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 四、2~6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 六、7~9表内乘法: 7~9的乘法口诀。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 排列、组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 7、连减。 8、加减混合。 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点。 2、直角的认识。 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5的乘法口诀。 3、1、3、4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 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2、倍数。 3、8的乘法口诀。 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一)。 7、综合练习(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总复习,数学广角——搭配,认识时间,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说到底,数学可以说只是一个工具,但对我们的影响又绝不仅仅是工具。学习数学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让我们养成更严谨的思考习惯。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内容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的各册教材已经陆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