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道德经25个金句(道德经七句金句)

发表时间:2024-01-03 热度:

道德经典语录

道德经典语录1 1、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2、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3、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 4、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5、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 6、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7、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8、结婚,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有可能是烦恼的开始,也有可能是幸福的开始。 9、在冬天的餐桌上谈论春天的花朵,是奢侈;在春天的花园里幻想秋的落叶,是无情。 10、宽容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如果把它留给自己,那就是堕落的开始。 道德经典语录2 1、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2、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3、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甘地 4、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6、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7、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8、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9、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10、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马克思 11、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平 12、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狄德罗 13、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14、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佚名 15、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 1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17、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18、智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1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20、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 21、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22、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23、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林肯 24、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林语堂 25、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26、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27、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28、有两种基督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29、有些人,就连儿童文学都能使他们腐化,他们带着特殊的乐趣阅读《诗篇》和《索洛门寓言》里那些挑动人心的章节。政论家律师医生等,摸透人类罪恶的全部秘密,却并不以不道德出名;现实主义作家常常比寺院方丈更有道德。--契诃夫 30、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福 31、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32、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道德经典语录3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关心、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译: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译: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 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 10、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英国谚语 译:当我们赠送他人玫瑰的时候,我们的手上也一定还弥漫着爱的芳香。 道德经典语录4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经》)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经》)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 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9、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6、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7、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2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3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名言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7、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2、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4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司马光)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47、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48、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9、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0、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5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5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5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5、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5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5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5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59、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6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6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6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64、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道德经典语录5 1.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 当仁不让于师。 8.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9.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 克己复礼。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 克。伐。怨。欲。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道德经典语录

老子道德经中的励志格言警句

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有不少,大家平时都有学习过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相关文章: 1.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 2. 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道德经中的励志格言警句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1、上德不德,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3、治人事天,莫若啬。 5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0、治大国,若烹小鲜。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6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9、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8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9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大家知道道德经里面有那些经典的语录吗?下面我为你带来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3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 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道德经经典语录精选 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3)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1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害怕威严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看过道德经经典语录的人还会看: 1. 道德经的经典读书名言精选 2. 《道德经》名言欣赏 3. 2015有关老子的成功名言 以上是我为你带来道德经经典语录的全部内容。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佳句

1.【孔子、孟子、道德经中的名言警句50句】 1、道,可道,非常道.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7、虚而不屈,动而愈出.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9、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10、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1、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2、上善若水.1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15、功遂身退,天下之道.16、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1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20、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21、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22、致虚极,守静笃.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24、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2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3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3、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3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3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36、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3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8、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4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43、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44、柔弱胜刚强.45、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46、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4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48、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49、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5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道德经的名言和注释10条就好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道德经》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3.《道德经》经典的句子有哪些 《道德经》全文——数数看看,有多少耳熟的句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4.《道德经》好词好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百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邻国相望,鸡犬度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吾所以有大患回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答;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5.道德经中的名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6.道德经的名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 7.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句子随便什么都可以,只的比较有 镜花水月7o圯 :你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第五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第二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第五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七十七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四十九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一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四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八十章。 8.求《庄子》或《道德经》的名句摘录及翻译,知道的请说,谢. 庄子名言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的意思及理解分析.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示例〗~,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道德经佳句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