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春季高考语文试题(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广东)

发表时间:2023-09-06 热度:

春季高考的题型是什么

春季高考采用“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 “知识”有四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课知识:“技能”部分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三月份,考试试题由各教研组根据春季高考考试说明和技百能考试要求命题,考试过程严格按照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流程和标准进行。打分标准也按照春季高考技能考试的标准进行。 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型 1、 春季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40% 其他形式题(填空、表达、简答、写作等) 约60%。 3、试题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 约30% 现代文阅读 约25% 古诗文阅读 约10% 写作 约35%
春季高考的题型是什么

2012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版》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19分)1. (2分)完全被动全盘接受(1分)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1分)2.(2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1分)加以观察和思索(1分)3.(2分)B4.(2分)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5.(3分)《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举例2分,说明1分)6.(4分)C D7.(4分)形象化说法(2分) 阐述(2分)(二)(24分)8.(2分)D9.(2分)(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10.(4分)(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11.(3分)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12.(3分)C13.(3分)(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14.(2分)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15.(5分)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三)(4分)1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千岩万转路不定(4)可以攻玉(5)万紫千红总是春(四)(8分)17.(1分)音乐(歌唱、说唱)18.(3分)爱情(或:友情) 故国(或:故君、家国)之思19.(4分)(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五)(10分)20.(2分)①④,品德修养21.(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22.(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23.(2分)A(六)(15分)24.(4分)(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 (3)值 (4)赐爵位25.(2分)D26.(2分)B27.(5分)(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2分)28.(2分)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二、70分29.作文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3)不要写成诗歌。试题: 一、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9分)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采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1. 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2分)2.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分)3.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人的关联词语是(2分)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5.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7.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50字左右)(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5题。(24分)想北平 老舍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8.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9.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0.第④—⑦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1) 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1.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12.依次填入第④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13.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5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16.(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3) 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它山之石,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鹤鸣》)(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8分)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18.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五)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10分)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 (2分)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人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分)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3分)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5分)(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何用姓字为?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二、70分29.作文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高一低二尺月考
太久了,没用的。莫非您要的是11年的?
2012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都有哪些题型

1、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 约40%其他形式题(填空、表达、简答、写作等) 约60%。3、试题内容比例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 约30%现代文阅读 约25%古诗文阅读 约10% 写作 约35%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都有哪些题型

10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其答案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①19世纪60年代起,外商开设的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北和黄埔江西岸。进入21世纪,这些老工厂虽然没落了,但苏州河畔的老厂房与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损坏或改建外,大多数还得以保存。②1990年,我住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口的一家宾馆,左可俯瞰尚未开发的浦东,右可欣赏浦西外滩那排上海地标性的万国建筑群。上海的历史告诉我,这江岸水畔的许多老工厂、老仓库是这座名城的历史记忆,它们都还在,保留也大都完整。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告诉人们在发展与保存之间,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③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这座老工厂,长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⑩我一直希望优秀设计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更希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2、(1分)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B)A、既然B、因为C、因此理由: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 。(2分)3、(3分)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B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C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D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4、(4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和评价?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 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 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⑾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⑿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6、(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 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并有一种音韵美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8、第⑥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个短语的顺序与③到⑤的内容照应; 语意逐步推进,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 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 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10、(3分)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大雾中的你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你我,是本真的, 这种难得的状态使我更加珍惜。11、(4分)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C )A“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B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C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D“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E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12、(3分)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呢类似。(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1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2)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 (柳永《八声甘州》)(3)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7)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易•乾》)(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真州绝句王士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的景象。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 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 离开 )(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好像)(3)而其托本也大(根)(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类)18、(2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D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E 侣鱼虾而友麋鹿19、(2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B)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20、(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总 共 六 人 才 能 合 抱 , 再 上 去 一 二 尺 树围就更大了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延 伸 到 墙 外 的 树 枝 都 成 了 树 干 , 弯 弯曲曲地垂到 地。21、(4分)本文的寓意一: 赞美才德出众者 ;二是:贬 斥混 迹 于 才 德 出 众 者中的庸碌小人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②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注】①元熙: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年号。②虞伯生:元朝文学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学家。22、(1分)高中课文《论语七则》中,孔子责备“子路之愠”的原句是“君 子 固穷 ,小 人 穷 斯 滥 矣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不受外界环境左右 。24、(3分)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C)A 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B 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C 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D 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25、(3分)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选择一组对比,分析其作用。司 马 迁 作 品 中 的 慷 慨 不 平 之 气 与 陶 渊 明 作 品 中 的 冲 平 和 对 比 , 突 出了作者对安命乐 天 的 追 求 ;将 闾 巷 小 夫 不 能 处 穷与 君 子 安 于 困 窘 作 对 比 ,强调个人的修 养 对 于 安 命 乐 天 的 重 要;孔子 盛 赞 颜 渊 与 责 备子路对比, 突 出 自 古 以 来 身 处 困 窘 尚 能 安 命 乐天的不易。26、(3分)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作 者 仰 慕 陶 渊 明 安 命 乐 天 的 人 生 态 度, 自 己 当 时 处 在 失 意困顿之中。
10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其答案

高分求1995到2005年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历年高考试题汇编 -------------------------------------------------------------------------------- http://www.yuloo.com2002年07月11日2002年高考试题汇编: 文科综合 2002年秋季高考文科综合卷(全国卷) 天津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答案(全国卷) 天津上海 理科综合 2002年秋季高考理科综合卷(全国卷) 天津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理科综合卷答案(全国卷) 天津上海 文理综合试卷及答案 2002年秋季文理大综合试卷及答案(江苏) 语文 2002年秋季高考语文卷(全国) (北京)天津 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语文卷 答案(全国)(北京)天津 上海 数学(文) 2002年秋季高考文科数学卷(全国) (北京)天津江苏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文科数学卷 答案(全国)(北京)天津江苏上海 数学(理) 2002年秋季高考理科数学卷(全国) (北京)天津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理科数学卷 答案(全国)(北京)天津上海 英语 2002年秋季高考英语卷(全国) (北京)天津 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英语卷 答案(全国)(北京)天津 上海 物理 2002年秋季高考物理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物理卷 答案(上海) 化学 2002年秋季高考化学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化学卷 答案(上海) 生物 2002年秋季高考生物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生物卷 答案(上海) 历史 2002年秋季高考历史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历史卷 答案(上海) 地理 2002年秋季高考地理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地理卷 答案(上海) 政治 2002年秋季高考政治卷(上海) 2002年秋季高考政治卷 答案(上海) 2001年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 2001年春季高考历史卷 (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历史卷 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数学: 2001年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参考(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物理: 2001年春季高考物理试题参考(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语文: 2001年春季高考语文卷 (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语文卷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英语: 2001年春季高考英语卷(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英语卷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政治: 2001年春季高考政治卷(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1年春季高考政治卷答案(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2000年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全国卷)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全国卷) 历史: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北京、安徽卷) 数学: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答案(北京、安徽卷) 物理: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北京、安徽卷) 语文: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北京、安徽卷) 英语: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试题答案(北京、安徽卷) 政治: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试卷(北京、安徽卷) 2000年春季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北京、安徽卷) 1999年高考试题汇编: 数学: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考试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答案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文史)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答案(文史) 英语: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答案 历史: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语文: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答案 政治: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答案 物理: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答案 化学: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1998年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 98年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 98年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答案 英语: 98年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统考试题 98年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统考试题答案 数学: 98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学统考试题(理工农医类) 98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学统考试题答案(理工农医类) 语文: 98年全国高校招生语文统考试题 98年全国高校招生语文统考试题答案 政治: 98年全国高校招生政治统考试题 98年全国高校招生政治统考试题答案 物理: 98年全国高校招生物理统考试题 98年全国高校招生物理统考试题答案 化学: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1997年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试卷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试卷答案 物理: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 政治: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试卷 英语: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英语试卷 语文: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化学: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化学试卷 数学: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理工农医类)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文史类)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试卷答案 1996年高考试题汇编: 物理: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物理统考试题(全国卷) 英语: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统考试题 语文: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统考试题 化学: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化学统考试题 政治: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政治统考试题 历史: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 数学: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试卷(文史类) 给你网址自己看吧:http://www.yuloo.com /gk/gktest.htm
可以去一本《十年高考》,每科各自一本,里面除了有当年的试题汇编外,还有各章节的辅导,我个人认为挺好用。不过现在高考及课本有所改革,过去的试题汇编可能有些不太适用,所以我觉得你还是买当年的模拟题来做吧。还可以了解高考的新趋势。
九几年的恐怕不好弄吧,你可以去买本《5年高考 3年模拟》
我也觉得10年高考不错,大概也就是定价22块一册。我们学校卖 12块一本。 文科的地理好像没有出到《十年高考》。我一直在用,《十年高考》(政治) 《十年高考》(历史) 《十年高考》(数学)。 都是很不错的说。 再说了,就算你有95-05年的汇编,你认为你做得完的吗?你又能保证里面的题目对你有用吗?(对文科来说很多主观题都对现在没有什么用) 我想您一定是老师,要不然不会什么科目都要的。:) 还是那句话,建议你买些《十年高考》。
高分求1995到2005年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