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人要讲诚信的名言名句)

发表时间:2023-09-23 热度:

有关于诚信的故事

1、古时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大声呼救后,有个渔夫听到声音后赶来,商人出价100金,却在得到帮助后没有兑现自己的话。不久后,商人在同样的地方再次翻船寻求帮助帮助,渔人没有相信他的话再伸以援手。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2、英国有个绅士遇到了卖火柴的男孩,因为没有零钱本来打算拒绝的,看到孩子衣着褴褛,且主动提出帮忙换零钱,就同意了他的话。只是男孩这一走就没有回来。 不久后一个更小的男孩找到绅士,拿着零钱说自己的哥哥因为换零钱过马路被压断了腿,所以才没有及时赶回来。绅士去看望了男孩,被男孩的诚信打动,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3、秦末一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所以人们都愿意相信他,和他做朋友。当时流传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也就是现在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那些朋友们不仅没有被悬赏诱惑,反而是帮他说话,让他免于灾祸。 4、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想要跟着一块去,曾妻以杀猪为诺,说回来给孩子吃肉,才让孩子安心的呆在家中。结果曾妻从市场回来,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笑说这是自己的一个玩笑,不要当真。曾子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说到就要做到要有诚信,否则孩子学习不到好的东西。于是到底把猪杀了给孩子吃。 5、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某天,几个日本摄影师在这里游玩的时候,让一个少年帮忙买啤酒。第一次少年很快就回来了;第二次少年拿了很多钱却没有回来,直到隔天晚上才找到摄影师,说自己在附近没有找到他们要的东西,走了很久才买到,因为路途遥远还摔坏了几瓶。 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源于的就是这位少年的诚信。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齐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能够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貌学,听父母的教导。此刻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汽车维修店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立刻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 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向在寻找一个固定的 、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3、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比较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十分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我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4、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5、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从先秦到两汉以来,即使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但是诚信都是绝大多数人恪守的信念。所谓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有时候,诚信比黄金还之前。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一个故事,项羽的部将季布因为作战勇敢,多次挫败刘邦,项羽败亡后,刘邦出千金收买他的首级,打算泄愤。后来季布在朋友的帮助下游说刘邦赦免他并拜为郎中。之所以有人帮他就是因为季布这个人对待朋友非常慷慨而且信守诺言,只要朋友有困难,季布如果答应帮忙,那就不怕,从来都是这样,所以他遭遇刘邦缉拿的时候很多人冒死为他奔走,最后在夏侯婴的协助下转危为安,后来成语一诺千金就是来源于他。 历史上,这种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先秦两汉,那时候厚黑学还没有发展,各种成功学也没有诞生,信义第一还是信条的时代,守信的例子枚不胜举,甚至为了不同的原因而以死明志。《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一个为爱情而死的故事,春秋时期,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心爱的女人定好在桥下约会,歪史也不知道为啥要在墙洞里面约会。尾生先到了,但是女子没来,这时候河水涨了,信守约定的尾生抱着桥梁,不肯离开,最后被水淹死。 不知道这是迂腐还是守信,也不知道后来女子到了没见到尾生有啥反应。反正在战国中期已经成为美谈,苏秦游说燕王的时候就以尾生举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曾子老婆带孩子去集市,但是小孩子不太开心,按道理小孩子去集市都会有糖吃,咋会反而哭起来?他老婆于是骗儿子说,你听话,回去了给你杀猪吃肉。回家后,曾子就杀了猪,向孩子证明父母信守承诺,并且教导妻子,你给儿子说杀猪是骗他,但是儿子并不意味着你骗他,而是认为真的,如果不真的杀猪,就相当于教儿子说谎行骗。 到现在,父母骗小孩子非常普遍,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你的压岁钱我先给你存着,将来给你。不知道这个将来还来不来。反正从来都是以各种谎言来欺骗,但是如果小孩子说慌,招来的肯定是打屁股!所以孩子如何,父母还是不无关系。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为了新的法令取得百姓支持,于是搞出来一个南门立木的游戏,当然,商鞅的慷慨是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的,这白金也是秦孝公的,商鞅不过是策划的人,但是商鞅刑罚苛刻,得罪了很多贵族,秦孝公死后,就成了他们泄愤的对象,最后被五马分尸。
大教育家孔夫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生都在倡导仁义礼智信,诚信为本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追本溯源,诚信古已有之,倡导诚信、诚信做人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不仅伟大人物具有诚信的品质,许多品德高尚的人,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下面我们分享几个小故事,从中可以感悟出诚信的力量和美好的品质,对我们的人生乃至职场是何其重要。 商鞅立木为信,变法终获成功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晏殊诚实守信,深得皇帝信任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华盛顿从小讲诚信,最终成为美国首位总统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十分讲诚信。有一次,华盛顿的爸爸买来一把十分锋利的斧头,这把斧头被非常淘气的华盛顿发现了,他想试试这把斧头的锋利程度,便将斧头拿到果园,他抡起斧头向一棵小樱桃树砍去一斧砍下去那棵小樱桃树成了两截,华盛顿一看这把斧很锋利,他便将斧头放回原位,装作什么都没有干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华盛顿的爸爸看见他用十分昂贵的钱买的樱桃树断成了两截十分生气,便找来仆人问仆人樱桃树是谁砍的,仆人说不出是谁干的华盛顿的爸爸便要赶仆人走,华盛顿知道了,赶快跑到了爸爸那告诉爸爸这件事是他干的。华盛顿万万也没有想到,爸爸不但没有责怪华盛顿还夸奖华盛顿讲信用。
有关于诚信的故事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诚实守信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每个人都应当坚守的伟大情操。关于诚信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诚信相关内容推荐↓↓↓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 关于诚信的好句好段摘抄 诚信的话题作文600字5篇 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500字五篇 关于诚信的故事1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关于诚信的故事2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关于诚信的故事3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聪明」,一个叫「诚信」。某日,两人结伴乘船出游,不巧,在海上遇到大风暴,两人乘坐的船沉没了,救生艇上仅仅于一个位置。那个叫「聪明」的年轻人,一看形势不好,为了争夺救生艇上的位置,就把「诚信」推进海里,自己逃生去了。 「诚信」喝了不少水,却大难不死,被海浪推到了一个小岛上,他惊魂未定,只好坐在沙滩上等待救援的船只。不久果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快的音乐,他马上站起来,向着音乐的方向望去,发现有一艘小船向小岛驶来,他看见小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写着「快乐」两个字,原来是「快乐」的小船。 「诚信」急忙喊道:「快乐,快乐」我是「诚信」,你能救我吗?「快乐」一听,笑着对「诚信」说,不行不行,我要是有了「诚信」就不快乐了,你看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说老实话而不快乐。 说罢,「快乐」走了。又过一会,「地位」的小船来了。「诚信」忙喊道:「地位」、「地位」我是「诚信」,你能带我回家吗?「地位”一听,忙把船划离小岛,一边回头冲着「诚信」说:“不行,不行,你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来之不易,要是有了诚信,我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诚信」很失望地看着「地位」离去,眼里充满着疑惑与不解,只好无奈的再小岛上再呆下去。 过不久,又来了一艘船,「诚信」一看是「竞争」的船,「诚信」又喊道:「竞争」,「竞争」,我是「诚信」,你能不能让我搭你的船回家”。「竞争」一看是「诚信」,忙说道:「你不要给我添麻烦了,如今世界竞争这么激烈,我如果还要诚信的话,我就竞争不过人家了。”说罢,扬长而去。 突然,海上开始电闪雷鸣,狂风卷起一波波的滔天巨浪,正当「诚信」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亲切慈祥的声音喊到:“孩子,上船吧。” 「诚信」一看,原来是时间老人。“你为什么要救我呢?”「诚信」问道。 时间老人微笑着说:“只有时间才可以证明「诚信」是多么重要啊!” 在回程的路上,「时间老人」指着因巨浪翻船而落水的「聪明」「快乐」「地位」「竞争」,意味深长地说道:“没有了「诚信」,「聪明」反而害苦了自己,「快乐」不会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 关于诚信的故事4 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诚实的孩子做王子。他对前来应招的孩子们说:“今天给你们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最美丽的花,谁就是王子了。”三个月过去了,聪明的或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五彩的花儿,前来参加最后的竞争。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泪眼涟涟:“尊敬的国王,我每天辛勤的浇水,细心的施肥,即使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是,我却什么也没种出来??”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的花草,因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 故事中,孩子靠诚实做了王子。 关于诚信的故事5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 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 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关于诚信的故事6 情同朱张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他的嘱托啊!” 关于诚信的故事7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关于诚信的故事8 言而有信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关于诚信的故事9 诚实能产生人格魅力 宋太祖赵匡胤在澶州跟随周世宗,当时曹彬为世宗的侍从官,负责茶酒事宜。赵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坚持原则,说:“这是皇帝的酒,不能给。”而他自己掏钱买酒和太祖对饮。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世宗的侍从官员不欺骗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将其用为心腹。 英国有一个名叫哈尔顿的作家,为了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了达尔文。 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为此,哈尔顿毫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达尔文回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逻辑思维。” 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达尔文回答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 方法 。”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 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敞开心扉,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消除猜疑、戒备的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愿意向你诉说一切。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时,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人格魅力来自于完善的人格。真诚待人,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支持与合作,因此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关于诚信的故事10 关于诚信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它看似不会像法律一样严肃刻板,让人一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触及,而当我们自作聪明地想绕开它的时候,收获的必定是苦涩的果子。这样的例子我也见过不少。 我们村子以前有个爱说谎话的人,外号就叫“谎张三”,每天不说几句谎话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一次下地干活,在巷子被几个年轻人拦住,一定要他编个谎话再走。他把脸一绷,煞有介事地说:“让开!哪里还顾得上这事,汾河涨大水,把上游的木材、西瓜都冲下来了,好多人都在河岸上争抢呢!”说完急匆匆走了。几个年轻人信以为真,跑到河岸一看,哪里有什么木材、西瓜,汾河根本就没有发什么大水。 “谎张三”以为骗人取乐是很轻松好玩的事,可生活常常也会反过来跟他开玩笑。有一年,他儿子在外头谈了个对象,女方家的人暗里到我们村察访,随意问起一个村民:“你们村的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村人也不是故意,顺口答道:“你问的是‘谎张三’某某吧,人倒是个勤快人,就是嘴里没实话,十句里头难有一句真的。”他儿子对象的事可以想见,那家人回去后将女儿管起来,再不让跟“谎张三”的儿子来往了。 知道一个身边的人,在街面上开着个小商店,说起自己以假货骗人的事,居然以此为荣。向人说起她十二岁的儿子如何巧妙地把假烟卖给顾客,说得眉飞色舞,一脸自豪。她几次说道:“我儿子真是太聪明了。”可是骗过一时,骗不过永久,最后他们的门店开不过一年,渐渐生意冷淡,终于关门。 关于身边的诚信故事,我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正是这些小事,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让我知道了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关于诚信故事的精选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5篇 ★诚信的故事精选5篇600字 ★关于诚信的八个经典小故事 ★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精选 ★讲诚信的故事范文5篇 ★讲诚信的故事5篇 ★有关诚信的故事精选汇总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有关诚信的故事精选汇总

诚实守信是一个民族的根源。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诚实是人类的财富。老实做人,诚实待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有关诚信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有关诚信的故事1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有关诚信的故事2 宋濂是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有关诚信的故事3 书中记载,关羽因刘备兵败不知所踪,为保两位皇嫂,与曹操订约三条后而降。三条为:“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爱极关羽的曹操当即允诺。 曹操得到关羽后,真是尽其所有希望将其留下。但后来关羽闻知刘备下落后,便挂印封金,留下书信辞别曹操。曹操手下战将欲去追赶,曹操阻拦,说道:“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进而对手下战将张辽说:“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而后,关羽过五关斩了曹操的六员战将,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应关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赶。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夺取天下,赢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众?那麼何为“守信”?从所举曹操之例来看,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 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小车无皔(小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国家统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呀。 有关诚信的故事4 城里住着三位年轻人,他们是商人,而且是兄弟仨,一起做买卖,平分利润。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们唯利是图,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有一次,他们准备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里的钱怎么办呢?老三说:“这样吧,我认识一个农民,他很穷,但很诚实。我们请他给我们把钱保管一下,回来取就是。怎么样?”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就把钱交给农民,他们与那个农民约定:只有他们兄弟三个一起来取钱时,才能把钱交还。 这兄弟仨人把钱送到农民的手里,然后放心地去了。过了三年后,他们做了很多买卖,赚了很多钱,然后又回到家里。他们决定取回他们存放在农民那里的钱,就来到了替他们保管钱的那个农民住的村子。 老大说,“先别急,想一想,这个农民为我们做了好事,我们怎么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会儿说:“我记得每逢礼拜天他总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礼拜天,明天一早我们从他窗前走一趟,我们一齐向他打招呼,脱下帽子向他挥动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后就可以去拿钱了。” 这三个吝啬的商人兄弟兴高采烈地笑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这不需要花他们一个铜子儿。 可是,老三心里早就心怀鬼胎,当天晚上就跑到农民的家里,对那位农民说:“我们兄弟三个这次做生意赔钱了,想用放在你这里的钱在附近买些田产,你明天就得付钱。”激励人的话 那个诚实的农民说:“当初说好的需要你们三个人来取才行。” 老三说:“我是两个哥哥派我来向你把这个情况说一说的,让你把钱交给我。我不骗你,明天一早我们兄弟三个一块到你窗前来向你脱帽鞠躬为证,我大哥和二哥还会特地向你挥动一下帽子,表示是他们同意的,然后我再来你这儿拿钱。” 第二天一早,农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阳出来时,这三个商人果然来到了他的窗前,他们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挥动着帽子,然后一齐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分手前他们兄弟三人约定:中午在饭店吃饭,饭后再一起去找农民取钱。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远后,分手后的老三很快又到了农民家里。 老三说:“怎么样,我没骗你吧?快把钱给我吧。” 农民以为他真是他哥哥们派来的,二话不说就把钱给了他。老三拿了钱后,马不停蹄地逃走了。 两个哥哥在饭店里点好了菜坐在那里等,等呀,等呀,可一直等到下午却不见弟弟来。他们预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农民家里,问那个农民看见他们弟弟没有。农民将他弟弟拿走钱的事如实说给他们听,当他们知道弟弟已取走了钱,气得要死,狠狠地骂了农民一顿,并威胁农民不把他们损失的钱给他们,他们就到法院告他。农民拿不出钱来,只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认为农民失约,判决农民赔钱,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产作抵押。老实的农民为了保存他们的钱不仅没得到好处,还要赔偿损失,心里难受极了。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商人雇了一位有名的职业律师。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师先开腔,把农民说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样。 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法官先生,刚才商人的辩护律师所说的都是废话,没有根据,他们的钱并没有被他们的弟弟拿走,现在就在我的口袋里,我随时可以还给他们。他们的弟弟根本没到我这儿来取走钱,我之所以不将钱给他们,是因为我们之间还有这么一个约定:我把钱交出来时,必须有他们三人在场。这样吧,让他们兄弟三人一起来,他们马上就可把钱取回去。” 法官一听,觉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踪,两个商人找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他们的发财梦破灭了。 历史和现实渐渐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损了,心肠变得坚硬和漠然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伤害别人。个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如果诚实面临陷阱时,我们不妨像这位被骗的农民一样,用智慧救自己。 有关诚信的故事5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诚信的故事精选汇总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要原文!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2、烽火戏诸候: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3、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4、宋濂的故事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学家) 6、晏殊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7、狼来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8、曾子杀彘:见你们家木木的回答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要原文!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

诚信的故事更容易给小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理解,易于小朋友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下面是我整理的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诚信小故事1 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诚信小故事2 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诚信小故事3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诚信小故事4 华盛顿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诚信小故事5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诚信小故事6 福克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界办事言而有信,有很好的美誉。 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他的父亲想将其拆除,并在较为开阔处另建一座。小福克斯从住宿学校回家度假,正巧赶上工人在拆亭子。他很想亲眼看一看亭子是怎样拆除的,所以他打算迟些天返校。他父亲却要他准时到校上课,为些父子俩争执不下。他母亲如同大多数母亲那样,在旁替小福克斯详情,最后,父亲答应将亭子的拆迁推迟到年假期。于是小福克斯就离家返校了。 儿子一走,父亲就让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处盖了一座新的。谁想到儿子却一直把亭子这件事记在心头。假期又到了,小产福克斯一回到家,就朝旧亭子走去,结果发现旧亭子早已不在了。 早餐时,他郁郁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 年迈的英国绅士听后大为震惊,严肃地说:"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这就改。言而有信比财富更重要。纵有万贯家产也不能抵消食言给心灵带来的污点。" 说罢,父亲随即让人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亭子,再当着孩子的面将其拆除...... 诚信小故事7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小故事8 陈策,是宋时的建昌南城人。有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他就只会说好骡好骡。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城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 这骡怎么了?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地蹦跳。"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整的。"陈策说。骡不能负重,废物。邻居说:"怎么来,怎么去。"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可他就这样认了。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对动物这样狠,真是动物!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怎么来,怎么去。谁都会这么想。但这个念头他不会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他都是瞒着父亲干的。他找到平时极相熟的一个人--驵。驵就是市场经纪人。 他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二一添作五,钱分你一半。这个驵答应了。机会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驵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官人就随他过去。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驵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血痂,是陈策的儿子和驵叫人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多痛苦。骡子凄伤,可它不会说话。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行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知道也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南城,已经离开五天了。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日夜兼程,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不信,你试试。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头,原路归来。又过了三天,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非为讨回银两,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小疑。哎,惭愧呀!陈策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 诚信小故事9 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 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换位思考: 曹操身居丞相高位,却能严以律己,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我们也应学习曹操这种品德,不应只说空话而不行动。想一想,在学习中你有欺骗老师、家长的行为吗? 成长感悟: 十句空话,不如一个行动。人,不可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诚信小故事10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上卿,他曾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而闻名于世。蔺相如能完璧归赵,不仅需要胆识,更要有诚实和信义。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玉璧。这是一块来历不凡的宝玉,相传由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原先是一块未经任何雕琢的玉璞。卞和先后献给几任国君,玉器工匠都说是块石头,使得卞和被国王砍去左脚和右脚。等到楚文王继位,卞和怀抱这玉璞在山中哭泣。楚文王知道后,让人剖开玉璞,果真是一块稀世美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赵惠文王获得玉璧的消息后,马上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在信里,秦昭王表示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这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得到信后一筹莫展,就跟大臣们商量应对之策。众臣想来想去,觉得十分为难:要是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会被秦国进攻。议论了半天,一致认为该找个有勇有谋的人去秦国交涉,罪秦国,会被秦国进攻。议论了半天,一致认为该找个有勇有谋的人去秦国交涉,但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这时宦官头目缪贤说:"奴才推荐一人,此人叫蔺相如,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可堪此任。"赵惠文王问:"你觉得他真能担此大任?"缪贤回答道:"他是我的家臣,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忠肝义胆。我曾经犯下罪错,因怕您惩罚,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就劝阻我说:“您凭什么判断燕王会接纳您呢?”我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会见。当时燕王私下里握住了我的手,表示愿意与我交个朋友。所以,我觉得他会接纳我。”蔺相如马上说:“但您要知道,当时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与您交朋友。如今您是从赵国逃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国,燕王肯定不敢收留您,只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现在不如袒露上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向大王请罪,要求饶恕,或许还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便按他的方法做了,大王您果然开恩饶恕了我。我-直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足智多谋,能够圆满完成出使秦国的任务。" 赵惠文王立即召蔺相如上殿,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去秦国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秦昭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正在兴头上,未及多想,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谁知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召集大臣们商议,他们都说秦因贪婪,仗着自己的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玉璧,而答应用来交换的城池我们是不可能得到的,大家本来商议不把玉璧送来。可我认为,哪怕是平民之间的交往都要讲诚信的,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一块玉璧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说着,他两手举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王怕蔺相如真要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于是命令大臣取来地图,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王想,反正他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公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公馆,叫一个随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王行了礼。秦昭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是你欺骗了我,怎么反说我不讲信义?"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绝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派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璧。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秦昭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词,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秦昭王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勇谋略,不仅信守承诺将和氏璧完归赵国,更保住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顺利回国,也使强秦对赵国的虎狼之心有所顾忌。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相关文章: ★关于诚信的简短小故事5篇 ★关于诚信的八个经典小故事 ★诚信小故事简短精选大全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5篇 ★诚信的小故事事例五篇 ★现代诚信经典小故事事例 ★有关诚信的简短小故事 ★有关诚信简短的小故事事例 ★诚信小故事大全 ★诚信的真实小故事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