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
释义: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原诗: 《七夕》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简介: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扩展资料: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851年,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失去了一生最爱的妻子王夫人。正是出身高贵的王夫人多年的资助和扶持,才让李商隐有一个稳固的家庭,才让他在多年的郁郁寡欢中得到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现在王夫人去世了,李商隐的人生已经没有乐趣,他在一瞬间衰老了数十岁。 同年秋天,被任命为节度使的老朋友邀请李商隐到四川任职,担任参军。李商隐到了四川后,有感自己仕途的不顺,以及失去妻子的悲伤,一度有出家为僧的打算。只是出于对儿子李衮师的希望,才没有做出傻事。但是李商隐还是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捐献出一部分给当地的僧人印刷佛经。 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 (唐代李商隐诗作)
蓝天白云,独倚在花店一隅,肆意地享受着各种鲜花的芬芳,在书中寻找一丝慰藉,连炽热的太阳也为此时的悠闲让步。抬眼,热情的小店员此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七夕发放礼品卡。不得不说疫情下的行业经济不容乐观,连这家小花店都提前二十多天了筹备七夕节了。 小时候听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即七夕时,人们仰望夜空,可以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想起关于他们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无不唏嘘感叹。长大后才知道,传说都是美丽的,可古诗里牛郎织女的故事同样令人感慨。 遥见微云海上生,接来一带鹊桥横。 几家帘卷针楼月,何处人吹玉管笙。 传说女牛今夕会,果然风露此时清。 嫦娥似亦怜深夜,影照银河分外明。 这首《七夕》通过对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难得的欢欣聚会的沉吟咏叹,表现了诗人对世间处于长久离别中的男女的深切同情,并传达了对他们能早日团聚的美好祝福。 在七夕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牛郎织女命运的牵挂,仰望天空,天空似大海一般浩渺无际,诗人在幻觉中进入了想象的世界。她远远地看到缈的微云从天空升起,聚拢,仿佛架起了一座鹊桥,横跨银河,为被银河长期阻隔不得相会的织女和牛郎创造了相会的条件,让这一对苦恋的人儿得以短会合团聚。诗人此时心中一定感到无比欣慰。 "几家帘卷针楼月,何处人吹玉管笙。"《太平御览》引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齐武起曾城观,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玉管笙"暗用萧史弄玉之典借指男子。自然地,诗人由天上牛郎织女的欢欣聚会联想到人间离别的男女,他们正是人间离别男女的化身,他们尚有一年一度的聚会时刻,那么世间离别的男女呢?"几家""何处"两句分别从女子及男子两方着眼,写世间男女的相思。 今夜牛郎织女的聚会,一定刺激了处于离愁别绪中的人间男女的敏感神经,牛郎织女的聚会满载了他们真诚的祝愿,同时也让他们无比欣羡。作为离别之人,他们更懂得珍惜相聚的不易。此时的他们,一定是悲喜交集:一方面,牛郎织女的相聚给他们与意中人的聚会带来了希望和慰藉,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诗人个体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愫借由"几家"何处"而扩大化普遍化,形象化了。人间多少男女正处于离别思念之中,其间不排除那些还没有找到意中人的男女,他们的期盼和思念显得更加没有着落。牛郎织女的形象在人间泛化了。 闺中女子卷帘望月,单身男子吹管传情。世间单身的男女在这样的夜晚,一定触景生情,感慨良多。"传说女牛今夕会,果然风露此时清。"诗人再次将思绪从人间拉回到天上,然而,这一次的回返,却是带上了"几家""何处"这样千千万万的人间离别中的男女一起仰望星空,"传说"、"果然",两相呼应,说明人们对牛郎织女七夕聚会的传说深信不疑。 李商隐:"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都以"金风玉露"描绘牛郎织女相会之环境,而诗人送春有感以"果然"一词,仿佛对传说的验证,连风露都如此善解人意,为牛郎织女这难得的相聚创造条件,使夜空显得特别清朗。 "嫦娥似亦怜深夜,影照银河分外明。"嫦娥既指代天上明月,也暗指传说中因偷吃灵药升入月宫成仙而不得不忍受夫妻分离之苦的后羿之妻,她长年过着孤寂冷清的生活。由于自身特殊的经历,嫦娥似乎更能体会离别的痛苦,牛郎织女的遭遇也就更能激起她深切的同情,她为了达成牛郎织女这短暂的聚会而分外殷勤地发散出格外皎洁明亮的光辉,以使久别的人能将对方看得更加分明,将这一晚相聚的记忆印入将来三百多个离别的日日夜夜。 诗至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余韵让读者去咀嚼品味。整首诗描写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聚会的情景,诗人将神话传说加以变化发挥,描绘了一个愿天下有情人终得相聚的善良温情的嫦娥形象,跳出了个人狭小的思想格局,使得诗歌境界阔大。 诗中运用"遥见""接来""几家"何处""传说""果然""似亦""分外"等一些口语化的词汇,使诗歌充满人间味、世俗味,更加贴近普通男女,冲淡了人间男女的离愁别绪,使诗中洋溢着一股欢畅、喜悦的情绪,通过鹊桥横架、风露清朗、月光皎洁,烘托出一个欢快聚会的温馨画面,使全诗格调清新明朗。同时,这首诗也是诗人自己命运的真实写照,诗人婚后与丈夫过的是聚少离多的日子,她对这种离别的痛苦深有体会,同时,诗人看到,世间像他们这样处于长期离别中的男女不计其数。 这首诗曲折地传达了她对难得相聚的欢乐时光的珍惜,也表达了愿天下处于离愁别恨中的男女都能相聚的美好愿望。七夕承载了多少男女相聚的愿望不得而知,只能愿你七夕可如愿!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原文: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秋天的夜里,银白色的烛光映着冷冷清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天街上的夜色,犹如井水般清凉;做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赏析:这是一首书写失意宫女孤寂幽怨的生活。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既暗示了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后两句写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七夕》为题的诗词有多首作品,以下列举其中的两首 1、《七夕》(唐代徐凝作品) 诗词原文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参考翻译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2、《七夕》(唐代罗隐诗作) 诗词原文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诗词鉴赏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除此在外,还包括由中国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由中国唐代文学家罗隐创作的七言律诗,北宋诗人杨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明末清初女僧德容所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唐代李贺诗作的 五言律诗 ,以及《七夕》(五代·后唐)杨璞,《七夕》(唐)杜牧,《七夕 》(唐)权德舆 等等。 扩展资料 牛郎和织女 七夕节 在古代,到当代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故此古代文人们对七夕节所作词曲,诗歌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更是家喻户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唐代徐凝作品) 参考资料:高三网——七夕(唐代罗隐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蓝天白云,独倚在花店一隅,肆意地享受着各种鲜花的芬芳,在书中寻找一丝慰藉,连炽热的太阳也为此时的悠闲让步。抬眼,热情的小店员此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七夕发放礼品卡。不得不说疫情下的行业经济不容乐观,连这家小花店都提前二十多天了筹备七夕节了。 小时候听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即七夕时,人们仰望夜空,可以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想起关于他们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无不唏嘘感叹。长大后才知道,传说都是美丽的,可古诗里牛郎织女的故事同样令人感慨。 遥见微云海上生,接来一带鹊桥横。 几家帘卷针楼月,何处人吹玉管笙。 传说女牛今夕会,果然风露此时清。 嫦娥似亦怜深夜,影照银河分外明。 这首《七夕》通过对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难得的欢欣聚会的沉吟咏叹,表现了诗人对世间处于长久离别中的男女的深切同情,并传达了对他们能早日团聚的美好祝福。 在七夕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牛郎织女命运的牵挂,仰望天空,天空似大海一般浩渺无际,诗人在幻觉中进入了想象的世界。她远远地看到缈的微云从天空升起,聚拢,仿佛架起了一座鹊桥,横跨银河,为被银河长期阻隔不得相会的织女和牛郎创造了相会的条件,让这一对苦恋的人儿得以短会合团聚。诗人此时心中一定感到无比欣慰。 "几家帘卷针楼月,何处人吹玉管笙。"《太平御览》引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齐武起曾城观,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玉管笙"暗用萧史弄玉之典借指男子。自然地,诗人由天上牛郎织女的欢欣聚会联想到人间离别的男女,他们正是人间离别男女的化身,他们尚有一年一度的聚会时刻,那么世间离别的男女呢?"几家""何处"两句分别从女子及男子两方着眼,写世间男女的相思。 今夜牛郎织女的聚会,一定刺激了处于离愁别绪中的人间男女的敏感神经,牛郎织女的聚会满载了他们真诚的祝愿,同时也让他们无比欣羡。作为离别之人,他们更懂得珍惜相聚的不易。此时的他们,一定是悲喜交集:一方面,牛郎织女的相聚给他们与意中人的聚会带来了希望和慰藉,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诗人个体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愫借由"几家"何处"而扩大化普遍化,形象化了。人间多少男女正处于离别思念之中,其间不排除那些还没有找到意中人的男女,他们的期盼和思念显得更加没有着落。牛郎织女的形象在人间泛化了。 闺中女子卷帘望月,单身男子吹管传情。世间单身的男女在这样的夜晚,一定触景生情,感慨良多。"传说女牛今夕会,果然风露此时清。"诗人再次将思绪从人间拉回到天上,然而,这一次的回返,却是带上了"几家""何处"这样千千万万的人间离别中的男女一起仰望星空,"传说"、"果然",两相呼应,说明人们对牛郎织女七夕聚会的传说深信不疑。 李商隐:"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都以"金风玉露"描绘牛郎织女相会之环境,而诗人送春有感以"果然"一词,仿佛对传说的验证,连风露都如此善解人意,为牛郎织女这难得的相聚创造条件,使夜空显得特别清朗。 "嫦娥似亦怜深夜,影照银河分外明。"嫦娥既指代天上明月,也暗指传说中因偷吃灵药升入月宫成仙而不得不忍受夫妻分离之苦的后羿之妻,她长年过着孤寂冷清的生活。由于自身特殊的经历,嫦娥似乎更能体会离别的痛苦,牛郎织女的遭遇也就更能激起她深切的同情,她为了达成牛郎织女这短暂的聚会而分外殷勤地发散出格外皎洁明亮的光辉,以使久别的人能将对方看得更加分明,将这一晚相聚的记忆印入将来三百多个离别的日日夜夜。 诗至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余韵让读者去咀嚼品味。整首诗描写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聚会的情景,诗人将神话传说加以变化发挥,描绘了一个愿天下有情人终得相聚的善良温情的嫦娥形象,跳出了个人狭小的思想格局,使得诗歌境界阔大。 诗中运用"遥见""接来""几家"何处""传说""果然""似亦""分外"等一些口语化的词汇,使诗歌充满人间味、世俗味,更加贴近普通男女,冲淡了人间男女的离愁别绪,使诗中洋溢着一股欢畅、喜悦的情绪,通过鹊桥横架、风露清朗、月光皎洁,烘托出一个欢快聚会的温馨画面,使全诗格调清新明朗。同时,这首诗也是诗人自己命运的真实写照,诗人婚后与丈夫过的是聚少离多的日子,她对这种离别的痛苦深有体会,同时,诗人看到,世间像他们这样处于长期离别中的男女不计其数。 这首诗曲折地传达了她对难得相聚的欢乐时光的珍惜,也表达了愿天下处于离愁别恨中的男女都能相聚的美好愿望。七夕承载了多少男女相聚的愿望不得而知,只能愿你七夕可如愿!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原文: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秋天的夜里,银白色的烛光映着冷冷清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天街上的夜色,犹如井水般清凉;做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赏析:这是一首书写失意宫女孤寂幽怨的生活。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既暗示了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后两句写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七夕》为题的诗词有多首作品,以下列举其中的两首 1、《七夕》(唐代徐凝作品) 诗词原文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参考翻译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2、《七夕》(唐代罗隐诗作) 诗词原文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诗词鉴赏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除此在外,还包括由中国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由中国唐代文学家罗隐创作的七言律诗,北宋诗人杨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明末清初女僧德容所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唐代李贺诗作的 五言律诗 ,以及《七夕》(五代·后唐)杨璞,《七夕》(唐)杜牧,《七夕 》(唐)权德舆 等等。 扩展资料 牛郎和织女 七夕节 在古代,到当代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故此古代文人们对七夕节所作词曲,诗歌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更是家喻户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唐代徐凝作品) 参考资料:高三网——七夕(唐代罗隐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七夕古诗的意思
《七夕》原文及译文为: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扩展资料: 《七夕》古诗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 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七夕》(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七夕》(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李商隐七夕的译文
《七夕》【唐】李商隐 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 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 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 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他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这首《七夕》是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本诗从帝王的寝宫排场落笔,笔锋一转,想象牛郎织女见面的情景。然后感叹有情人虽成眷属,但只有一年一度相会的难堪,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同情。 ②鸾扇:羽扇的美称。凤幄:绘有凤凰图饰的帐幔。③星桥:神话传说中银河系里星辰搭成的桥。鹊飞回:神话传说中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世上的喜鹊都飞到银河上空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④无期别:没有期限的分别。这首诗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他对长期仳离的婚姻与家庭的看法。 前一联想象描写,后一联运用流水对议论抒情。前一联:“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鸾扇”对“星桥”,“斜分”对“横过”,“凤幄开”与“鹊飞回”,虽不严整也对应。出句揣测富丽堂皇排场豪,对句想象星转斗移鹊为桥。 后一联:“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这联巧作流水对,语法结构不对偶,意义却是紧相连;出句写牛郎织女争取成了夫妻,可惜分居无限期;对句写王母娘娘恩惠小施,让他们一年会一面。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本诗从帝王的寝宫排场落笔,笔锋一转,想象牛郎织女见面的情景。然后感叹有情人虽成眷属,但只有一年一度相会的难堪,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同情。 ②鸾扇:羽扇的美称。凤幄:绘有凤凰图饰的帐幔。③星桥:神话传说中银河系里星辰搭成的桥。鹊飞回:神话传说中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世上的喜鹊都飞到银河上空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④无期别:没有期限的分别。这首诗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他对长期仳离的婚姻与家庭的看法。 前一联想象描写,后一联运用流水对议论抒情。前一联:“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鸾扇”对“星桥”,“斜分”对“横过”,“凤幄开”与“鹊飞回”,虽不严整也对应。出句揣测富丽堂皇排场豪,对句想象星转斗移鹊为桥。 后一联:“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这联巧作流水对,语法结构不对偶,意义却是紧相连;出句写牛郎织女争取成了夫妻,可惜分居无限期;对句写王母娘娘恩惠小施,让他们一年会一面。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李商隐七夕原文
唐代李商隐《七夕》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为: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2、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 3、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4、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5、争将:怎把。 6、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
七夕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赏析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 古诗文网>>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七夕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赏析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 古诗文网>>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七夕诗句意思
1. 关于七夕的诗句与意思 关于七夕的诗句与意思 1.七夕诗句意思《七夕》 唐 杜牧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的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像井水般的清凉, 而卧榻仰望着星空,牵牛星正对着织女星。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在七夕的夜晚,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宫女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 “小扇”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 居住之处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却仍然苦苦地期待。2.《七夕》诗句的意思《七夕》诗句的意思是: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年年赐给人间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 《七夕》宋代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独到又深刻的见解。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这两句来得非常出人意料,很多人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其悬念恰巧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并非是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一个大转弯。此时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豪取抢夺、互相倾轧、繁复杂多、勾心斗角等。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新的含义,使诗有了横空出世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3.七夕诗句意思《七夕》 唐 杜牧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的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像井水般的清凉, 而卧榻仰望着星空,牵牛星正对着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在七夕的夜晚,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宫女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小扇”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居住之处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却仍然苦苦地期待。4.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 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七夕。5.关于七夕的诗句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集七夕的诗句 “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6.七夕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____杜牧《秋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____王建《七夕曲》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____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东飞乌鹊西飞燕。 盈盈一水经年见。____陈师道《菩萨蛮·七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____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____王建《七夕曲》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____孟浩然《他乡七夕》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____李贺《七夕》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____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____徐凝《七夕》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____罗隐《七夕》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____孟浩然《他乡七夕》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____王建《七夕曲》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____孟浩然《他乡七夕》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____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夜色银河情一片。 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____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____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____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____李商隐《壬申七夕》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 ____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____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7.七夕中的诗句有何含义《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8.关于七夕的诗句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体裁:【五律】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七夕 年代:【唐】 作者:【祖咏】 体裁:【五律】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 人世拘形迹,别去间山川。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夕衣清露湿,晨驾秋风前。临欢定不住,当为何所牵。 七夕诗(同用期字) 年代:【唐】 作者:【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曲 年代:【唐】 作者:【王建】 体裁:【乐府】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 为有秋期眠不足。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两情缠绵忽如故。 复畏秋风生晓路。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车。 七夕(一本有寄怀二字) 年代:【唐】 作者:【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窦常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9.关于描写七夕节的诗句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10.七夕的诗句古诗七夕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____杜牧《秋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____王建《七夕曲》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____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东飞乌鹊西飞燕。 盈盈一水经年见。____陈师道《菩萨蛮·七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____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