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传统美德的格言
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学习的美德,下面我整理了形容传统美德的格言,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形容传统美德的格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2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9、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3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3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4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4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5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3、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5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5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5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0、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1、轻诺必寡信。——《老子》 6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65、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6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68、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6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7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7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7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7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7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8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82、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8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6、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8、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8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9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92、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93、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9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95、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0、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0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02、仁者寿。——《论语·雍也》 10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0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0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传统美德格言
传统美德格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0、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2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6、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2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3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8、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39、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7、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5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5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5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传统美德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2、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6、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7、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9、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10、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13、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1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19、仁者寿。——《论语·雍也》2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2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2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2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29、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3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传统美德格言名句
1·士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4·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6·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9·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1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13·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狄德罗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15·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17·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主席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明志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持节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自强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诚信
1·士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4·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6·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9·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1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13·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狄德罗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15·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17·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主席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明志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持节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自强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诚信
1·士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4·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6·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9·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1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13·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狄德罗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15·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17·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主席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关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8、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1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2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3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美德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有关美德的名言有关美德的名人名言传统美德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许多人都是由于本身软弱而做出问心有愧的事来的,并非都是蓄意背信弃义拉罗什夫科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8、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2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3、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2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7、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3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4、虽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数美德的双亲。柯林斯 3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3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3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3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4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4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4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4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5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5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6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6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6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64、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6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6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6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7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7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3、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 7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7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78、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7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1、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陈毅同志诗词选》 8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84、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8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8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9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9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9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9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96、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神曲》 9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9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4、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2、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1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14、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6、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7、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1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0、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21、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2、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2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27、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28、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9、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0、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34、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7、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38、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9、古之学者必有师。 4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4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43、君子隆师而亲友。 4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5、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6、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7、疾学在于尊师。 4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49、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51、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2、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53、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54、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55、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56、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57、师道立则善人多。 5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5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6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1、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6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63、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6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6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7、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68、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6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70、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7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2、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73、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74、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75、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76、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7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78、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7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81、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8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3、师者,人之模范也。 84、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85、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86、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8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0、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9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9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94、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95、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96、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97、若要好,问三老。 98、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99、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10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0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0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大全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