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搞笑说说 个性说说 经典说说 过春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结婚的说说 劳动节说说 母亲节说说 下雨的说说 中秋节说说 清明节说说 励志说说 圣诞节说说 端午节说说 父亲节说说 过小年说说 腊八节说说 生日的说说 青年节说说 重阳节说说 妇女节说说 元旦节说说 情人节说说 植树节说说 愚人节说说 教师节说说 儿童节说说
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表 元旦节放假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端午节放假 父亲节放假 母亲节放假 青年节放假 儿童节放假 妇女节放假 圣诞节放假 情人节放假 重阳节放假 愚人节放假 建军节放假 建党节放假 教师节放假 植树节放假 寒假放假 暑假放假 高速免费 放假游玩 加班工资 放假通知
节日祝福
端午节祝福 中秋节祝福 国庆节祝福 劳动节祝福 元旦节祝福 母亲节祝福 情人节祝福 感恩节祝福 圣诞节祝福 建军节祝福 儿童节祝福 父亲节祝福 新年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 妇女节祝福 愚人节祝福 平安夜祝福 除夕夜祝福 教师节祝福 结婚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 护士节祝福 青年节祝福 植树节祝福 腊八节祝福 生日祝福语 乔迁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周末祝福语
句子大全
唯美的句子 好词和好句 骂人的句子 经典的句子 正能量句子 励志的句子 表白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幸福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 失望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心酸的句子 心烦的句子 现实的句子 无奈的句子 回忆的句子 想家的句子 暗恋的句子 感人的句子
作文素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 陈述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设问句 疑问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反问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绕口令 歇后语 十万个为什么
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师 房产经纪人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 执业中药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资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 法律职业资格 教师资格证 高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 注册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证券从业资格 期货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自学考试 二级造价工程师 护士资格证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毕业赠言 岗位职责 入党志愿 调研报告 活动策划 评语寄语 规章制度 入职培训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工作计划 合同范本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活动总结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转正申请 辞职报告 员工手册 行政公文 自我鉴定 自我介绍 检讨书 导游词 演讲稿 道歉信 慰问信 表扬信 辞职信 感谢信 介绍信 演讲口才 保证书 请假条 主持词 证明书 担保书 讲话稿
口号标语
节日习俗
端午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国庆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情人节由来 平安夜由来 龙头节由来 元旦节由来 圣诞节由来 下元节由来 寒衣节由来 感恩节由来 教师节由来 中元节由来 建军节由来 建党节由来 儿童节由来 母亲节由来 护士节由来 青年节由来 劳动节由来 愚人节由来 植树节由来 妇女节由来
网名大全
微信网名 情侣网名 游戏网名 男生网名 女生网名 搞笑网名 励志网名 快手网名 抖音网名 英文网名 一字网名 二字网名 三字网名 四字网名 五字网名 六字网名 七字网名 古风网名 微博网名 伤感网名
签名大全
伤感签名 微信签名 情侣签名 励志签名 英文签名 搞笑签名 暗恋签名 节日签名 分手签名 生日签名 经典签名 游戏签名 快手签名 抖音签名 霸气签名 古风签名 唯美签名 幸福签名 女生签名 男生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节气知识
霜降节气 谷雨节气 清明节气 春风节气 雨水节气 立春节气 夏至节气 小满节气 芒种节气 立夏节气 惊蛰节气 小暑节气 秋分节气 寒露节气 立冬节气 小雪节气 大雪节气 小寒节气 冬至节气 大寒节气 大暑节气 立秋节气 处暑节气 白露节气
经典台词
十二生肖
鼠的生肖 羊的生肖 牛的生肖 虎的生肖 兔的生肖 龙的生肖 蛇的生肖 马的生肖 猴的生肖 鸡的生肖 狗的生肖 猪的生肖
心语大全
对联大全
成语大全
古诗词句
经典语录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发表时间:2024-01-15 热度:

灏忓�︽暟瀛﹀熀纭�鐭ヨ瘑鐐规眹鎬�

銆�銆�灏忓�︽暟瀛﹀熀纭�鐭ヨ瘑鐐规�庝箞鏁寸悊?鏈夊摢浜涚煡璇嗙偣鏄�蹇呰儗鐨�?涓嬮潰鏄�鎴戜负澶у�舵暣鐞嗙殑鍏充簬灏忓�︽暟瀛﹀熀纭�鐭ユˉ鎵�璇嗙偣姹囨�伙紝甯屾湜瀵规偍鏈夋墍甯�鍔┿�傛�㈣繋澶у�堕槄璇诲弬鑰冨�︿範! 銆�銆�蹇呰儗瀹氫箟銆佸畾鐞嗗叕寮� 銆�銆�涓夎�掑舰鐨勯潰绉�=搴�×楂�÷2銆� 鍏�寮� S= a×h÷2 銆�銆�姝f柟褰㈢殑闈㈢Н=杈归暱×杈归暱鍏�寮� S= a×a 銆�銆�闀挎柟褰㈢殑闈㈢Н=闀�×瀹藉叕寮� S= a×b 銆�銆�骞宠�屽洓杈瑰舰鐨勯潰绉�=搴�×楂樺叕寮� S= a×h 銆�銆�姊�褰㈢殑闈㈢Н=(涓婂簳+涓嬪簳)×楂�÷2 鍏�寮� S=(a+b)h÷2 銆�銆�鍐呰�掑拰锛氫笁瑙掑舰鐨勫唴瑙掑拰=180搴︺�� 銆�銆�闀挎柟浣撶殑浣撶Н=闀�×瀹�×楂樺叕寮忥細V=abh 銆�銆�闀挎柟浣�(鎴栨�f柟浣�)鐨勪綋绉�=搴曢潰绉�×楂樺叕寮忥細V=abh 銆�銆�姝f柟浣撶殑浣撶Н=妫遍暱×妫遍暱×妫遍暱鍏�寮忥細V=aaa 銆�銆�鍦嗙殑鍛ㄩ暱=鐩村緞×π 鍏�寮忥細L=πd=2πr 銆�銆�鍦嗙殑闈㈢Н=鍗婂緞×鍗婂緞×π 鍏�寮忥細S=πr2 銆�銆�鍦嗘煴鐨勮〃(渚�)闈㈢Н锛氬渾鏌辩殑琛�(渚�)闈㈢Н绛変簬搴曢潰鐨勫懆闀夸箻楂樸�傚叕寮忥細S=ch=πdh=2πrh 銆�銆�鍦嗘煴鐨勮〃闈㈢Н锛氬渾鏌辩殑琛ㄩ潰绉�绛変簬搴曢潰鐨勫懆闀夸箻楂樺啀鍔犱笂涓ゅご鐨勫渾鐨勯潰绉�銆傚叕寮忥細S=ch+2s=ch+2πr2 銆�銆�鍦嗘煴鐨勪綋绉�锛氬渾鏌辩殑浣撶Н绛変簬搴曢潰绉�涔橀珮銆傚叕寮忥細V=Sh 銆�銆�鍦嗛敟鐨勪綋绉�=1/3搴曢潰×绉�楂樸�傚叕寮忥細V=1/3Sh 銆�銆�鍒嗘暟鐨勫姞銆佸噺娉曞垯锛氬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鍔犲噺锛屽彧鎶婂垎瀛愮浉鍔犲噺锛屽垎姣嶄笉鍙樸�傚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鍔犲噺锛屽厛閫氬垎锛岀劧鍚庡啀鍔犲噺鏁忓瓭鐏躲�� 銆�銆�鍒嗘暟鐨勪箻娉曞垯锛氱敤鍒嗗瓙鐨勭Н鍋氬垎瀛愶紝鐢ㄥ垎姣嶇殑绉�鍋氬垎姣嶃�� 銆�銆�鍒嗘暟鐨勯櫎娉曞垯锛氶櫎浠ヤ竴涓�鏁扮瓑浜庝箻浠ヨ繖涓�鏁扮殑鍊掓暟銆� 銆�銆�绠楁湳鏂归潰 銆�銆�1銆佸姞娉曚氦鎹㈠緥锛氫袱鏁扮浉鍔犱氦鎹㈠姞鏁扮殑浣嶇疆锛屽拰涓嶅彉銆� 銆�銆�2銆佸姞娉曠粨鍚堝緥锛氫笁涓�鏁扮浉鍔狅紝鍏堟妸鍓嶄袱涓�鏁扮浉鍔狅紝鎴栧厛鎶婂悗涓や釜鏁扮浉鍔狅紝鍐嶅悓绗�涓変釜鏁扮浉鍔狅紝鍜屼笉鍙樸�� 銆�銆�3銆佷箻娉曚氦鎹㈠緥锛氫袱鏁扮浉涔橈紝浜ゆ崲鍥犳暟鐨勪綅缃�锛岀Н涓嶅彉銆� 銆�銆�4銆佷箻娉曠粨鍚堝緥锛氫笁涓�鏁扮浉涔橈紝鍏堟妸鍓嶄袱涓�鏁扮浉涔橈紝鎴栧厛鎶婂悗涓や釜鏁扮浉涔橈紝鍐嶅拰绗�涓変釜鏁扮浉涔橈紝瀹冧滑鐨勭Н涓嶅彉銆� 銆�銆�5銆佷箻娉曞垎閰嶅緥锛氫袱涓�鏁扮殑鍜屽悓涓�涓�鏁扮浉涔橈紝鍙�浠ユ妸涓や釜鍔犳暟鍒嗗埆鍚岃繖涓�鏁扮浉涔橈紝鍐嶆妸涓や釜绉�鐩稿姞锛岀粨鏋滀笉鍙樸�傚�傦細(2+4)×5=2×5+4×5 銆�銆�6銆侀櫎娉曠殑鎬ц川锛氬湪闄ゆ硶閲岋紝琚�闄ゆ暟鍜岄櫎鏁板悓鏃舵墿澶�(鎴栫缉灏�)鐩稿悓鐨勫�嶆暟锛屽晢涓嶅彉銆� O闄や互浠讳綍涓嶆槸O鐨勬暟閮藉緱O銆� 銆�銆�绠�渚夸箻娉曪細琚�涔樻暟銆佷箻鏁版湯灏炬湁O鐨勪箻娉曪紝鍙�浠ュ厛鎶奜鍓嶉潰鐨勭浉涔橈紝闆朵笉鍙傚姞杩愮畻锛屾湁鍑犱釜闆堕兘钀戒笅锛屾坊鍦ㄧН鐨勬湯灏俱�� 銆�銆�7銆佷粈涔堝彨绛夊紡?绛夊彿宸﹁竟鐨勬暟鍊间笌绛夊彿鍙宠竟鐨勬暟鍊肩浉绛夌殑寮忓瓙鍙�鍋氱瓑寮忋�� 銆�銆�绛夊紡鐨勫熀鏈�鎬ц川锛氱瓑寮忎袱杈瑰悓鏃朵箻浠�(鎴栭櫎浠�)涓�涓�鐩稿悓鐨勬暟锛岀瓑寮忎粛鐒舵垚绔嬨�� 銆�銆�8銆佷粈涔堝彨鏂圭▼寮�?绛旓細鍚�鏈夋湭鐭ユ暟鐨勭瓑寮忓彨鏂圭▼寮忋�� 銆�銆�9銆� 浠�涔堝彨涓�鍏冧竴娆℃柟绋嬪紡?绛旓細鍚�鏈変竴涓�鏈�鐭ユ暟锛屽苟涓旀湭鐭ユ暟鐨勬�� 鏁版槸涓�娆$殑绛夊紡鍙�鍋氫竴鍏冧竴娆℃柟绋嬪紡銆� 銆�銆�瀛︿細涓�鍏冧竴娆℃柟绋嬪紡鐨勪緥娉曞強璁$畻銆傚嵆渚嬪嚭浠f湁χ鐨勭畻寮忓苟璁$畻銆� 銆�銆�10銆佸垎鏁帮細鎶婂崟浣�"1"骞冲潎鍒嗘垚鑻ュ共浠斤紝琛ㄧず杩欐牱鐨勪竴浠芥垨鍑犲垎鐨勬暟,鍙�鍋氬垎鏁般�� 銆�銆�11銆佸垎鏁扮殑鍔犲噺娉曞垯锛氬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鍔犲噺锛屽彧鎶婂垎瀛愮浉鍔犲噺锛屽垎姣嶄笉鍙樸�傚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鍔犲噺锛屽厛閫氬垎锛岀劧鍚庡啀鍔犲噺銆� 銆�銆�12銆佸垎鏁板ぇ灏忕殑姣旇緝锛氬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姣旇緝锛屽垎瀛愬ぇ鐨勫ぇ锛屽垎瀛愬皬鐨勫皬銆傚紓鍒嗘瘝鐨勫垎鏁扮浉姣旇緝锛屽厛閫氬垎鐒跺悗鍐嶆瘮杈�;鑻ュ垎瀛愮浉鍚岋紝鍒嗘瘝澶х殑鍙嶈�屽皬銆� 銆�銆�13銆佸垎鏁颁箻鏁存暟锛岀敤鍒嗘暟鐨勫垎瀛愬拰鏁存厧鑲㈡暟鐩镐箻鐨勭Н浣滃垎瀛愶紝鍒嗘瘝涓嶅彉銆� 銆�銆�14銆佸垎鏁颁箻鍒嗘暟锛岀敤鍒嗗瓙鐩镐箻鐨勭Н浣滃垎瀛愶紝鍒嗘瘝鐩镐箻鐨勭Н浣滀负鍒嗘瘝銆� 銆�銆�15銆佸垎鏁伴櫎浠ユ暣鏁�(0闄ゅ��)锛岀瓑浜庡垎鏁颁箻浠ヨ繖涓�鏁存暟鐨勫�掓暟銆� 銆�銆�16銆佺湡鍒嗘暟锛氬垎瀛愭瘮鍒嗘瘝灏忕殑鍒嗘暟鍙�鍋氱湡鍒嗘暟銆� 銆�銆�17銆佸亣鍒嗘暟锛氬垎瀛愭瘮鍒嗘瘝澶ф垨鑰呭垎瀛愬拰鍒嗘瘝鐩哥瓑鐨勫垎鏁板彨鍋氬亣鍒嗘暟銆傚亣鍒嗘暟澶т簬鎴栫瓑浜�1銆� 銆�銆�18銆佸甫鍒嗘暟锛氭妸鍋囧垎鏁板啓鎴愭暣鏁板拰鐪熷垎鏁扮殑褰㈠紡锛屽彨鍋氬甫鍒嗘暟銆� 銆�銆�19銆佸垎鏁扮殑鍩烘湰鎬ц川锛氬垎鏁扮殑鍒嗗瓙鍜屽垎姣嶅悓鏃朵箻浠ユ垨闄や互鍚屼竴涓�鏁�(0闄ゅ��)锛屽垎鏁扮殑澶у皬涓嶅彉銆� 銆�銆�20銆佷竴涓�鏁伴櫎浠ュ垎鏁帮紝绛変簬杩欎釜鏁颁箻浠ュ垎鏁扮殑鍊掓暟銆� 銆�銆�21銆佺敳鏁伴櫎浠ヤ箼鏁�(0闄ゅ��)锛岀瓑浜庣敳鏁颁箻浠ヤ箼鏁扮殑鍊掓暟銆� 銆�銆�鏁伴噺鍏崇郴璁$畻鍏�寮忔柟闈� 銆�銆�1銆佸崟浠�×鏁伴噺=鎬讳环 銆�銆�2銆佸崟浜ч噺×鏁伴噺=鎬讳骇閲� 銆�銆�3銆侀�熷害×鏃堕棿=璺�绋� 銆�銆�4銆佸伐鏁�×鏃堕棿=宸ヤ綔鎬婚噺 銆�銆�5銆佸姞鏁�+鍔犳暟=鍜� 涓�涓�鍔犳暟=鍜�+鍙︿竴涓�鍔犳暟 銆�銆�琚�鍑忔暟-鍑忔暟=宸� 銆�銆�鍑忔暟=琚�鍑忔暟-宸� 銆�銆�琚�鍑忔暟=鍑忔暟+宸� 銆�銆�鍥犳暟×鍥犳暟=绉� 銆�銆�涓�涓�鍥犳暟=绉�÷鍙︿竴涓�鍥犳暟 銆�銆�琚�闄ゆ暟÷闄ゆ暟=鍟� 銆�銆�闄ゆ暟=琚�闄ゆ暟÷鍟� 銆�銆�琚�闄ゆ暟=鍟�×闄ゆ暟 銆�銆�鏈変綑鏁扮殑闄ゆ硶锛氳��闄ゆ暟=鍟�×闄ゆ暟+浣欐暟 銆�銆�涓�涓�鏁拌繛缁�鐢ㄤ袱涓�鏁伴櫎锛屽彲浠ュ厛鎶婂悗涓や釜鏁扮浉涔橈紝鍐嶇敤瀹冧滑鐨勭Н鍘婚櫎杩欎釜鏁帮紝缁撴灉涓嶅彉銆備緥锛�90÷5÷6=90÷(5×6) 銆�銆�6銆�1鍏�閲�=1鍗冪背 1鍗冪背=1000绫� 銆�銆�1绫�=10鍒嗙背 1鍒嗙背=10鍘樼背 1鍘樼背=10姣�绫� 銆�銆�1骞虫柟绫�=100骞虫柟鍒嗙背 1骞虫柟鍒嗙背=100骞虫柟鍘樼背 銆�銆�1骞虫柟鍘樼背=100骞虫柟姣�绫� 銆�銆�1绔嬫柟绫�=1000绔嬫柟鍒嗙背 1绔嬫柟鍒嗙背=1000绔嬫柟鍘樼背 銆�銆�1绔嬫柟鍘樼背=1000绔嬫柟姣�绫� 銆�銆�1鍚�=1000鍗冨厠 1鍗冨厠= 1000鍏�= 1鍏�鏂�= 1甯傛枻 銆�銆�1鍏�椤�=10000骞虫柟绫炽�� 1浜�=666.666骞虫柟绫炽�� 銆�銆�1鍗�=1绔嬫柟鍒嗙背=1000姣�鍗� 1姣�鍗�=1绔嬫柟鍘樼背 銆�銆�7銆佷粈涔堝彨姣旓細涓や釜鏁扮浉闄ゅ氨鍙�鍋氫袱涓�鏁扮殑姣斻�傚�傦細2÷5鎴�3:6鎴�1/3 銆�銆�姣旂殑鍓嶉」鍜屽悗椤瑰悓鏃朵箻浠ユ垨闄や互涓�涓�鐩稿悓鐨勬暟(0闄ゅ��)锛屾瘮鍊间笉鍙樸�� 銆�銆�8銆佷粈涔堝彨姣斾緥锛氳〃绀轰袱涓�姣旂浉绛夌殑寮忓瓙鍙�鍋氭瘮渚嬨�傚��3:6=9:18 銆�銆�9銆佹瘮渚嬬殑鍩烘湰鎬ц川锛氬湪姣斾緥閲岋紝涓ゅ�栭」涔嬬Н绛変簬涓ゅ唴椤逛箣绉�銆� 銆�銆�10銆佽В姣斾緥锛氭眰姣斾緥涓�鐨勬湭鐭ラ」锛屽彨鍋氳В姣斾緥銆傚��3:χ=9:18 銆�銆�11銆佹�f瘮渚嬶細涓ょ�嶇浉鍏宠仈鐨勯噺锛屼竴绉嶉噺鍙樺寲锛屽彟涓�绉嶉噺涔熼殢鐫�鍖栵紝濡傛灉杩欎袱绉嶉噺涓�鐩稿�瑰簲鐨勭殑姣斿��(涔熷氨鏄�鍟唊)涓�瀹氾紝杩欎袱绉嶉噺灏卞彨鍋氭垚姝f瘮渚嬬殑閲忥紝瀹冧滑鐨勫叧绯诲氨鍙�鍋氭�f瘮渚嬪叧绯汇�傚�傦細y/x=k( k涓�瀹�)鎴杒x=y 銆�銆�12銆佸弽姣斾緥锛氫袱绉嶇浉鍏宠仈鐨勯噺锛屼竴绉嶉噺鍙樺寲锛屽彟涓�绉嶉噺涔熼殢鐫�鍙樺寲锛屽�傛灉杩欎袱绉嶉噺涓�鐩稿�瑰簲鐨勪袱涓�鏁扮殑绉�涓�瀹氾紝杩欎袱绉嶉噺灏卞彨鍋氭垚鍙嶆瘮渚嬬殑閲忥紝瀹冧滑鐨勫叧绯诲氨鍙�鍋氬弽姣斾緥鍏崇郴銆傚�傦細x×y = k( k涓�瀹�)鎴杒 / x = y 銆�銆�鐧惧垎鏁帮細琛ㄧず涓�涓�鏁版槸鍙︿竴涓�鏁扮殑鐧惧垎涔嬪嚑鐨勬暟锛屽彨鍋氱櫨鍒嗘暟銆傜櫨鍒嗘暟涔熷彨鍋氱櫨鍒嗙巼鎴栫櫨鍒嗘瘮銆� 銆�銆�13銆佹妸灏忔暟鍖栨垚鐧惧垎鏁帮細鍙�瑕佹妸灏忔暟鐐瑰悜鍙崇Щ鍔ㄤ袱浣嶏紝鍚屾椂鍦ㄥ悗闈㈡坊涓婄櫨鍒嗗彿銆傚叾瀹烇紝鎶婂皬鏁板寲鎴愮櫨鍒嗘暟锛屽彧瑕佹妸杩欎釜灏忔暟涔樹互100%灏辫�屼簡銆傛妸鐧惧垎鏁板寲鎴愬皬鏁帮紝鍙�瑕佹妸鐧惧垎鍙峰幓鎺夛紝鍚屾椂鎶婂皬鏁扮偣鍚戝乏绉诲姩涓や綅銆� 銆�銆�14銆佹妸鍒嗘暟鍖栨垚鐧惧垎鏁帮細閫氬父鍏堟妸鍒嗘暟鍖栨垚灏忔暟(闄や笉灏芥椂锛岄�氬父淇濈暀涓変綅灏忔暟)锛屽啀鎶婂皬鏁板寲鎴愮櫨鍒嗘暟銆傚叾瀹烇紝鎶婂垎鏁板寲鎴愮櫨鍒嗘暟锛岃�佸厛鎶婂垎鏁板寲鎴愬皬鏁板悗锛屽啀涔樹互100%灏辫�屼簡銆� 銆�銆�鎶婄櫨鍒嗘暟鍖栨垚鍒嗘暟锛屽厛鎶婄櫨鍒嗘暟鏀瑰啓鎴愬垎鏁帮紝鑳界害鍒嗙殑瑕佺害鎴愭渶绠�鍒嗘暟銆� 銆�銆�15銆佹渶澶у叕绾︽暟锛氬嚑涓�鏁伴兘鑳借��鍚屼竴涓�鏁颁竴娆℃�ф暣闄わ紝杩欎釜鏁板氨鍙�鍋氳繖鍑犱釜鏁扮殑鏈�澶у叕绾︽暟銆�(鎴栧嚑涓�鏁板叕鏈夌殑绾︽暟锛屽彨鍋氳繖鍑犱釜鏁扮殑鍏�绾︽暟銆傚叾涓�鏈�澶х殑涓�涓�锛屽彨鍋氭渶澶у叕绾︽暟銆�) 銆�銆�16銆佷簰璐ㄦ暟锛氬叕绾︽暟鍙�鏈�1鐨勪袱涓�鏁帮紝鍙�鍋氫簰璐ㄦ暟銆� 銆�銆�17銆佹渶灏忓叕鍊嶆暟锛氬嚑涓�鏁板叕鏈夌殑鍊嶆暟锛屽彨鍋氳繖鍑犱釜鏁扮殑鍏�鍊嶆暟锛屽叾涓�鏈�灏忕殑涓�涓�鍙�鍋氳繖鍑犱釜鏁扮殑鏈�灏忓叕鍊嶆暟銆� 銆�銆�18銆侀�氬垎锛氭妸寮傚垎姣嶅垎鏁扮殑鍒嗗埆鍖栨垚鍜屽師鏉ュ垎鏁扮浉绛夌殑鍚屽垎姣嶇殑鍒嗘暟锛屽彨鍋氶�氬垎銆�(閫氬垎鐢ㄦ渶灏忓叕鍊嶆暟) 銆�銆�19銆佺害鍒嗭細鎶婁竴涓�鍒嗘暟鍖栨垚鍚屽畠鐩哥瓑锛屼絾鍒嗗瓙銆佸垎姣嶉兘姣旇緝灏忕殑鍒嗘暟锛屽彨鍋氱害鍒嗐��(绾﹀垎鐢ㄦ渶澶у叕绾︽暟) 銆�銆�20銆佹渶绠�鍒嗘暟锛氬垎瀛愩�佸垎姣嶆槸浜掕川鏁扮殑鍒嗘暟锛屽彨鍋氭渶绠�鍒嗘暟銆� 銆�銆�鍒嗘暟璁$畻鍒版渶鍚庯紝寰楁暟蹇呴』鍖栨垚鏈�绠�鍒嗘暟銆備釜浣嶄笂鏄�0銆�2銆�4銆�6銆�8鐨勬暟锛岄兘鑳借��2鏁撮櫎锛屽嵆鑳界敤2杩涜�岀害鍒嗐�備釜浣嶄笂鏄�0鎴栬��5鐨勬暟锛岄兘鑳借��5鏁撮櫎锛屽嵆鑳界敤5杩涜�岀害鍒嗐�傚湪绾﹀垎鏃跺簲娉ㄦ剰鍒╃敤銆� 銆�銆�21銆佸伓鏁板拰濂囨暟锛氳兘琚�2鏁撮櫎鐨勬暟鍙�鍋氬伓鏁般�備笉鑳借��2鏁撮櫎鐨勬暟鍙�鍋氬�囨暟銆� 銆�銆�22銆佽川鏁�(绱犳暟)锛氫竴涓�鏁帮紝濡傛灉鍙�鏈�1鍜屽畠鏈�韬�涓や釜绾︽暟锛岃繖鏍风殑鏁板彨鍋氳川鏁�(鎴栫礌鏁�)銆� 銆�銆�23銆佸悎鏁帮細涓�涓�鏁帮紝濡傛灉闄や簡1鍜屽畠鏈�韬�杩樻湁鍒�鐨勭害鏁帮紝杩欐牱鐨勬暟鍙�鍋氬悎鏁般��1涓嶆槸璐ㄦ暟锛屼篃涓嶆槸鍚堟暟銆� 銆�銆�24銆佸埄鎭�=鏈�閲�×鍒╃巼×鏃堕棿(鏃堕棿涓�鑸�浠ュ勾鎴栨湀涓哄崟浣嶏紝搴斾笌鍒╃巼鐨勫崟浣嶇浉瀵瑰簲) 銆�銆�25銆佸埄鐜囷細鍒╂伅涓庢湰閲戠殑姣斿�煎彨鍋氬埄鐜囥�備竴骞寸殑鍒╂伅涓庢湰閲戠殑姣斿�煎彨鍋氬勾鍒╃巼銆備竴鏈堢殑鍒╂伅涓庢湰閲戠殑姣斿�煎彨鍋氭湀鍒╃巼銆� 銆�銆�26銆佽嚜鐒舵暟锛氱敤鏉ヨ〃绀虹墿浣撲釜鏁扮殑鏁存暟锛屽彨鍋氳嚜鐒舵暟銆�0涔熸槸鑷�鐒舵暟銆� 銆�銆�27銆佸惊鐜�灏忔暟锛氫竴涓�灏忔暟锛屼粠灏忔暟閮ㄥ垎鐨勬煇涓�浣嶈捣锛屼竴涓�鏁板瓧鎴栧嚑涓�鏁板瓧渚濇�′笉鏂�鐨勯噸澶嶅嚭鐜帮紝杩欐牱鐨勫皬鏁板彨鍋氬惊鐜�灏忔暟銆傚��3. 141414 銆�銆�28銆佷笉寰�鐜�灏忔暟锛氫竴涓�灏忔暟锛屼粠灏忔暟閮ㄥ垎璧凤紝娌℃湁涓�涓�鏁板瓧鎴栧嚑涓�鏁板瓧渚濇�′笉鏂�鐨勯噸澶嶅嚭鐜帮紝杩欐牱鐨勫皬鏁板彨鍋氫笉寰�鐜�灏忔暟銆傚��3. 141592654 銆�銆�29銆佹棤闄愪笉寰�鐜�灏忔暟锛氫竴涓�灏忔暟锛屼粠灏忔暟閮ㄥ垎璧峰埌鏃犻檺浣嶆暟锛屾病鏈変竴涓�鏁板瓧鎴栧嚑涓�鏁板瓧渚濇�′笉鏂�鐨勯噸澶嶅嚭鐜帮紝杩欐牱鐨勫皬鏁板彨鍋氭棤闄愪笉寰�鐜�灏忔暟銆傚��3. 141592654…… 銆�銆�30銆佷粈涔堝彨浠f暟?浠f暟灏辨槸鐢ㄥ瓧姣嶄唬鏇挎暟銆� 銆�銆�31銆佷粈涔堝彨浠f暟寮�?鐢ㄥ瓧姣嶈〃绀虹殑寮忓瓙鍙�鍋氫唬鏁板紡銆傚�傦細3x =ab+c 鐩稿叧鏂囩珷锛� 1. 灏忓崌鍒濇暟瀛﹀熀纭�鐭ヨ瘑鐐归『鍙f簻 2. 灏忓�︿笁骞寸骇鏁板�﹀�︿範鍐呭�归噸鐐圭煡璇嗘眹鎬� 3. 灏忓崌鍒濇暟瀛︾煡璇嗙偣姹囨�讳笌甯歌�佹槗閿欑偣 4. 浜烘暀鐗堜簲骞寸骇鏁板�︾煡璇嗙偣姹囨��(涓婁笅鍐�) 5. 灏忓�︽暟瀛︿笁骞寸骇浜烘暀鐗堢煡璇嗙偣姹囨��(鍚�鍖楀笀澶х増鏁板��)
灏忓�︽暟瀛﹀熀纭�鐭ヨ瘑鐐规眹鎬�

九年义务教育版五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六、打电话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你到官网上去看看,或者到论坛上吼吼,那高手多,有人帮你 问老师吧,更可靠 这个不属于我的领域,不敢乱答,祝你早日找到答案!
这位。。。数清楚是那种版本的。OK?中国的教科书,不止一个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版五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一、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四、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2。 五、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七、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八、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九、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2。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数学 | 知识汇总

2018年的最后一天,如果总结一个年度关键词,大概是思维僵化。 思维僵化,脑子糊涂,总感觉24小时都是糊里糊涂,头脑不清,浑浑噩噩睡眠严重不足的状态。 一团浆糊,一动脑筋就头痛啊。 脑子越用越灵活。工作心不在焉,生活懒惰安逸,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一点不想事的日积月累结果就是脑袋严重僵化,稍微要想点事情都感觉转不动,甚至感觉头痛,真是不行啊。 如何抵抗脑筋僵化?学习数学吧,从最基本的数学开始。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数学 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根据百度百科, 数学 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通过数学学习,不只是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和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数学吧,看看计算能力退化到何种程度了,看看还能进行多大难度的计算,看看是不是还能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小学数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 根据标准,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含每个年级)也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几个部分。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活动经验。 并且,每一册的内容是否都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的内容,每册书本最后的总复习都有给出。另外,每册课本的「整理与复习」有整理出内容要点。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可以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几个部分。目标是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上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6节。「生活中的数」经历从日常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认识 数 及数的表示,学会数数,能认、读、写简单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认识数的大小,理解符号 <,=,> 的含义,学会个位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大小、多少、高矮、长短、重轻的比较判断。「加与减(一)」认识 加号 和 减号 ,认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知道 得数 概念;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一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最多两步,和不超过10),通过手算等数数的方式练习口算和心算,会做简单的加法表、减法表。然后学习分类。「位置与顺序」学习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和顺序,能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加与减(二)」认识数的个位和十位,通过数数的方法认识计数器,学习两位数(20以内)的加减运算和比较;通过加法表减法表的观察记忆演变加强计算能力。「认识钟表」是量方面的内容,要能认识钟表,知道24时记时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一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6节。「加与减(一)」继续学习两位数(20以内)的加减运算,学会通过 拆分两位数(拆10) 进行减法从而降低难度的计算方法,制作两位数的减法表帮助锻炼口算和心算能力,能熟练地 口算 20以内的加减法。「生活中的数」认识百位数,通过数数的方式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学会百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加与减(二)」认识加法算式、 加数、和 ,认识减法算式、 被减数、减数、差 ;学习两位数(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用 竖式计算 (加法竖式和减法竖式)。「加与减(三)」学习两位数(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 进位 和 借位 ,会使用进位和借位进行竖式计算,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二年级上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7节。「加与减」通过两位数(100以内)的加减计算对一年级关于数的认识和运算的温故知新,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购物」是学习常见的量,在现实情境中,认识 元、角、分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数一数与乘法」是通过加法学习乘法,认识 乘法算式 ,理解 乘数、乘号、积 的含义。「2~5的乘法口诀」和「6~9的乘法口诀」两节内容学习乘法口诀,会做乘法表,帮助学习乘法计算能力。「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学习 除法 ,认识 除法算式 ,理解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的含义 。「除法」是到目前为止数与代数的综合学习,包括乘法、除法及数的大小的比较等的综合运用。 二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4节。「除法」包含对前面知识的温故知新,认识并掌握 除法竖式 ,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认识和理解 余数 。「生活中的大数」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千位数和万位数,并能进行估计,认识 算盘 ,认识理解掌握 数位顺序表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加与减」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会 验算 。「时、分、秒」也是常见的量的内容,认识 时、分、秒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缺,内容补充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4节。「除法」和「乘法」包含对前面知识的温故知新及拓展加深。「除法」会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乘法」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千克、克、吨」是常见的量的内容,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 克、千克、吨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 分数 ,认识 分子、分数线、分母 ;能读、写和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可以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几个部分。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一年级上册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认识图形」小节,从生活中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下册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2节。「观察物体」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有趣的图形」要求能辨认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等简单图形;学会简单的拼图。 二年级上册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2节。「图形的变化」是认识图形拓展变化,会画、折、剪简单的图形。「测量」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 米 、 厘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测量工具尺子。 二年级下册关于图形的内容有3节。「方向与位置」是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学习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测量」认识长度单位 分米 、 毫米、千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认识图形」结合生活情境认识 角 ,了解 直角、锐角和钝角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的特征(主要是边和角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缺,内容补充为: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公式 。; 三年级下册关于图形的内容有两节。「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概念,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方格纸对图形进行平移。「面积」结合实例认识 面积 (概念),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是初步认识统计与概率,能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 一年级上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分类」小节,可以归纳为「统计」最初步的认识,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二年级下册有一节「调查与记录」,是「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小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可以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几个部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能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四年级上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5节。「认识更大的数」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理解符号 ≈ ( 约等号 ,读作约等于)的含义,理解 近似数 (对应 精确数 ),掌握 四舍五入 法;认识 自然数 。「乘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认识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运算律」认识 中括号 ,理解中括号和小括号的运算优先级;能进行简单的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除法」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掌握 商不变的规律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 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的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 负数、正数 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认识编码,了解身份证、银行卡的编码方式;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3节。「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小数 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认识小数点后的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了解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小数乘法」通过移位的方式学会小数的乘法,学会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乘法,能进行简单的小数乘运算。「认识方程」在具体情境中能 用字母表示数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 等量关系 ,并能用字母表示;掌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的概念,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 x +2=5,2 x - x =3),了解方程的作用;了解 等式的性质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五年级上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3节。「小数除法」通过单位的换算学会小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运算;认识 循环小数 。「倍数与因数」掌握 倍数、因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的概念;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意义」认识 分数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 分数单位 、 真分数、假分数 的概念;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 约分、最简分数、通分 的概念,学会约分和通分计算。了解 公倍数 和 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 公因数 和 最大公因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4节。「分数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乘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乘运算(正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掌握 倒数 的概念。「分数除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除运算(分数除以正数)。「用方程解决问题」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学习用方程解决经典的 相遇问题 。 六年级上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4节。「分数混合运算」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以及含分数的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及解方程。「百分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百分数 的意义,认识 百分号、百分比、百分率 ;能进行简单的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比的认识」在实际情境中理解 比 的含义,掌握比的概念,识记 前项、后项、比值 的概念,学会比的化简。「百分数的应用」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关于「数与代数」内容有2节。「比例」认识 比例 (相等的式子),理解 内项、外项 的概念;理解掌握 比例尺 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正比例与反比例」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掌握 正比例、反比例 的概念;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可以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几个部分。 四年级上册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2节。「线与角」结合实例了解 线段、射线和直线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 距离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 相交 与 垂直 、平移与 平行 关系;了解直线的旋转与角关系,知道 平角 与 周角 ,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能用 量角器 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方向与位置」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能在 方格 纸上用 数对 (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四年级下册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2节。「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认识 平行四边形 、 梯形 。「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五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3节。「轴对称和平移」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多边形的面积」学会用 割补法、数格法 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认识底和高,探索并掌握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组合分割的方式求面积,知道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公顷 。 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3节。「长方体(一)」过观察、操作,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 (包含长、宽、高、棱、定点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及表面积,探索并掌握 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和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方体(二)」认识长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定位置」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六年级上册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有2节。「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圆 ,掌握 圆心、半径r、直径d 等概念及其关系,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理解 圆周率π ,掌握 圆的周长公式 ;知道 扇形 ,探索并掌握 圆的面积公式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通过观察物体掌握一种测量方法。 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2节。「圆柱与圆锥」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圆柱 和 圆锥 ,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以及 圆锥的体积 的计算方法(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图形的运动」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可以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个部分内容。 四年级上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性」小节,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四年级下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小节,认识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理解 平均数 的概念,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五年级上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性」小节,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概率。 五年级下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小节,认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并能用它们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再次认识 平均数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六年级上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数据处理」小节,认识 扇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匆匆一览,终归粗浅。 如果做不到深入而细致,开卷有益也是好事一件。 如果能用表格、树、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一定能更好地回答读书得到的收获。 小学数学,简单和基础,却也包含多个分支的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常见不疑的困惑,最简单的知识,常常说不出口;最简单的知识技能和思考方法的应用问题,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在读书的时候,能感受到大脑还在思考,就是最大的回报吧。
小学数学 | 知识汇总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错位),知道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扩展资料 减法公式 1、被减数-减数=差 2、差+减数=被减数 3、被减数-差=减数 减法相关性质 1、反交换率:减法是反交换的,如果a和b是任意两个数字,那么 (a-b)=-(b-a) 2、反结合律:减法是反结合的,当试图重新定义减法时,那么 a-b-c=a-(b+c)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
猜你喜欢的文章
大家都在看