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孝道图片(重阳节中华孝道图片)

发表时间:2023-05-26 热度:

现代堪为24孝有哪些?要附带图片的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新版24孝 附带图片
现代堪为24孝有哪些?要附带图片的

孝道图片


孝道图片

一个孝字的图片

图片如下: 孝拼音:xiào 释义: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孝子贤孙。 2、沮丧的事:守孝。吊孝。 3、丧服:戴孝。孝衣。 4、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孝妇[xiào fù] 尽孝道的媳妇;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2、除孝[chú xiào] 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 3、孝家[xiào jiā] 居丧守孝的人家。 4、孝称[xiào chēng] 尽心行孝的名声。 5、孝节[xiào jié] 孝行节操。
孝,xiao,从耂,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 (1) 形声。从耂,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 同本义 [filial;dutiful] 读作xiào。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孝字右半部分为一个下跪的孝子,左半部分是只拳脚相加的野猴 在以下网址找到的 12月4日能打开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30/node32/userobject1ai277312.html 我已收藏此图,如不能打开请联系我
你说的是皖南黟县西递村的那个吧? 在黟县西递村,在胡氏宗祠“敬爱堂”的里门上方,悬挂着一个一米见方的大大的“孝”字。孝字的上部酷似一个仰面作揖尊老孝顺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分明像一个尖嘴的猴头,其寓意是尊老孝顺者为人,忤逆不孝者为畜牲。据说这个孝字是南宋大哲学家朱熹造访西递时所书。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力主以“孝”治天下,要求子女孝敬父母。作为父母,绝大多数人不会教唆子女去走邪路,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呵护子女,就能形成家庭的稳定。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和睦了,稳定了,无数个家庭和睦了,稳定了,社会也自然就稳定了。就这么一个“孝”字,使得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得以延绵数百年。 还有,在这里不能粘图片吧?
同意
一个孝字的图片

二十四孝图

序 杨 巨 源 “二十四孝”是封建社会所颂扬的二十四个孝亲典型。《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只叙事迹,序而诗之,用以启训童蒙。后又有人配以简图,以增强直观性。这二十四个孝亲典型是虞舜、郯子、老莱子、闵损、仲由、曾参、汉文帝、郭巨、江革、蔡顺、江诗、丁兰、黄香、董永、陆绩、孟宗、王祥、王裒、吴猛、杨香、庾黔楼、唐夫人、朱寿昌、黄庭坚。这些典型有的实有其人,有的仅存在于传说中。所述孝行有的是事实,有的是神话;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则愚昧荒唐,不足为法。在中国历史上,“孝”一向为统治者和士人百姓所看重,这是“二十四孝”得以广泛持久流传的思想基础。统治者大都信奉“忠臣出孝门”之说。“孝”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宗亲伦理关系得以维护的必要条件,故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孝”字居首位。很难想像,一个连双亲都不孝敬的人会忠于国,信于友。以“孝”字起首的词最常见的有两个:一是孝敬,二是孝顺,二者的含义略有不同。孝敬是指对双亲的赡养和尊重;孝顺则侧重于顺从,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对父母要不分是非地绝对顺从。我们认为前者的含义较为恰当,后者则有明显偏颇。赡养、尊重父母是做儿女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而一味的顺从模糊了是非界限,应该称之为愚孝。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孝行有滑坡趋势,各种不养不敬甚至虐待老人的事例屡见不鲜,由此派生出许多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看到,“孝”产生于封建社会,却有着各个社会共需的特别属性,他和家庭共同存在,应该成为一种人人尊奉的健康社会道德。胡章兴编写的这本《二十四孝韵文》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讲述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一本宣传和提倡孝行的好教材,对移风易俗、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将会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我们要批判的理解,科学的效法。不分青红皂白的是为糟粕是不对的,盲目的照套照搬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实际生活需要,给予 科学的、进步的全新诠释。 2008年10月二十四孝歌(韵文)开 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历史如长河,川流不息向前奔。五千余年文明史,涌现英才千万人。宏图伟略帝王业,安邦定国有谋臣。多才多艺众贤士,文人著作可等身。保家卫国忠良将,仗义疏财侠士心。各行各业科学家,造福社会为黎民。古今贤人受称颂,最美莫过怀孝心。至圣先师孔夫子,论述孝道精且深。天经地义人之行,孝乃道德之根本。恪守孝道敬父母,身体力行侍双亲。二十四孝显至诚,感天动地泣鬼神。 虞舜孝感动天 虞舜孝感动天源远流长中华史,三皇五帝为始尊。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农和燧人。五帝黄帝和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虞舜本是大孝子,宽厚仁慈待双亲。友爱兄弟德行高,二十四孝第一人。虞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字都君。他的家乡在冀州,属于黄帝九代孙。家世难延早衰败,祖孙几代皆平民。父亲名字叫瞽叟,握登就是他母亲。本该童年无忧虑,生活甜美有人亲。谁知命运偏作对,虞舜幼年母归阴。瞽叟又娶凶悍妻,貌丑性暴又凶狠。走路如同一阵风,说话吼叫如雷神。虞舜非她亲生子,左看右瞧眼不顺。次年生子取名象,溺爱亲生仇视舜。生父瞽叟多昏慵,爱妻疼象渐偏心。忠厚虞舜真可怜,成了家中多余人。打骂成了家常饭,挨饿受冻度光阴。虞舜天性存至孝,尊父敬母照样亲。盛气凌人舜弟象,狂傲自私又贪心。衣来伸手饭张口,奸诈狡猾陷害人。办了坏事不承担,责任全部推给舜。糊涂透顶老瞽叟,处罚虞舜下手狠。非打即骂又饿饭,虞舜从来不恼恨。瞽叟夫妻加上象,三人设计害虞舜。食物之中下毒药,要让虞舜命归阴。虞舜察觉不揭破,躲进山中去藏身。几天之后回到家,采来鲜果敬双亲。洗好瓜果给弟弟,笑容满面待家人。瞽叟后母和弟象,无地自容羞又恨。你看我来我看你,尴尬难堪又窝心。虞舜到了三十岁,至孝名声远近闻。此后又过十年整,尧帝要选接班人。尧帝部下闻听后,众口一辞推荐舜。尧帝仍然有疑虑,深入考察才放心。为了观察其能力,尧派九子找虞舜。尧有娥皇女英女,同嫁虞舜为妻身。虞舜忠厚又诚实,婚姻美满更称心。外有妻舅来扶助,内有贤妻来帮衬。部落关系家庭事,得心应手皆理顺。品行高尚为表率,影响周围一代人。历山耕作雷泽渔,谦让风格得民心。民众团结又和睦,生产发展气象新。虞舜才能世罕见,尧帝暗暗喜在心。赐他一件葛布衣,又赐一张古瑶琴。为舜建造一粮仓,赐给牛羊一大群。瞽叟夫妇和弟象,看在眼里恨在心。弟象恨得咬牙齿,一股妒火烧上身。一妒两嫂多娇美,天降艳福给虞舜。二妒哥哥财产多,转眼成了富裕人。苦思冥想难自制,一股恶念胸中存。撺掇父母定毒计,要害哥哥命归阴。三人定下杀人计,虞舜大祸又降临。瞽叟叫舜修谷仓,虞舜从命忙动身。虞舜抹泥上仓顶,三人抱柴仓底存。三人下边放起火,浓烟腾空火苗滚。虞舜一看事不好,手拿斗笠似驾云。谷仓顶上纵身跳,落在地面未伤身。陷害阴谋未得逞,三人仍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淘井,虞舜不禁暗沉吟。明知他们心不良,还是听从父母亲。这次虞舜早提防,预先井下挖地窨。井壁凿了一个洞,直通井外可藏身。这天虞舜来淘井,瞽叟三人随后跟。三人不把井泥提,装土填井压舜身。大筐小筐一起上,要埋井内淘井人。三人争先恐后干,直到井平才歇身。三人乐得眉眼笑,目的达到开了心。弟象趾高又气扬,眉飞色舞发狂音:“害舜主意我出的,哥哥家产由我分。牛羊粮仓归父母,我要两嫂和一琴。”一溜小跑到舜处,进屋摘下那张琴。转身盯住俩嫂子,馋涎欲滴动邪心。弟象忘形正得意,虞舜大步跨进门。弟象张嘴吃一惊,瞪着眼睛只愣神。手足无措好半天,口中喃喃发颤音:刚才哥哥埋井下,我来安慰嫂嫂心。虞舜闻言很平静,满面春风笑吟吟。如能这样真正好,我和弟弟不离分。咱俩共同侍父母,管理百姓为人民。弟象面红耳又赤,低头掩面跑出门。娥皇女英见舜到,悲喜交集又纳闷。虞舜拉着爱妻手,心平气和说原因。娥皇女英破涕笑,其情其景真感人。瞽叟夫妇闻此事,满怀惊异愧疚心。定是神灵在帮助,保佑德高福厚人。回想前事多羞愧,三番五次害虞舜。虞舜宽宏真大度,不计前嫌侍双亲。虞舜赤诚尽孝道,娥皇女英也精心。瞽叟夫妇终觉悟,弟象如同变了人。家庭和睦多美满,尊老爱幼乐天伦。红红火火过日子,甜甜蜜蜜度光阴。经过长期观察舜,尧帝彻底放了心。虞舜治民有能力,治家有方孝心纯。命舜摄行天子政,接受禅让担重任。虞舜果不负众望,体恤百姓更尽心。造福社稷民安乐,天下大治风化新。虞舜孝道人钦敬,代代传说如有神。大象帮他来耕地,代为播种鸟成群。父母弟弟害舜时,贤妻就是救命人。娥皇女英施法术,鹊衣龙衣穿舜身。火烧井埋全躲过,化险为夷福星临。诗曰:父母理应爱儿女,儿女要有报恩心。 虞舜孝行感天地,一段佳话传到今。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A%E9%E4%FE%C7%E5%CB%AE%D1%D2&z=0
http://gb.cri.cn/3821/2004/05/18/152@163721.htm
我有。你哪里人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哪些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二十四孝图片来源--唐语砖雕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四孝图是包含着中国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尽孝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图上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一,忠孝双全 明朝有个将军沈至绪在抗击异军的战场上牺牲了,他的女儿沈云英登高大喊,振奋士气,发誓要为她的父亲报仇,并且夺回失地。众将士被她的忠孝所感动,纷纷斗志昂扬,将敌人赶走了,并且她和她的父亲都受到了朝廷的追封。沈云英可谓是忠孝双全。 二,望云思亲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是唐朝的宰相狄仁杰的故事。狄仁杰一次外出巡视的时候,登上了太行山,朝下看着,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他久久没有离去,泪流满面。 三,上书救父 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的事情,有位名医叫淳于意,在民间为百姓治病。因为他性情耿直,在治病的时候得罪了达官显贵,受到了诬陷,被押到长安受刑。她的女儿缇萦为了救父亲,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却不辞劳苦,随着父亲一同前往长安。到了长安,她便上书给汉文帝,陈述肉刑的危害和她父亲在民间的故事。最后汉文帝发觉她的父亲是遭人陷害的,赦免了她父亲的罪行。 四,打虎救父 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他的父亲在田地里面耕种的时候,竟然被一只突然出现的老虎给叼走了。杨香此时没有被老虎吓走,而是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后扼住了老虎的脖子。最后老虎受不了松开了他的父亲,他终于把自己的父亲救了下来。 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个故事,还有剩下的二十个故事,分别是:彩衣养亲,哭竹生笋,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哪些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