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初中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清朝的闭关锁国: 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评价: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初中历史知识点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中历史考复习必备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知识点又多,内容又杂乱。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1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1、印刷术:唐代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中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意义:大大提升了字体印刷的速度,促进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2、指南针:(1)战国时我国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发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针制成多种形式的指南针,北宋末年,已把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以后,不论阴晴,都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12世纪末(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的文献已明确记载了火药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14世纪,再传到欧洲。 4、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意义:四大发明对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2 西安事变知识点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3 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 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 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维护了西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4 武昌起义知识点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武昌(武汉三大重镇之一)。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 3.结果:成功。仅一个多月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地位:是辛亥革命的开始,也是辛亥革命的高潮。 5.影响: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局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地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3)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8.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根本行不通。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如何归纳与记忆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基础必备知识点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7-9年级初中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 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④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 前期:师夷长技以自强 后期:师夷长技以制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际: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