而能远距离轰击敌人。并且,湘军水师的大炮都是洋炮,其威力是相当大的。所以,这些战船在实战中的价值非常大。 周清元驾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太平军并无攻击湘军的工具,只好拿船上装载的瓷碗袭击周清元。周清元一把抓住瓷碗,朝太平军中扔过去,正中一名太平军将领。太平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勇猛的对手,因而对湘军水师产生了畏惧情绪。 见太平军胆气已丧,杨载福、彭玉麟督率士兵驾驶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到处抛撒火球。在激战中,杨载福多次受伤,但仍奋勇向前,极大地鼓励了湘军的士气。 经过4月27日、28日两天的焚烧,太平军临时征集来的船只几乎全部被焚毁。太平军撤退至城南窑湾一带。至4月29日,太平军又征集来几百艘民船,准备运兵向上游撤退。 太平军的动向在湘军的掌控之中。4月30日凌晨,杨载福、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长驱直进,追击太平军船队。两军在湘潭下摄司遭遇。 湘军水师开炮轰击,太平军船只四散逃离。杨载福、彭玉麟见太平军已乱,督率士兵驾驶舢板冲入太平军船只中,到处放火。顷刻间,除了行动迅速及时逃离的少数船只外,太平军的其他船只全部被烧毁。 大火腾空而起的时候,太平军方面负责湘潭一战的将领林绍璋与数百太平军弃船登岸。5月1日黎明,这些人从湘潭西门乘梯子登城墙入城,却被湘军袭击。湘军夺下他们的梯子,乘势攻入城中。湘潭落入湘军之手。 林绍璋率领残部朝靖港方向逃去,沿途遭到王錱等部湘军袭击。最终到达靖港的太平军,仅仅剩下了四人。 湘潭之战是太平军自起兵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惨败。日后,李秀成在总结太平天国历史时,将湘潭大败称之为“天国十误”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4、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罗斯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 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 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5、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 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一个十八九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个子不高,椭圆的脸,浓黑的眉毛,眼里透着稚气和严肃,立过四次小功,三次大功,获得三枚勇敢奖牌,一块毛泽东奖章。“打隆化”的消息传来时,战士们热血沸腾,因为我军曾在隆化血战十天十夜,而没能攻克,敌人吹嘘到:“共军要能打下隆化,我们把承德送给他们。”而后,敌军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老百姓,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齿。 十三天后,战斗开始了,董存瑞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五个碉堡和四个炮楼。“爆破手出击”一声令下,挟好炸药包的董存瑞应声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嗒嗒嗒”张万才倒下了,孙永德也倒下了,愤怒的董存瑞带着满腔怒火冲了上去,一股作气的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全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战士们正要冲时,几条火舌从旱桥上的桥型碉堡冒了出来,郅顺义说:“连长,我去炸了。”“不,我是连长,因该我去。”“不”,指导员按住他。“我熟悉这里的地形,我去!”李振德已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机智的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在雷管上“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说:“我去,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于是,董存瑞给了指导员一个小包:“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虽然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但是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放低炸不着,又没有支撑点,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底凿啊凿,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的拉响了导火索,随着“吱吱”的响声,董存瑞使用浑身的力气,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同志们,冲啊!”随着一声天崩地裂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好像在为董存瑞哭泣,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那年仅19岁的生命。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火红的日子,这是一首共产党人用鲜血谱写的生命之歌,朱总司令亲自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有关战争的故事300字
OK咯来咯哦哦哦哦哦哦
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一个十八九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个子不高,椭圆的脸,浓黑的眉毛,眼里透着稚气和严肃,立过四次小功,三次大功,获得三枚勇敢奖牌,一块毛泽东奖章。“打隆化”的消息传来时,战士们热血沸腾,因为我军曾在隆化血战十天十夜,而没能攻克,敌人吹嘘到:“共军要能打下隆化,我们把承德送给他们。”而后,敌军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老百姓,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齿。 十三天后,战斗开始了,董存瑞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五个碉堡和四个炮楼。“爆破手出击”一声令下,挟好炸药包的董存瑞应声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嗒嗒嗒”张万才倒下了,孙永德也倒下了,愤怒的董存瑞带着满腔怒火冲了上去,一股作气的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全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战士们正要冲时,几条火舌从旱桥上的桥型碉堡冒了出来,郅顺义说:“连长,我去炸了。”“不,我是连长,因该我去。”“不”,指导员按住他。“我熟悉这里的地形,我去!”李振德已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机智的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在雷管上“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说:“我去,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于是,董存瑞给了指导员一个小包:“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虽然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但是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放低炸不着,又没有支撑点,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底凿啊凿,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的拉响了导火索,随着“吱吱”的响声,董存瑞使用浑身的力气,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同志们,冲啊!”随着一声天崩地裂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好像在为董存瑞哭泣,为了新中国,董存瑞献出了他那年仅19岁的生命。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火红的日子,这是一首共产党人用鲜血谱写的生命之歌,朱总司令亲自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有关战争的故事300字
OK咯来咯哦哦哦哦哦哦

战争的故事
赤壁之战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退至鄂县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时曹操据江陵, 将顺流东下,形势紧迫,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说训练好水师八十万,要与孙权在吴地决战。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对他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合,定可取胜。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见的错误,进一步消除了孙权的顾虑。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指出,实际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惫不堪。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这些都是对曹操的不利因素。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历来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相遇(见彩图赤壁之战战场遗址 湖北蒲圻)曹军初战不利,退往长江北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双方隔江对峙。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曹操骄傲轻敌,相信黄盖的诈降,黄盖带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顺风驶向曹船,因风纵火,燔烧曹军船只,火势延及岸上营垒。曹军人马烧溺,伤亡惨重。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狈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 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刘备通过这次战争也乘机占据荆州大部。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历史上关于战争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中都有着一群群可爱可敬,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古往今来,有很多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值得人们纪念敬仰。
历史上关于战争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中都有着一群群可爱可敬,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古往今来,有很多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值得人们纪念敬仰。

简介短一点的战争故事有哪些?
《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王二小》——抗日小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雨来》——抗日小英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里。雨来从小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钻来钻去,练得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鸭子”。一天早晨,雨来拿着课本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了进来,雨来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墙角,把一个盛着水的大水缸搬开,跳进了水缸下的洞里,并对雨来说:“外面有鬼子在追我,你快,快把缸搬回来堵上洞口,对谁也不许说。”雨来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缸搬了回来。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冲了进来,带头的是一个满口金牙的鬼子军官,他假装温和地对雨来说:“你的,小孩,不要害怕,皇军的有话要问。刚才有个八路的,跑了进来,你的,看见了没有?撒谎的,死了死了的!”雨来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掏出来一把糖块,说:“你的,吃糖的有,八路的,藏在什么地方?”雨来没有接过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扁鼻子军官气急败坏地在雨来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两巴掌,又把雨来的后脑勺狠狠地撞在门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他脑袋嗡嗡地响,两眼直冒金光,鼻子流着血。鬼子又打又骂,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我,没看见,我就是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嗷嗷叫:“他的,拉出去枪毙,统统的枪毙!”河岸边响起了“砰砰”几声枪声,芦花村里的人听见了都难过地哭了。大家顺着河岸寻找着雨来的尸体。突然在芦苇丛里,露出个小脑袋,大家叫了起来:“啊!雨来!雨来没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慌忙向水里开枪,哈哈,我们勇敢的小英雄--雨来早已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刘胡兰》——巾帼不让须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 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 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张自忠——抗日战争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张自忠 汉族,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五十九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被日军杀害,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黄继光——舍身堵抢眼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后,他在连队当通信员,后又调到营部当通信员。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在我炮火准备,打下4、5号阵地后,战斗继续进行。突然,山顶附近出现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疯狂扫射,阻住反击部队进攻。营参谋长张广生几次派出爆破手爆破,都未能成功,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拿下阵地。而此时离天亮只有三、四十分钟,黄继光多次要求去执行爆破任务,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六班班长。 临出坑道时,他对参谋长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他提起手雷,带着战友吴三羊和肖登良向敌火力点匍匐前进。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透亮,7挺机枪火光闪闪直向外喷射。黄继光带着2人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和射击间隙迅速跃进,当他们冲到离敌人地堡只有三、四十米时,吴三羊不幸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了两个洞。 两个战友不能前进了,爆破的任务落在黄继光一人身上。他忍着剧痛,继续向前爬去。离敌人地堡越来越近,敌人发觉了他,子弹在他头顶和身体周围呼啸而过。黄继光一连4次跃进、4次都扑倒在地。他艰难地爬行着,在逼近敌人只有八、九米时,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右手高举手雷,就在这一瞬间,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胸膛,黄继光又倒下了。 离天亮只有20分钟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焦急。突然间黄继光直起身来投出了手雷,在巨响中,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遮没了。我二梯队立即跃起冲锋,可是敌人残存的机枪又从炸塌的地堡喷出火舌,部队再次受阻。 这时,黄继光已7处负伤,左腿被打断,身边没有一件武器。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斜侧着身躯,拖着被打断的左腿,双目喷射着仇恨的火焰,坚定地朝敌地堡爬去。猛然间,黄继光以惊人的毅力挺身站起,张开双臂扑向敌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英雄的伟大壮举,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攻下0号阵地,乘机顺利攻上山头,全歼守敌两个营1200多人。

关于战争的故事
故事之一:以二当九,以少胜多 1941年12月2日,苏联飞行员梁赞诺夫和帕尔莫斯科保卫战中的10个真实故事什科夫驾驶两架歼击机在莫斯科西区进行巡逻时,在帕夫什诺区与德军的九架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遭遇。虽然以少对多,但两名飞行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巧同敌机顽强周旋,成功地捍卫了莫斯科空中安全,并击落敌机一架。 故事之二:骑兵PK坦克,创造战争神话 1941年11月29日,在解放卡什拉市郊的皮亚特尼察村时,别洛夫少将率领的红军第一近卫骑兵军摧毁德军16辆坦克,创造了骑兵PK坦克的战争神话。 故事之三:放水破冰,阻敌追击 别洛勃罗夫上校率领的苏军第78师曾在离伊斯特拉市3~4公里处构筑防线,以掩护第16军撤离。当时,德军已经开始踏着伊斯特拉水库上厚厚的冰层,抄近路追赶上来。万分危急时刻,第16军指挥部下令打开水库闸门。3米高的水流沿着伊斯特拉河谷奔涌而下,一泻数百公里。水库水位急剧下降,使上面的冰层迅速塌陷。德军被迫停止前进的步伐,延误了数天的战机,而此时苏军已经占据了新的有利阵地。 故事之四:装甲列车上前线 1941年11月28日夜,德军第7坦克师占领了亚赫罗马以及伏尔加河上的一座桥梁,并将10辆坦克调遣至伏尔加河东岸。时任苏军第1突击军军长的库兹涅佐夫中将命令第73号装甲列车出击迎敌。结果苏军的这些铁道兵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一举歼灭德军10辆坦克和700多名士兵。 故事之五:43名阵亡烈士 1941年11月16日,德军用两个坦克军的兵力攻打苏军第316步兵师的前沿阵地。在杜勃塞科沃铁路会让站附近,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率领28名反坦克手击退了德军50辆坦克的攻击,击毁了其中18辆。28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全部战死疆场,后来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就在同一天,在离杜勃塞科沃1.2公里处的别捷利诺区,15名战士在消灭了德军5辆坦克和约1个排的德军后,全部殉难,事后只有政治指导员维赫列夫获得英雄称号。这些顽强的红军战士以血肉之驱铸起牢固的防线,为大部队的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 故事之六:拯救莫斯科的“鸡毛信” 克拉斯纳亚-波里扬纳沦陷后,莫斯科以完全处于德军重型火炮的打击范围之内。从1941年11月30日起,德军开始向克拉斯纳亚-波里扬纳调遣炮兵部队,其射程可达到20公里。当地学校的女教师叶莲娜.戈罗霍娃偷偷给苏军指挥部寄送了一张便条,上面准确地标出德军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便条送到前线部队后,苏联官兵如获至宝,迅速组织炮兵反击,一举端掉了德军的一个炮兵连。 故事之七:“苏联版的王小二” 1941年12月11日,莫斯科谢列布里扬诺—普鲁斯克区的老饲马员伊万.彼德罗维奇将一支由40辆汽车组成的德军车队带入了大峡谷中,结果德军被“搁浅”在谷底,进退两难。恼羞成怒的德国鬼子残酷地将伊万杀害。 故事之八:奇妙的气球之旅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为了干扰德国的轰炸机,苏军在莫斯科上空放置了数百个气球。1941年12月6日,一个哨位的气球绳索突然断裂。负责守护的中士德米特里.维里古拉反应迅速,一把抓住绳索的断裂处,几分钟后,便随气球一起上升至1500米的高空。当时夜里的气温下降到了-38度C,但是维里古拉凭借顽强的毅力,沿绳索攀至气囊处,拧开专用气阀,放气后气球开始缓缓坠落,最终在离原哨位110公里处的地方顺利着陆。为表彰维里古拉誓死捍卫军队贵重财产的可贵精神,上级授予他红旗勋章。 故事之九:孤身奋战震敌胆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在离杰多夫斯克城两公里的涅费多沃村,发生了一场最不可思议的坦克战。12月7日,帕维尔.古德济中尉驾驶一辆KB-1坦克同德军18辆坦克交火。KB坦克摧毁了敌军10辆坦克。敌其余坦克仓皇逃窜。帕维尔因战绩辉煌而被授予列宁勋章
上百度搜
上百度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