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道德经 最精髓的一句(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发表时间:2024-03-05 热度:

《道德经》精髓,书而录之

道——法——术——器——势,是老子《道德经》的精髓思想。道法术出自老子《道德经》,“以道御术”是道德经的主旨,即以道义来承载智术,悟道比修炼法术更高一筹。“术”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道法术三者兼备才能做出最好的策略。 道:是核心思想、理念、本质规律。决定着终极的高度。 道:是自然法则,讲求的是追求阴阳调合的自然法则、宇宙运行规则。如日升日落,春夏秋冬,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道就是这么一个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自然法则,其余全是对这个认识的解释!道,一阴一阳,是万事万物的底层原理;所以,大道至简! 道,是价值观范畴,即判定好坏、美丑、喜恶、真假的价值标准。心学大家王阳明说过“天理即人心”,翻译过来就是天理因人而存在的。所谓,天道也是人的认识。人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层次,人生观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观,最终极的道,是宇宙的价值观,宇宙是一个终极生命体。价值观决定了人的思维方法,决定了人们为人处事的原则,价值观也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话说“道不同不足与谋”,就是说人的价值观不同是无法一起共事的。 “道”是天道,是最终的真理,囊括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自然法则只可认识,不可更改。 法:就是法律、规章、制度,或者法理,方法论,是一种链接和桥梁。 法,是实现价值观的最根本的方法、法理、原则、思路、方针、战略等。法是在自然规则的运行中寻找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法是对道的诠释和总结。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四季分明的,冬天冷夏天热,在古代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充分认识到这个“天道”,进而在造房子的时候,选择坐南朝北,身体上是冬暖夏凉的。 法,也是知识上的规则和规律。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约束,如法律。不管人还是事物,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被接受和发展。 术:是具体的行为、方式;是执行力,是细节,决定着效率;是技术层面的手段。 术,是在道的法理中进行的一种行为方式。术是对法的应用,道是体、是无,只有显现出来才能够应用,而道会以法的形式变成有,变成可以被发现的规则和法理,脱离无到有的层面,从而变成术! 你看“算术”“巫术”“法术”“武术”“权术”等,指的大抵都是这个意思。术在道和法之后,属于下乘。“术”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方法,只要指导原则不变,具体方法可以千变万化,就是说只要正确的“道”带来的“法”不变,“术”是可以在正常的轨道上千变万化,而且万变不离其宗的。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对法的推理而产生。 器:是工具,是指有型的物质或是有形的工具,往往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要去北京,去北京是个行为,坐高铁还是坐飞机,高铁和飞机就是器!器就是帮助行为的工具,提高行为的效率! 好的工具,能提升效率,增强愉悦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中的“器”就是如此;工具的作用就是提高效率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了更快,人们发明了汽车,为了管理员工迟到早退,人们发明了打卡机,为了快捷计算,人们发明了计算器。是工具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是工具让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可以这么说,“器”是用来体现道的思想的,也是人体器官的延伸,从而简化问题,更快捷达成目标。 势,是从“道、法、术、器”体现的势能。 “势”就是当下的时空趋势,地势,情势,形势,权势,说的都是一种时空趋势,一种蕴含的能量。 注意这个势是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系统的交点。时空,宇宙,天地,是同一个意思。 势,也是一种惯性,是一种发展方向,它本身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势,须“顺势”而为,不可以逆势而对。 这个世界一眼观去,大抵是由一维、二维、三维物体构成的,同时物理学告诉我们,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面到立方体,其实是一个逐级投影而已。三维其实是四维的投影,空间加上时间的轴线,就变成了四维。四维其实就是势的进阶趋势,四维思维是一种对未来的预判。“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天是天时,地是地利”。天地就是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坐标系统。 古人说拜天地不是随便说说的。 天地就是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坐标系统,时空——宇宙——天地,人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而已。势是最后提及,但不是势不重要,《易经》说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亢龙有悔”,可见,势是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势不可挡,来势汹汹啊。人在天地间,会受到当前时空运动趋势的影响,天道圆,地道方,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虽然最后才说到势,但是放在最后不一定是最不重要的。正相反,势的变化,会导致人世间低层的道也就是价值观的变化。民间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是这个意思。比如唐朝以胖为美,到了现代却变成以瘦为美。地域没有变化,时间变了,整个价值观体系就变了。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势以立人。 对于“道与术”,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孙子兵法》说,“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道法术器”思维模型和“黄金圈”法则的原理是一样的,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由内而外,先思考终极目的,再考量方式方法。运用的时候要: “以道驭术”:基本理念和具体操作统一,知行合一。术:是对法的应用行为。 “以术载道”:大道至简,势在必得。 “以法固道”:所有的术、工具和理念,都需要通过制度的保障,才能持之以恒得到贯彻、落实以及巩固。法,是具体事物的具体法则、原理,是道的具体显现。 “以器载道”:用工具承载理念。善于使用工具,事半功倍。 “器”用来体现“道”的思想;“术”的执行要符合“法”;“法”的制定要基于“道”。道法术三者兼备才能做出最好的策略。 法和术的关系:对法的应用就是术!因法而产生的行为就是术!法与术相对而言,法是一种存在,相对而言是静态,是规则的体现,术相对而言是动态,是对法的应用! 对于术,记住两个字:行为!术就是应用法则的行为!成功之道:优术、取势、明道,第一步就是优术! 四者关系:做事做人要以“道”为根本,讲究方“法”和利用规律,通过采用最好的工具(器),采用最好的技“术”,来完成你要达到的目的。君主治国,皆以“内圣外王”为基础,承道启法。 法术势是法家学说中三个重要方面。法家学派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有云:“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以道驭术 《易经》中最精髓的一句话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应该是最早期的辩证法;《易经》中把所有事物分成了阴阳两部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是客观的,矛盾依然是客观的,在对立、矛盾中达到统一、平衡这就是道; 比如说有一个面包,两个人都想要,这两个人之间就产生了对立和矛盾,出于人性的自私两个人都想独吞,一方的受益是建立在另一方受害的基础之上,不管怎么分都是不公平的;两个人都讲道理那就好办了,可以协商解决:一人一半,或者一方甘心送给另一方都可以。而有任何一方不讲道理,那就需要“术”来解决,这就会产生很多种分配方法(也就是“术”),比如说发动战争,谁赢了就是谁的;赌一把,谁赢了就是谁的…… 可见,实际生活中,“道”与“术”都能解决问题;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矛盾,强者可用道与术两种方法解决,他有选择性;而弱势的一方只能靠术来解决,弱者开出所谓公平的条件,强者基本上不会接受,因为对弱者的公平是建立在对强者不公平的基础之上,他有权力拒绝弱者的任何条件。比如说:员工希望不干活月薪好几万,老板也希望员工天天加班不拿工资;这就是利益出发点不同,所导致的客观的矛盾,处理不好的现象就是:老板不讲道理,不管员工怎么闹腾从来不涨工资,员工用“术”来抵抗(消极怠工)老板用“术”来加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惩罚消极怠工者);其实,这样一来,这个单位里的上级、下级都会越来越累,上级想全方位的盯着下属做事,下属想方设法的投机怠工来抗拒,一天到晚尔虞我诈,工作效率低下。 这个时候,老板是强者、员工是弱者,老板可以不听员工的话,而员工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听老板的话;但是老板的命令,员工可选择很多种方法去完成,最终交给老板一个结果,比如说按照这个人的能力这件事情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结果是他干了三天;当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老板,他去办同一件事情会做出不同的结果,这就取决于不同老板对他的不同对待! 你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你,这是“术”,我先好好对待你,让你好好对待我,这是“道”;就如上面所说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立、矛盾;老板对待员工好的话,一天的工作他可能半天能完成,而老板对待员工不好的话,一天的工作他就会消极怠工好几天完成;舍得,先“舍”后“得”这就是以道驭术。 大凡万事万物,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浆,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浆则无动力,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 有道而谋,谋虽寡而能胜;无道而谋,谋愈多而愈败。“道接天下济苍生,义达四海利九天。”道的实质在于背负责任、慈悲喜舍、胸怀广大、义利合一则无所不通,以正义取利、以利宏扬正义。道是思想,术是方法,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才能成功。 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是一部经商必看的一部经典电视剧,孟洛川的恩师送给孟洛川12颗珠子,12颗珠子就是12个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堂功课。 这12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每个字都蕴藏着经商的法则,恩师对孟洛川说过:悟性好的也许几天就能悟到,悟性不好的可能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参不透。 下面我们看看是哪12个字:道与术,取与予,常与变,方与圆,利与害,生与死。(自己搜索12字解析) 最后举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大家再次理解! 有两个人,从北京出发,要开车南下去深圳。有一个人开着奥迪,而另外一个人开着一辆奥拓。你觉得那个人会先到? 根据正常情况来说,车的性能其实就摆在那里。奥拓再快肯定也比不过奥迪的速度。那这就是属于“器”层面的问题。 开奥迪的人是个新手,刚学会不久,不敢太过于加速,最高时速只敢开到80公里每小时。而开奥拓的这个人是个老司机,随便开开都保持超过80公里每小时。这就是属于“术”层面的问题。 开奥迪的人虽然是个新手,速度也不高,但是他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闯红灯。而开奥拓的这个老司机,就老是投机取巧,不断的去触碰交通安全的红线,结果一路被交警教育处理。这就属于“法”层面的问题。 开奥迪的人作为一个新手,安安全全地开车南下。而开奥拓的这老司机,由于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结果没开多久车就被交警扣了。于是他在情急之下,干脆不要车了,去坐上了一列高铁。这就属于“借势、用势”层面的问题。 于是开奥迪的新手继续南下,而开奥拓的老司机车被扣了之后,情急之下上了高铁,结果呢?TMD方向坐反了,高铁是开往吉林方向的。这就属于方向性问题,就属于“道”的问题。 然后呢,这货,也就是老司机一路当中被交警教育和处罚,结果心里很不爽,后面又被交警把车给扣了,就更火大看,结果怎么样?祸不单行,一生气,想图快,去坐高铁,结果坐了个反方向,直接到吉林,当他发现坐了相反方向之后,心里一嘀咕就在想,看来这几天不适合外出,还是下车回家吧。而开奥迪的新手呢?他是刚读完大学,此时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到钱,就买一辆奥迪轿车,并亲自驾驶着这辆奥迪,陪着自己的已经一头白发还在乡下的老母亲去看一下深圳,顺便逛一下香港,而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是我们所说的“魂”。 那么在他们没有出发之前,开奥拓的老司机,直接给涉世未深的奥迪司机,在饭里面下了七步断肠散,结果人还没开始去深圳,走了几步人就挂了,自己怎么走,都是先到达目的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谋”。
《道德经》精髓,书而录之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总结《道德经》的精髓,你会用哪一句?为什么?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由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所著。据说是因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为关吏尹喜留下的5000字,后世称之为《道德经》。 全文虽5000字,从字数上看,的确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广博精微,尤其在哲学的辩证法上的贡献更是同时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如果用一句话能指出这本巨著的精髓,还真不好说,自古以来,多少解读,多少注解,各有各的精髓部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我觉得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地位在自然界很重要,很特殊。那么人们是不是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做人做事的法则又是什么?《道德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当然如此。就是宇宙运行的绝对性。 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最大的美德。中国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道的本身就是自然的生生不息,无穷无尽。中国道家还有一句话,“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宇宙”,这句话更是将人身与天地同类了。人们只有懂得了效法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才会摆正人的位置。而不是自封为万物之灵,对其他非本民族非本宗教的人们,或者其他生物种群进行任意的杀戮,而没有任何的羞耻之心。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总结《道德经》的精髓,你会用哪一句?为什么?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善字。善,我们理解为是善良。老子说善良的人就像是水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道德经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因为我们善良,所以品德高尚,也符合道德经的主题。 善良的人其实和水是差不多的,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物的同时还不去与之相争。所以这一句最接近于道德经中的“道”了。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着冷静,这是最为难得可贵的了。 《道德经》的影响力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道德经的精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本无名,字之曰道。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不因人而改变。 而道德经全本其他的都是以道的存在而做出道的规律的存在。顺应道的规律,老子以生死、阴阳、盛衰、强弱、刚柔……等来解释和认识道的平衡。故而 道法自然
道德经的精髓也就是第一章全文,老子在开篇提到了“道”这个概念,有人说是规律与法则,这虽然能体现'道',但是也不能代替“道”的概念!“道”实际上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其运动规律,“道”能同化万物,演化万物。虽然人们不能看到和摸到到它,但它无处不在的,并且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语言表达!
哦,我最近有看一本,是打乱了顺序讲的,有电子版,发给你看看? 我觉得,老子的中心思想就是,顺应天道,别打仗了,放百姓一条生路。
一个字,道
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道德经的精髓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2][1]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4][5] 作品名称道德经外文名称Tao Te Ching作品别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创作年代春秋作者老子快速导航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价值影响 历史评价 历代注本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2]《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6] 元·赵孟頫·道德经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第一,《道德经》认为,世界的本原、宇宙的规律是“道”,道也可以说成是“无”。 道生成一切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本体。具体的事物有种种具体的属性,如有白有黑,有高有下,有大有小,但是道不能有具体的属性。因为具体的属性是相对立的,如果道有大这种属性,就不能生成小的事物,如果道有白这种属性,就不能生成黑的事物。 所以道没有任何具体的属性,老子形容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只能是恍恍惚惚的一片混沌。所以道可以称之为“无”,魏晋时期的天才哲学家王弼在注解《道德经》时,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思想。王弼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第二,《道德经》认为,人也必须学习“无”的道理。道是万物的规律,所以人也应该顺应道的规律,才能成功。《道德经》特别重视“无”的作用,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认为君主应该做到不妄为,这样就可以天下大治。 《道德经》还说:“常使民无知无欲”,要去除民众的机巧之心与欲望之心,才会消灭种种纷争。
《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无一废字,已经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了。如果非要从《道德经》中再提炼出精髓,我认为是两个字:“无”和“反”。
道德经的精髓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