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考试常考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可能性大小及数学好玩。 重点:大数的认识、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3.复习笔算乘、除法,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5.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6.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7.生活中的正负数,及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8.数学好玩中编码,数图形中的规律。 9.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10.通过整理和复习,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5.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6.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数学的各种学习方法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2、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3、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5、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6、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7、叫鱼与学习(学习王站)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个长久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要想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则需要实际行动起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正方形 面积=边长的平方 周长=4.边长 边长=面积开方(现在出现的平方数一般小,可用乘法口诀表算出) 边长=周长/4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10CM 1CM=10MM 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两数之和一定的时候,相差最小或者相等的时候,积。 也就是说,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两数积一定时,相差的时候,和。 也就是说,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大,周长越大)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常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书的总复习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共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基本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