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我们所学习的成语有许多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我特意收集整理的这些成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曾参杀人 比喻流言可畏。 坐井观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自作聪明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庄周梦蝶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掩耳盗铃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发千钧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一挥而就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夔已足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夜郎自大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以强凌弱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庸人自扰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一日千里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一败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钱不值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一鸣惊人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窍不通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饮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一代楷模 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一傅众咻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饮醇自醉 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一丘之貉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异军突起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有脚阳春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有名无实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以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羽毛未丰 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鱼目混珠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有备无患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予取予求 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言过其实 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一暴十寒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先声夺人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下笔成章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小巫见大巫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下车泣罪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心旷神怡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兴高采烈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妄自尊大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亡羊补牢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无价之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出其右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五色无主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五日京兆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那么来源于寓言 故事 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外强中干的故事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 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 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 不好驾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 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 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二:疑邻盗斧的故事从前,在乡下有一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了从地窖中带出来。几天以后,他在又要用斧头时,才发现自家的斧头已经丢失了。放在自己家的斧头到哪里去了呢?他在自己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就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到底是不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呢?没有证据不能乱讲。于是,他仔细地观察邻居家那个儿子,觉得是他偷了斧头了。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很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一样。总之,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我家的斧头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要到地窑去储存物品了。当他挖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了自家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躺在自家地窖里的地面上。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三:心不在马的故事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按图索骥、八面威风、拔苗助长、拔山举鼎、拔帜易帜、白面书生、百发百中、百感交集、百闻不如一见、百丈竿头、百折不挠、班门弄斧、半途而废、抱薪救火、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必恭必敬、髀肉复生、标新立异、别开生面、别有天地、宾至如归、冰山难靠、兵贵神速、病入膏肓、伯乐相马、博而不精、博士买驴、捕风捉影、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拘一格、不堪回首、不可多得、不可救药、不可同日而语、不伦不类、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贪为宝、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不遗余力、不因人热、不远千里、不知所云、不自量力、才高八斗、残杯冷炙、沧海桑田、草船借箭、草菅人命、草木皆兵、、车水马龙、车载斗量、沉鱼落雁、 城狐社鼠、乘风破浪、乘人之危、乘兴而来、程门立雪、痴人说梦、寸草春晖、打草惊蛇、大笔如椽、大材小用、大腹便便、大公无私、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当局者迷、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当务之急、道听途说、雕虫小技、东施效颦、对牛弹琴、多多益善、尔虞我诈、二桃杀三士、发奸擿伏、发蒙振落、罚不当罪、返老还童、防微杜渐、分崩离析、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奋不顾身、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奉公守法、负荆请罪、负隅顽抗、负重致远、赴汤蹈火、覆巢无完卵、覆水难收、感恩图报、高枕无忧、各得其所、各自为政、 瓜田李下、刮目相看、管鲍之交、过河拆桥、邯郸学步、汗流浃背、沆瀣—气、好好先生、合浦珠还、后来居上、后起之秀、后生可畏、囫囵吞枣、狐假虎威、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患得患失、黄梁一梦、火树银花、鸡口牛后、鸡鸣狗盗、坚壁清野、间不容发、见猎心喜、江郎才尽、胶漆相投、嗟来之食、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井底之蛙、九牛一毛、举一反三、开诚布公、开卷有益、开门揖盗、开天辟地、侃侃而谈、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刻舟求剑、空洞无物、空前绝后、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口若悬河、夸父逐日、脍炙人口、旷日持久、困兽犹斗、蓝田生玉、滥竽充数、狼狈不堪、狼子野心、劳而无功、老当益壮、老马识途、老牛舐犊、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乐不思蜀、力不从心、梁上君子、两败俱伤、量体裁衣、论功行赏、马革裹尸、马首是瞻、买椟还珠、芒刺在背、盲人摸象、毛遂自荐、门可罗雀、门庭若市、 孟母三迁、名落孙山、磨杵成针、木人石心、南柯一梦、南辕北辙、难兄难弟、鸟尽弓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牛鼎烹鸡、弄巧成拙、怒发冲冠、抛砖引玉、庖丁解牛、 剖腹藏珠、七步之才、七擒七纵、杞人忧天、起死回生、气壮山河、千变万化、千金市骨、千钧一发、千里鹅毛、千虑一得、千人所指、千万买邻、千载难逢、黔驴技穷、 巧取豪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穷兵黩武、曲高和寡、曲尽其妙、曲突徙薪、犬牙交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给家足、人杰地灵、人面兽心、人弃我取、人琴俱亡、 人人自危、人心如面、人言可畏、忍辱负重、任人为贤、日不暇给、日暮途穷、如火如荼、如释重负、如鱼得水、孺子可教、入木三分、入吾彀中、塞翁失马、三寸之舌、 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迁之教、三人成虎、三生有幸、三折其肱、杀鸡取卵、杀身成仁、伤风败俗、上行下效、上下其手、尸居余气、尸位素餐、师出无名、十行俱下、 识时务者为俊杰、士别三日、手不释卷、守株待兔、熟能生巧、双管齐下、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深火热、司空见惯、死不旋踵、死而不朽、死灰复燃、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随声附和、随月读书、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螳螂捕蝉、天经地义、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天真料漫、同仇敌忾、同甘共苦、同工异曲、土崩瓦解、完壁归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亡羊补牢、妄自尊大、望梅止渴、望洋兴叹、危如累卵、韦编三绝、为虎作伥、未雨绸缪、刎颈之交、无出其右、无价之宝、无可奈何、 五日京兆、五色无主、下笔成章、下车泣罪、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小时了了、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心旷神怡、兴高采烈、休戚相关、朽木不雕、言过其实、掩耳盗铃、 阳春白雪、叶公好龙、夜郎自大、一败涂地、一暴十寒、一不做、二不休、一代楷模、一发千钧、一傅众咻、一鼓作气、一国三公、一挥而就、一夔已足、一毛不拔、一鸣惊人、一木难支、一诺千金、一钱不值、一窍不通、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叶障目、疑邻盗斧、以古非今、以管窥天、以规为滇、以邻为壑、以卵击石、以貌取人、以强凌弱、 异军突起、饮醇自醉、饮鸩止渴、庸人自扰、有备无患、有脚阳春、有名无实、鱼目混珠、愚公移山、与虎谋皮、予取予求、羽毛未丰、鹬蚌相争、约法三章、长驱直入、 郑人买履、指鹿为马、智子疑邻、庄周梦蝶、自相矛盾、自作聪明、坐井观天成语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量体裁衣的故事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杯弓蛇影的故事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螳螂捕蝉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亡羊补牢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人面兽心的故事 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3、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12、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7、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9、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0、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答: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拔苗助长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南辕北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卧冰求鲤,缘木求鱼,李代桃僵,瓜田李下,惊弓之鸟,巴蛇吞象,三分天下,沧海桑田,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孔融让梨,苛政猛于虎,作壁上观,狼吞虎咽,鲤鱼跃龙门,坐山观虎斗,远交近攻,退避三舍,一鼓作气。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答: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拔苗助长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南辕北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卧冰求鲤,缘木求鱼,李代桃僵,瓜田李下,惊弓之鸟,巴蛇吞象,三分天下,沧海桑田,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孔融让梨,苛政猛于虎,作壁上观,狼吞虎咽,鲤鱼跃龙门,坐山观虎斗,远交近攻,退避三舍,一鼓作气。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3、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白话翻译: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剑白话释义: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翻译: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二、守株待兔白话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朝代:汉作者:王充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三、画蛇添足白话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朝代:明作者:施耐庵出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四、叶公好龙白话释义: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朝代:汉代作者:刘向出处:《新序·杂事》叶公好龙翻译: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五、狐假虎威白话释义: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朝代:明作者:凌濛初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四、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文:虎求百兽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认为这样……,所以就跟他走。兽见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怕狐狸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五、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坐井观天 百度百科-井底之蛙 百度百科-刻舟求剑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曲突徙薪望洋兴叹涸辙之鲋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东郭先生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剑白话释义: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翻译: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二、守株待兔白话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朝代:汉作者:王充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三、画蛇添足白话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朝代:明作者:施耐庵出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四、叶公好龙白话释义: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朝代:汉代作者:刘向出处:《新序·杂事》叶公好龙翻译: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五、狐假虎威白话释义: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朝代:明作者:凌濛初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四、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文:虎求百兽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认为这样……,所以就跟他走。兽见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怕狐狸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五、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坐井观天 百度百科-井底之蛙 百度百科-刻舟求剑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曲突徙薪望洋兴叹涸辙之鲋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东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