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精选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让我感触颇多,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 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如何与人相处"也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从记事起就会慢慢接触不同的人,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尊重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说在对儿童的整个学习管理当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个非常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举动反映的是当父母行为举止。 将书中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方便自己随时阅读,修正自己,提醒他人。 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 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更难过。 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孩子和同伴相处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请注意,一定仅仅是“建议” ,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 严格管教的背后就是心理受阻,法官型父母最容易培养囚徒型孩子。我们是要一个健康快乐的清洁工,还是要一个学富五车的神经病?这是值得思考的。 判断游戏的好坏原则:第一,孩子的参与程度高不高;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管不是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强烈的母爱不是永恒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 几乎所有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都是亲子关系联结不良的后果。 ;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母亲,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在照顾孩子方面很用心了,也从来没有想过作为家长是需要学习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10年的教学经历足以让我了解怎样培养学生,怎样关注学生。可是,通过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让我感到无论是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真得好好学习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另自己回味的童年,也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是我们想想现在的孩子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出门就有朋友玩,吃饭都可以串着门;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回家放下书包,就可以找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玩儿跳皮筋,丢沙包;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周六日彻底放松,撒欢奔跑在田间捉蟋蟀。现在的孩子,放学回家被关在小楼里写作业;现在的孩子,周六日被逼着学自己不喜欢的特长班;现在的孩子,会玩儿的游戏也少之又少了。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还孩子一个快乐纯真的童年。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获取知识与创造力的方式是游戏。一个缺少游戏,缺少尝试的童年是恐怖的,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任职基础反而很薄。有些学校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是非常错误的。我听说的有的学校规定早晨孩子到学校以后,不准出教室门,必须读书。下午到学校后,不准出教室门,必须练字。这种行为跟生产机器有什么区别?孩子们变得刻板、无趣,谨小慎微,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我认为一名好家长,一位好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还给孩子们童年,不要让他们在苦涩的童年中度过。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学会了和孩子们沟通的方式,除了尊重、平等,还要有智慧。父母和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教育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目的和愿望的背离,其中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者往往只关注自己说了些什么,没有关注到孩子理解到了什么。避免使用语言暴力,更不能用武力来打压孩子。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儿童是脆弱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的棍棒是件比手中的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另外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只要方法正确,有耐心,多关注,多思考,所有的孩子都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不要只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以学习成绩来肯定或否定一名学生。做一个有素养,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比成绩卓越更重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完善家长自身读后感怎么写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让我感触颇多,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 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人们从古至今都在说着相传出自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劝学文》中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看书多了,就会有很多的知识。确实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在书中开拓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阅读确实是孩子相伴一生的好伙伴,从小我就告诉孩子阅读对他很重要,你要与人沟通就要从你的语言开始,告诉他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怎样才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靠我们准确的把握字词的意思,准确从哪里来,就从书中来。简简单单的笔画构成了千千万万神奇的汉字,赋予了这神奇的语言与众不同的魅力。我总是耐心的解答孩子读书时新发现的字词的意思及典故,孩子的作文每次进步我都会欣喜的告诉他,那是阅读带给他的进步。让他意识阅读能带给他更多的快乐。 第二:"如何与人相处"也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从记事起就会慢慢接触不同的人,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尊重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小孩也会遇到跟小朋友发生纠纷、打架的情况,书中说的教育方法实际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也从来不会让事件扩大化,不会大惊小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社会观念,会为了一个玩具去抢夺和打别人,我们要一点一点教给他如何跟别人相处。记得二年级时重背的,那么告诉他你随时等他过来再背。"孩子照着我说的办法去做了,第二天放学回家后孩子高兴得告诉我:"妈妈到我这来背书的同学都很开心,"我告诉他这就是尊重,尊重包容每一个人,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要看到每个身上的闪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告诉我和他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说在对儿童的整个学习管理当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个非常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举动反映的是当父母行为举止。当我的孩子一年级时,有一次我牵着儿子的手过马路,看着对面马路上无车通过时,就想牵着儿子闯红灯了,正准备迈步时有双小手紧紧地拉住了我的手,我一低头就看见儿子抬起他稚嫩的小脸,清澈的眼睛里是满满的不赞同,对我说:"妈妈,老师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霎那间,我觉得自己在儿子的眼光下变得矮小了,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孩子的眼里,他就是你的镜子,因此我以后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不能选择父母是什么样,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父母。让改变从我们开始。就让我们做孩子美丽、精彩的起步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读后感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看书的人,但是拿到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却一气读完,让我爱不释手,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十岁,儿子五岁。自己虽然是教师,但是看了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实在是太失败了。 女儿小时候总想教育好她,不准她做这,不让她做那……,再大一点,教她拼音、算数等,给她报各种辅导班,害怕她输在起跑线上。以致于现在害怕星期天,害怕辅导班。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星期天的快乐时光,一到星期天就早早起来,比上学时起的还早,就到处疯着玩,真过瘾,直到天黑了还不肯回家。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女儿每到星期天才能见到妈妈一面但也没表现出兴奋和高兴,只是怯怯地偷偷观察妈妈的'脸色,害怕让她再做题,直到该睡觉了,没时间让她学习了才腻在妈妈跟前释然的睡觉。现在女儿怕写作业怕上辅导班,以前我总是很苦恼,找不到原因,不理解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读了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才知道原因。原来是我对她责备和约束过多,造成如今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学习。 当我看到尹老师专门为她家圆圆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画画的涂鸦墙,我又想起了被我训得不敢出声的儿子。刚搬的新家,儿子就拿着女儿的彩笔在雪白的墙上画起了绿色的西瓜。当时我就对儿子连打带吼,儿子当时吓得连哭都不敢哭出声来,我觉得起到了效果,儿子再也不敢在墙上乱画了,我认为这是在教育儿子,直到现在儿子不管写什么,在哪儿写都要跑到我面前问一问能画吗,我知道了出问题了。与尹老师相形对比之下,同样是家长,我这样的行为着实让我有些后悔。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这是对他们好的事,原来是害了他们。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我应该放开对孩子"天性"的管制。 让我们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吧——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有用的人,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01:被信任的欢喜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她的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蛀牙,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背着妈妈偷偷吃糖果,不但没有少吃糖,反而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后来,妈妈改变思路,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并把糖筒交给孩子自己保管,孩子既兴奋又激动,这里面是被信任的欢喜。妈妈和她约定好每天吃糖的数量,过了几天,妈妈悄悄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02:错把控制当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儿童成才过程中的每件小事,几乎都可以在自由或不自由的感受中,成为或好或坏的教育事件。持续性的错误总是有代价的,没有哪种一再发生的过失会不留下痕迹。 03:越不限制,孩子越听话 “自由”就在每一个和孩子去相处的细节中,需要在点滴中实现。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养成她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实际上,如果平常家长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里抗体”。妈妈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宽容和爱,孩子都会铭记于心。 04: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 保护孩子安全最好的办法,不是限制她,而是要做到在旁边正确的引导和监护,告诉她如何安全的玩。 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但理解透了,其实就会变得简单。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作者的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把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把盘子里油腻腻的鱼尾巴贴脸上说是胡子,把装着碗的面条突然扣头上说是头发…… 然而,作者并没有生气,虽然增加了很多家务活,但他们依然正面面对。因为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躲得远远的。 单纯的制定规则,简单的限制孩子,表面看得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简单,却是最懒惰的教育行为,谁不知道在一个弱小者面前发号施令最容易。 05:结尾 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