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诗有哪些
导语: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那么,王之涣的诗有哪些?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的古诗
王之涣 王之涣,并州人,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诗六首。卷253_1 【登鹳雀楼(一作朱斌诗)】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卷253_2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卷253_3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卷253_4 【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卷253_5 【九日送别】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卷253_6 【晚秋石门礼拜(一作礼佛)】阎防 轻策临绝壁,招提谒金仙。舟车无由径,岩峤乃属天。踯躅淹昃景,夷犹望新弦。石门变暝色,谷口生人烟。阳雁叫平楚,秋风急寒川。驰晖苦代谢,浮脆惭贞坚。永欲卧丘壑,息心依梵筵。誓将历劫愿,无以外物牵。 卷253_7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阎防 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秋蜩鸣北林,暮鸟穿我屋。栖迟乐遵渚,恬旷寡所欲。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不学东周儒,俟时劳伐辐。 卷253_8 【宿岸道人精舍】阎防 早岁参道风,放情入寥廓。重因息心侣,遂果岩下诺。敛迹辞人间,杜门守寂寞。秋风翦兰蕙,霜气冷淙壑。山牖见然灯,竹房闻捣药。愿言舍尘事,所趣非龙蠖。 卷253_9 【夕次鹿门山作】阎防 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闲。双岩开鹿门,百谷集珠湾。喷薄湍上水,舂容漂里山。焦原不足险,梁壑未成艰。我行自春仲,夏鸟忽绵蛮。蕙草色已晚,客心殊倦还。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 卷253_10 【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阎防 烟深载酒入,但觉暮川虚。映水见山火,鸣榔闻夜渔。爱兹山水趣,忽与人世疏。无暇然官烛,中流有望舒。 卷253_11 【句】阎防 熊踞庭中树,龙蒸栋里云。 卷253_12 【怀哉行】薛据 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怀策望君门,岁晏空迟回。秦城多车马,日夕飞尘埃。伐鼓千门启,鸣珂双阙来。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主好臣必效,时禁权不开。俗流实骄矜,得志轻草莱。文王赖多士,汉帝资群才。一言并拜相,片善咸居台。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卷253_13 【古兴】薛据 日中望双阙,轩盖扬飞尘。鸣佩初罢朝,自言皆近臣。光华满道路,意气安可亲。归来宴高堂,广筵罗八珍。仆妾尽绮纨,歌舞夜达晨。四时固相代,谁能久要津。已看覆前车,未见易后轮。丈夫须兼济,岂能乐一身。君今皆得志,肯顾憔悴人。 卷253_14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一作綦毋潜诗)】薛据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爱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奈何离居夜,巢鸟飞空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卷253_15 【登秦望山】薛据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卷253_16 【西陵口观海】薛据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山影乍浮沉,潮波忽来往。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卷253_17 【题鹤林寺】薛据 道门隐形胜,向背临法桥。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少凭水木兴,暂忝身心调。愿谢携手客,兹山禅侣饶。 卷253_18 【初去郡斋书怀(一作初去郡书情)】薛据 肃徒辞汝颍,怀古独凄然。尚想文王化,犹思巢父贤。时移多谗巧,大道竟谁传。况是疾风起,悠悠旌旆悬。征鸟无返翼,归流不停川。已经霜雪下,乃验松柏坚。回首望城邑,迢迢间云烟。志士不伤物,小人皆自妍。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从此适乐土,东归知几年。 卷253_19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薛据 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阙。榛莽相蔽亏,去尔渐超忽。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卷253_20 【泊震泽口】薛据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洄沿值渔翁,窈窕逢樵子。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早雁湖上飞,晨钟海边起。独坐嗟远游,登岸望孤洲。零落星欲尽,朣胧气渐收。行藏空自秉,智识仍未周。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卷253_21 【题丹阳陶司马厅壁】薛据 高鉴清洞彻,儒风入进难。诏书增宠命,才子益能官。门带山光晚,城临江水寒。唯馀好文客,时得咏幽兰。 卷253_22 【古兴】薛据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 卷253_23 【早发上东门(一作綦毋潜诗,题作落第后口号)】薛据 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 卷253_24 【句】薛据 省署开文苑,沧浪学钓翁。(《纪事》云:“此二句据之诗也,子美怀据诗即用为句云:‘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穷冬时短晷,日尽西南天。 卷253_25 【秋夕会友】姚系 倦客易相失,欢游无良辰。忽然一夕间,稍慰阖家贫。白露下庭梧,孤琴始悲辛。回风入幽草,虫响满四邻。会遇更何时,持杯重殷勤。 卷253_26 【荆山独往】姚系 宿昔山水上,抱琴聊踯躅。山远去难穷,琴悲多断续。岩重丹阳树,泉咽闻阴谷。时下白云中,淹留秋水曲。秋水石栏深,潺湲如喷玉。杂芳被阴岸,坠露方消绿。恣此平生怀,独游还自足。 卷253_27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姚系 云观此山北,与君携手稀。林端涉横水,洞口入斜晖。颇觉鸾鹤迩,忽为烟雾飞。故人清和客,默会琴心微。丹术幸可授,青龙当未归。悠悠平生意,此日复相违。 卷253_28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姚系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卷253_29 【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姚系 山中眇然意,此意乃平生。常日望鸣皋,遥对洛阳城。故人吏为隐,怀此若蓬瀛。夕气冒岩上,晨流泻岸明。存亡区中事,影响羽人情。溪寂值猿下,云归闻鹤声。及兹春始暮,花葛正明荣。会有携手日,悠悠去无程。 卷253_30 【杨参军庄送宇文邈】姚系 秋云冒原隰,野鸟满林声。爱此田舍事,稽君车马程。离堂惨不喧,脉脉复盈盈。兰叶一经霜,香销为赠轻。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相望忽无际,如含江海情。 卷253_31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姚系 蝉鸣一何急,日暮秋风树。即此不胜愁,陇阴人更去。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卷253_32 【古别离】姚系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 卷253_33 【野居池上看月】姚系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泫露苍茫湿,沉波澹滟光。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 卷253_34 【庭柳】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卷253_35 【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公频有尺书,颇积离乡之思)】令狐峘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江山入秋气,草木凋晚荣。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 卷253_36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令狐峘 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万舞当华烛,箫韶入翠云。颂歌清晓听,雅吹度风闻。澹泊调元气,中和美圣君。唯馀东鲁客,蹈舞向南熏。 卷253_37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滕珦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威仪何棣棣,环佩又纷纷。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出自全唐诗卷203_29 【登楼(一作王之涣诗)】朱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卷18_24 【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九日送别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凉州曲》, 作者唐.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九日送别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凉州曲》, 作者唐.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诗句
您好。 凉州词二首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其二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惜,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有一首还被人质疑不是他的作品,现将他的六首辑录于下: 一、《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不过,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名之曰《登楼》。 二、《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三、《送别》 送别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宴词》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惜,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有一首还被人质疑不是他的作品,现将他的六首辑录于下: 一、《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不过,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名之曰《登楼》。 二、《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三、《送别》 送别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宴词》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王之涣的古诗
王之涣的古诗有: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凉州词二首》 唐王之涣 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写过哪些诗?
王之涣没有写过登黄鹤楼,而是《登鹳雀楼》,其内容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扩展资料: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王子焕属于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数都和边塞有关。比如说 《登鹳雀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王子焕属于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数都和边塞有关。比如说 《登鹳雀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