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发表时间:2023-09-05 热度: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部)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 1. 数一数 2. 比一比(多少,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与加减法(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4. 认识图形和物体(标准图形的直观认识)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读写,顺序,大小比较,和小于10) 7. 11-20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8. 认识钟表(简单时间的认识) 9. 20以内数字的加(进位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 1. 位置(上下左右) 2. 20以内数字的减(退位减) 3. 图形的拼组(动手,简单图形的简单性质) 4. 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5. 人民币(各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换算,使用) 6. 100以内数字的加减(一) (整十加个位数,估算) 7. 认识时间(读写,换算,简单的加减) 8. 找规律 9. 统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 1.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测量) 2. 100以内的加减(二) (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竖式计算,估算) 3.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构成,直,锐,钝角) 4. 乘法的初步认识(2到6的乘法) 5. 观察物体(视角) 6. 表内乘法(7到9的乘法) 7. 统计(单式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分析) 8. 数学广角(极其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 1. 解决问题(复习) 2. 表内除法(一)(2到6的除法) 3.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锐角,钝角,画角) 4. 表内除法(二)(7到9的除法) 5. 万以内数字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6. 克和千克 (重量单位) 7.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一) (整百整千的加减,估算) 8. 统计(表格统计图,学会统计) 9. 找规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1. 测量 (各长度,重量单位的认识)(没学角度的测量) 2.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二) (非整十数之间的加减:进退位、竖式计算,估算) 3.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4. 有余数的除法 (整除后、、、) 5. 时、分、秒(换算,时间概念) 6.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表内乘法后、、、估算) 7.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写,大小比较)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排序问题,人民币购物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1. 位置与方向(大致方位)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较大数除小数) 3. 统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4. 年、月、日 (关系,闰年,月份天数,24小时制) 5. 两位数之间的乘法(较大数乘较大数,估算) 6. 面积(长方形,正方形,单位) 7. 小数的初步认识(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8. 解决问题(复习) 9. 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1. 大数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2. 角度的测量 (读写,量角器,其他角) 3.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估算)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平行,点线距离,定义,画法,底边,高)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较大数除较大数) 6.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按图) 7. 数学广角(时间分配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 1. 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 2. 位置与方向 (具体方位,地点) 3. 运算规律与简便计算 (计算捷径)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小数点,近似值) 5. 三角形(认识,稳定性,边关系,特殊三角形,内角和) 6.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运算规律) 7. 统计(单式折线统计图) 8.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 1.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近似值) 2. 小数除法(小数除整数,整数除小数)(近似值) 3. 观察物体(视角,判断) 4. 简易方程(字母代 表数,读写,代数式,含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应用) 5.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6. 统计和可能性 (概率,中位数,公平性) 7. 数学广角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代表的含义----身份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 1.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角度的重合问题) 2. 因数与倍数(2,3,5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解答问题) 3.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其他性质)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读写,大小比较)(各种分数,约分,通分,与小数的互化31/50=0.62) 5. 分数的加减(同分母,异分母,运算规律) 3 6. 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打电话:2的n次减1) 7. 数学广角(检测问题,最少次数,3的n次,3的(n-1)次减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1. 位置(坐标)(数形结合) 2.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异同分母),约分,倒数知识) 3. 分数除法(分数除整数,分数除分数,比) 4. 圆知识的认识 (周长,面积)(起跑线:2π乘以宽度) 5. 百分数(读写,大小比较,折扣问题、、、) 6. 统计(扇形统计图)、(转化)(合理存款) 7.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 1. 负数的基本知识 (数轴,简单的大小比较,代表含义) 2. 圆柱与圆锥 (表面积,体积,圆锥表面积:2πL) 3. 比例 (性质) 4. 统计 (各种统计图,复习,要素) 5.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数字与计算】【图形与测量】【统计知识】【方位问题】【式与方程】【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由简入繁)】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2009-09-14 15:00:22)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小学,
http://wenku.baidu.com/view/90142e8302d276a200292e2c.html
数学概念整理: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2、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3、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4、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分数的种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1、 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2、 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3、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约分和通分1、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4、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5、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倒 数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数的大小比较1、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2、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3、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4、 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例如:三折就是30%,七五折就是75%,成数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牐 闯砂俜质 褪?0%,则六成五就是65%。■纳税和利息: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 1米 是 5米 的 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 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 米等。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 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 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数的整除 ■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除尽的意义 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约数和倍数 1、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的倍数。■奇数和偶数 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例如:0、2、4、6、8、10……注:0也是偶数 2、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基数。例如:1、3、5、7、9…… ■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分为:质数、合数 5、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分解质因数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8=3×3×2,3和2叫做18的质因数。 2、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4、特殊情况下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如果几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则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如果几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小公倍数是这几个数连乘的积。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1、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 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 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 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分配律 (a+b)×c=a×c+b×c 除法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c=a÷c-b÷c商不变性质m≠0 a÷b=(a×m)÷(b×m) =(a÷m)÷(b÷m) ■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 ■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 如:8500÷200= 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 1” 省略不写。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等式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解方程的方法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应用题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4、解比例式5、检验,写答语 数感和符号感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方法(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 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号?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你可以用不同的方 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级和班级,区分出男生和女生,或很快的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类项目。 ■ 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 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 围的事物等,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估计一页书的字数,一本书有多少页,一把黄豆有多少粒等,这些对具体数量 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性因素。■引进字母表示,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的意义。第一,用字母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算法的一般化,深化和发展了对数的认识。第二,用字母表示现实世界和各门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例如,匀速运动中的速度v、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vt。第三,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量,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5=2x+1表示x所满足的一个条件,事实上,x这里只占一个特殊数的位置,可以利用解方程找到它的值;Y=2x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x是自变量,可以取定义域内任何数,y是因变量,y随x的变换而变化;(a+b)(a-b)=a-b表示一个一般化的算法,表示一个恒等式;如果a和b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和宽,S表示矩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矩形面积公式,同时也表示矩形的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必须要对符号运算进行训练,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数量的符号运算。但是并不主张进行过繁的形式运算训练。学生的符号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逐步发展。 量的计算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数+单位名称=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高级单位的数如把米改成厘米 低级单位的数如把厘米改成米■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单名数。如:5小时, 3千克 (只有一个单位的)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5小时6分,3千克500克(有两个单位的)56平方分米=(0.56)平方米 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单名数560平方分米=(5)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的例子.■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是相对的.比如,"米"相对于分米,就是高级单位,相对于千米就是低级单位.■常用计算公式表(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 b(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 × a(3)长方形周长:(长+宽)× 2,计算公式s=(a+b)× 2(4)正方形周长=边长× 4,计算公式s= 4a i(5)平形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 h.(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 bh(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s=лr2(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 h ■1年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须是400的倍数。■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公元1年—100年是第一世纪,公元1901—2000是第二十世纪。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三角形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具有稳定性。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四边形1、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容易变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圆或等圆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扇形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它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扇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窒息那叫做对称轴。2、线段、角、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对称轴条数不等。■周长和面积1、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2、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部)

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有哪些?哪些是一定要掌握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常用计算公式表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1)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2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垂直问题 (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0、四边形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1、除法 (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2、圆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3、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4、比例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55、圆柱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 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 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相关文章: 1. 小学数学知识点:和差、和倍与差倍问题详解 2.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小学数学必备概念知识点顺口溜 4.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哪些基础知识是我们一定要整理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 初步认识加减法。学会基础加减。 小学二年级 完善加减法,表内乘法,学会应用题,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万以内加减法,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倍数的认知,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间量及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几何图形、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四年级 亿万数的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两位数的乘数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几何图形及条形统计图的了解。 小学五年级 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运算,图形面积计算,可能性和植树问题了解。 小学六年级 掌握分数乘除法,比和百分数,圆和扇形。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 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一般运算规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相关文章: 1. 小升初数学基础知识点顺口溜 2.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3.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汇总与常见易错点 4.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知识要点解析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 学习 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该: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_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_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比较、概括、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的学习运用发展其逻辑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除了注意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最明显的表现是培养学生画概念图和线段图,促进其知识系统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又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原理、数学方法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数学知识的质量。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建构自己的概念图,掌握这种方法。数学知识就像~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连接起了一个个的网点,从而形成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培养学生自己去“织网”能力应该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之一,而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教师来说,在学生思维折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法来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法之一。 “线段图”是指由有一定意义的线段、箭头、数字符号等构成的图式,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符合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如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用线段图扳书分析数量关系,易化繁为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四年级教材中的路程问题(第七册59—61页),很容易通过例题中的线段图理解问题。对于第七册第64页的习题5,学生们也能轻松地把情景图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第八册“解方程一”(第95页)的练习2,即使学困生也很容易列出方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能把一些方程用线段图画出来,比如97页的练习l、2,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的表征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标准》提出的“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 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第三单元“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类比法等教学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六年级数学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 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 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_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 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划归法。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点总结

期中考试马上开始,以前学过的知识是不是都还记得呢?小学数学需要记住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看到这些知识点,很多孩子都觉得枯燥,不愿意用心去记。如果我们把一种新的、有趣的记忆 方法 教给孩子,孩子也会变得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 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 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在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 小学数学知识点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十六、互质数的判断 分数比化简,互质数两端。观察记五点: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是小数的) 十七、文字题 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十八、比较关系应用题 (一)相差关系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减小。 2、已知条件说比多,比前用加比后减。 3、已知条件说比少,比前用减比后加。 (二)倍数关系 1、倍在问题里用除。 2、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后用除。 (三)求比几倍多(少)几的数 根据倍数分乘数,根据多少分加减。 算除先加减,算乘后加减。 十九、找单位“1” 单位“1“藏得巧,根据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问答式“能找到,补充说明要搞好。 百分数常遇到,不带“率“字有礼貌。 找出一对好朋友,然后确定乘除号。 找单位“1“的说明: 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分数应用题1、找 2、明 3、定 4、对应的解题思路。 二十、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中间, 前后归一分开列,然后等号来连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前面, “如果”分开归总列,再用等号来连接。 相关文章: 1. 小学数学必备概念知识点顺口溜 2.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窍门 3.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4.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含北师大版数学)
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点总结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